Chrome是我最喜歡的瀏覽器。上次寫FQ教程的時候,有讀者注意到了個人Chrome皮膚:html
由於我使用了一款簡潔而優雅的Chrome皮膚:前端
這款皮膚十分簡單:主體色調和焦點標籤是乾淨的純白色,非焦點標籤是一種大理石紋理的淡藍色。稍後會給出下載連接。html5
本文就跟你們分享我心中最精緻的瀏覽器:git
簡潔的設計、極致的速度、海量的插件、絢麗的皮膚,堪稱居家旅行、裝逼耍酷的不二選擇。 github
設計方面見仁見智。我一直崇尚極簡主義,好比Google首頁,好比Gmail,好比Chrome,還有我手中的Mac。簡潔就是簡單,簡潔就是一切。web
相信對於大部分用戶而言,速度是選擇一款瀏覽器的首要標準。面對瀏覽器速度之王Chrome,市場的反應與咱們的直覺是對應的:正則表達式
不過我要說的是——只要速度差異不明顯,不必死盯着那麼一點差距,咱們還有詩和遠方。chrome
撇開IE(包括Edge)不談,排名前三的瀏覽器分別是Chrome、Firefox和Safari。這三款瀏覽器的速度差異很小,Firefox只是啓動速度慢(的不能忍)——而國內大部分瀏覽器都使用了Chrome的內核,甚至直接封裝了Chromium(Chrome的開源版本),再加上各類內置的流氓插件,還有噁心的全家桶系列,速度必定比Chrome慢——不信?安裝幾款國內的瀏覽器,打開淘寶首頁,或者12306搶個票,實際感覺一下吧。若是打了個人臉,,,麻煩輕一點。瀏覽器
回到這三款瀏覽器的選擇上,操做系統已經幫咱們過濾了一次:安全
Chrome和Firefox的插件支持極其豐富,Safari...建議放棄插件,Mac用戶太少插件開發不給力。剩下還須要猶豫嗎?看個人文章固然要選Chrome!
小科普:
影響瀏覽器速度的主要是瀏覽器內核,多指渲染引擎。目前最主流的是Google的Blink內核(也稱爲Chromium內核),但Blink實際上fork自Apple開源的Webkit內核,固然目前兩款內核差異已經很是大。Chrome使用了Blink內核,Safari使用了Webkit內核,iOS和Android內置瀏覽器則均使用了Webkit內核。因此不要總說我水果閉源不良心,畢竟每次開源一個產品,整個開源世界都顫抖了。
與這兩款內核齊名的即是Mozilla聯盟的Gecko內核,主要由Firefox使用,也是開源的。
Chrome的優秀之處不只體如今其簡潔的設計和極致的速度,海量的插件(也就是擴展extension)是最吸引個人一點。下面從我長期使用的插件中選擇一部分簡單介紹,權作拋磚引玉,但願朋友們將大家喜歡的優秀插件推薦給我。
在介紹時,安裝或下載連接統一附在該類插件介紹的末尾,下載連接的安裝方法計劃在下一篇教程整理,莫急,莫急。
插件入門必選的是什麼?廣告屏蔽類。
Adblock Plus
是廣告屏蔽插件中的No.1,橫跨Chrome、Firefox、Safari三大瀏覽器,超過5000萬人使用,免費的廣告攔截器,可阻止全部煩人的廣告及惡意軟件和跟蹤
。徹底阻止全部的廣告是不可能的,畢竟屏蔽規則更新的速度絕對比廣告慢,好比百度搜索頁面廣告的屏蔽效果一直很差。
因此就須要另外一款專治百度的插件,屏蔽百度推廣
,可完全屏蔽百度搜索頁面上含有的商業推廣等廣告
,因而被強制下架了。不過github還在,安裝方法見後。
注:
- Adblock Plus只能「屏蔽」廣告,也就是說,視頻廣告不播放,但時間仍是要等,想跳過廣告的繼續看。
- 是「Adblock Plus」,不是「Adblock」。後者已經被收購併被我猿發現竊取用戶隱私,被猿族完全封殺,才從新推出來「Adblock Plus」。
若是你同我同樣,使用的是55.0以上版本的Chrome,那麼這類插件就再也不須要,能夠直接跳過。
因爲Flash技術在性能、安全上的落後,Chrome和Flash的老爸Adobe都宣佈要放棄它了。喬幫主更是從始至終瞧不上Flash,Mac系列產品不對Flash作任何優化,一旦打開Flash,Mac將瞬間變成冬天的小暖寶。安全問題更加嚴重,Adobe Flash的安全事故歷來沒有間斷過。國際上大部分主流網站都已經用HTML5取代了Flash,但國內網站的尿性啊,受不了啊,進度慢成一坨屎啊。目前仍在大量使用Flash的主要是視頻廣告和不思進取的音視頻網站。目前Chrome已經默認禁止Flash了,想必各大網站很快就不得不改進了。
總之,對於老版的Chrome瀏覽器和已經用了2年3年的筆記本,默認禁止Flash是更好的選擇。Flashcontrol
能夠實現這個功能,禁止後,瀏覽器性能大幅提高,電腦耗電狀況改善,Flash一塊兒的安全問題也完全消除;同時,點擊禁止區域仍然能夠在該處暫時啓用Flash,從而兼容不思進取的網站。
對於某些支持HTML5卻不默認啓用的視頻網站,媽媽不再用擔憂個人macbook發燙了計劃2.0Beta
(別誤會,名字就是這麼長)能夠強制啓用,Windows、Linux也可使用(JS實現),直接跳過廣告哦~
Google搜索後不想一次次的點擊「下一頁」翻頁?瀏覽貼吧時但願在一頁裏展現全部內容?AutoPagerize
的自動翻頁功能知足你:支持大部分翻頁模式,當焦點滾動到頁面底部時,它會自動加載下一頁,並銜接在當前頁內容之下。
瀏覽網頁時最怕的是什麼?手抖關錯了標籤頁。SimpleUndoClose
插件能夠撤銷關閉的標籤,擁抱手抖,擁抱後悔。撤銷數量幾乎無上限,點擊圖標可選擇要撤銷的已關閉標籤:
還能夠設置快捷鍵:
設置個Alt+Z什麼的,自動撤銷關閉的上一個標籤,就像Ctrl+Z撤銷誤刪同樣。
自動保存在表單(好比輸入框)的輸入歷史,下次輸入能夠直接點擊輸入框,在歷史中選擇,省去重複輸入的麻煩:
來看看我家大冪冪
剛開始用Mac的時候,一直沒有從Safari遷移回Chrome的緣由之一就是Safari的預覽。如今用iPhone with 3D-touch的朋友應該知道這個功能,在Safari的連接上重按,會在小窗口打開連接內容,這就是連接的預覽(還有照片的預覽,視頻的預覽,文檔的預覽等)。直到我在Chrome中發現這款插件,Preview It
,當鼠標停留在連接上時,按「w」建,和Safari預覽類似,會在側面的小窗口打開連接。不一樣的是,Preview It可讓你同時在多個窗口預覽多個連接,cool:
這個幾乎是妹子最愛啊——每次買衣服是否是要打開超多的標籤頁,淘寶、惟品會、蘑菇街、美麗說balabala的,而後就忘記哪件衣服好看了吧哈哈哈!Tabio
能夠在當前打開的全部標籤中按照標籤名搜索:
這樣就能打開一次性看更多衣服了有木有!我居然如此暖心,就問你滿不知足!固然,這更是程序猿查找資料的一大利器,牆裂推薦!
這個有點專業了哈,支持正則表達式,可代替內置查找功能。建議設置快捷鍵。
不一樣於常規的全文翻譯或劃詞翻譯,有道智能翻譯 by PUBU.IM
支持專家、進階、入門、全文四個難度的選擇。部分頁面可直接觸發,沒有觸發又須要翻譯的可點擊圖標觸發。
大部分瀏覽器都支持選中文本後,右鍵中提供選項直接搜索。對於各位老司機,查圖是必備的功能,Google的圖片搜索也比百度強大的沒邊了,之後只須要在圖片上右鍵,就會彈出選項可直接查圖。
可下載頁面中的所有圖片,根據大小篩選:
PS:圖片來自Tumblr
網頁截圖的需求就不須要解釋了,Full Page Screen Capture
的特色是萌,由於它截圖時是這樣的:
網購我不是很在行,每次都是明確決定要買什麼纔開始逛。而朋友S是網購小王子,智商爆表,快速學習能力出衆。後來被他推薦了一些網購插件,我最終選擇了兩個插件配合使用,能夠在每一個商品詳情頁同時顯示當前網站的歷史價格和其餘電商網站的實時價格:
這兩款插件用於改善閱讀體驗。
閱讀模式
打開以前,只這樣的:
無比紛雜。打開以後,全部文章之外的無關內容都將被自動消除,並優化排版:
還能夠在右側對文字、顏色等進行簡單的設置。
溫馨閱讀
則是從色彩搭配方面作出改變,能夠在幾種配色中自由選擇文字和背景的顏色:
不過這個插件我我的使用很少,閱讀時不喜歡太嘈雜的配色,簡簡單單的白底黑字就很是完美。
Evernote筆記講道理仍是太貴了,,,雖然真的好用啊好用啊~因此我主要仍是在閹割版Evernote——有道雲筆記上整理筆記。效果通常,但大致上也能知足須要。若是預算容許,花點錢用Evernote吧。
是否是感受電腦(包括Windows、macOS)上百度雲客戶端下載東西愈來愈慢了?國內網盤面臨政策和盈利問題,烏壓壓倒了一片,活下來的也是風聲鶴唳,而百度經過限速、提價等手段,再加上常年維持的良好政府關係,總算活了下來。百度雲2T的空間,配合aria2系列的插件,即可以既享受百度雲的大容量,又不受百度雲的速度限制。
可是實際操做有點複雜,下次再寫篇專門的教程。
來,你打開360文檔複製一下,就知道什麼用了。
自動重定向百度搜索到你設置的其餘搜索,今後完全告別百度。
簡單理解,UserAgent(簡稱UA)標識了瀏覽器的設備、版本等信息,好比修改UA爲Android KitKat,就能夠在電腦版Chrome上自動訪問Android移動版的網站。雖然PC端顯示移動端網頁的效果是很傻的,但某些特殊場景——好比京東移動端的優惠,就能夠無縫切換,十分方便。
顧名思義,一鍵將當前標籤頁轉換爲IE模式,幫助你完全告別IE(和Edge)。
博客上的文章直接支持Markdown格式,但微信公衆號不支持。我經過Markdown Here
實現了曲線救國:在任意輸入框中直接編輯Markdown文本,最後觸發Markdown Here插件,自動完成Markdown文本的渲染。同理,Markdown Here在支持富文本的電子郵件、部分論壇中一樣能夠施展拳腳。
使用Markdown Here在微信公衆號後臺渲染文本時,代碼的換行都不見了。經查證得知,Markdown Here渲染時是不處理代碼塊內部的空白符的,但S*B微信自覺得是的把code標籤內的換行符去掉了。
那麼如今有兩個思路:1 . 每次渲染以後,手動調整代碼換行
2 . 寫個腳本,自動將代碼行末的換行符替換爲br標籤因而,我天然採起了第3個思路:
3 . 直接複製本地渲染好的文本
直接引用插件的描述:會在影片縮圖上顯示使用者的喜歡度,讓您事先決定是否值得您花費時間觀看
:
最新的版本中,用視頻頂部的藍色條長度表明喜歡程度的百分比,更加直觀;鼠標移動到視頻上會顯示具體的百分比數字,讓咱們假想鼠標還留在第三個視頻上。相信癡迷YouTube的大家會喜歡的,不知道何時Tumblr也能出個兄妹插件。
Listen 1
是一款音樂聚合類插件(這種聚合應用的專業猿語叫元搜索引擎
),搜索一次,同時展示網易雲音樂、QQ音樂、蝦米音樂、豆瓣音樂的音樂資源,隨時在線聽歌,還能製做本身的歌單。做者也開發了Windows和Mac的客戶端,不過反正不能下載音樂,我以爲在線聽可能更方便。
小插件是用Python+Tornado寫的(因此和XX-Net同樣,須要安裝Python),數據僅存儲在本地。
有些朋友甚至不知道Chrome有這麼多皮膚能夠選擇。我習慣叫「皮膚」,實際上人家叫「主題背景」,一樣位於Chrome網上應用商店,左側「擴展程序」的下方:
我安裝的主題是Watercolour,前面已經介紹了。尋找一款適合你的主題,讓你的生活更有趣。
有一點Chrome作的很差:若是安裝主題以後又忘記了,就沒有途徑知道本身安裝的是哪一個主題了,壓根木有這個功能。
還有超多驚喜跟你們分享:
Chrome帶來的驚喜實在太多太多,歡迎關注個人博客(見簡書的我的介紹),更歡迎分享你的體驗~
參考:
本文連接:最精緻的瀏覽器——Chrome科普貼
做者:猴子007
出處:monkeysayhi.github.io
本文基於 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 國際許可協議發佈,歡迎轉載,演繹或用於商業目的,可是必須保留本文的署名及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