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消息推送具備如下幾個特色:數據庫
1.量大,用戶數便是可push覆蓋的數量。假如一個APP有5000萬的活躍用戶,且都取得了用戶受權,那麼全量push一次便可觸及到5000萬的用戶,這比靠媒介傳播帶來的量更大。
2.精準,消息推送的受衆已是下載安裝且使用過APP的用戶,是消息推送最想影響的目標用戶,相比之下其餘媒介渠道則須要層層過濾才能到達目標用戶。
3.免費,消息推送的主動權掌握在廠商本身手中,只要按照Android、iOS的協議規則去push,是不須要花任何費用的。瀏覽器
固然免費也帶來了濫用,如何控制好消息推送(push)的「度」是每一個APP運營人員須要學習的一門課程。微信
消息推送(push)對APP運營的影響工具
好處
1.提升產品活躍度。大多數產品運營人員身上都揹着DAU、MAU這樣的KPI,活躍用戶數是APP生存的根本,有用戶才能給產品帶來價值。如今用戶手機上的APP何其之多,除去強需求的應用以外,消息推送是得到用戶特別關注,並打開APP激活使用的絕佳途徑。學習
2.帶動功能模塊使用率。不少產品經理都喜歡經過作加法來體現本身的價值,根據二八法則,80%的用戶只會用到APP內約20%的功能點,而剩下80%的功能模塊使用率須要運營人員經過必定手段去增強用戶認知,引導使用。大數據
3.以百度地圖爲例,如今的百度地圖已是一個集地圖查詢、路線導航、O2O服務(美食、打車、酒店、團購、景點等)於一身的服務集羣,可是絕大多數用戶用百度地圖仍是隻在使用地圖查詢。酒香也怕巷子深,用戶對新功能點的主動發現慾望是很低的,而消息推送正是一個引導用戶關注及使用體驗的途徑。spa
4.增長用戶粘度。「粘度」是衡量用戶忠誠度的重要指標,消息推送在必定程度上能夠成爲APP內容服務的一部分,以新聞類APP爲例,對重大新聞進行第一時間push推送可以極大促進用戶關注,提升用戶使用率、用戶忠誠度。orm
5.喚醒沉睡的用戶,提升留存率。在作用戶運營過程當中,喚醒沉睡用戶,挽留流失用戶,對於提升用戶留存率都是有重要意義,合適的消息推送能有效喚醒這部分沉睡的用戶。對象
不利
1.對用戶造成打擾,招致卸載。不是每個手持尚方寶劍的人,都能用好這把劍。咱們有些人曾看到過有APP一天推送5條消息內容,並且全都是非主動關注的信息。假若用戶能找到關閉渠道還好,一旦激怒用戶必然招致卸載。圖片
2.用戶對推送消息變得麻木。社會學裏有一個閾值理論,曾有人以男性慾望的觸發點舉例,民國時代女性穿旗袍坐下時隱約可瞥見白花花的大腿,就能觸發不少人的慾念,阿Q和小尼姑說兩句話就能爽三天,如今的人面對滿屏的OOXX,也會感嘆沒意思。由於不斷地看A片,無形中提升了男性慾望的觸發點,這就是閾值理論。一樣在消息推送中,盲目地海量推送用戶不感興趣的內容,用戶也會變得麻木,天然地對你的APP產生一種心理上的屏蔽。等你再推送真正有價值的內容時,用戶也會視而不見。
3.產品喪失用戶信任。用戶下載使用表明着對APP的信任,透支這份信任必然會喪失用戶的好感。
消息推送(push)時用戶心理反應模型
消息推送目標:成爲用戶的貼身助手
消息推送原則:在合適的時間推送合適的內容
產品運營人員如何作好APP消息推送?
1.細分消息推送的對象,不隨意push全量
首先要創建用戶數據庫,對用戶特徵、地域、偏好進行細化,這部分能夠經過帳號體系引導用戶主動選擇,也能夠經過對用戶行爲的大數據分析創建用戶模型。單針對北京的福利活動,就只推送給北京地區的用戶,無厘頭地推送給廣東的用戶不就成了拉仇恨嘛。
同時也可結合第三方推送的功能,好比智能推送,利用推送平臺所提供的用戶標籤,結合本身用戶數據庫數據,也能夠實現精細化運營,不過再牛逼的功能也要爲人所用,只是知道但不去具體實踐也是沒用的。
2.尊重用戶,把主動權還給用戶。
尊重用戶第一步就是把選擇的主動權還給用戶,消息推送的前提是用戶充分信任APP纔給了受權,就像郵件訂閱同樣,用戶有取消訂閱的權利,不然就會屏蔽你的郵件來源。在上面的消息推送時用戶心理反應模型中,用戶遇到反感的消息時,會首先想到關閉消息,甚相當閉消息推送的受權,這個時候要尊重用戶的選擇權,不然當用戶找不到關閉的入口,就只能將APP卸載掉,直接致使用戶流失。
3.從用戶接受信息的場景反推消息推送的時間
如今的APP推送機制都由推送平臺的服務端進行控制,在推送時間上須要正確得把握。
首先,千萬別在大半夜push消息,除非是預報地震,影響用戶休息等對用戶造成打擾都是不友好的行爲。
二是從用戶使用場景出發,選擇合適的推送時間。以天氣類APP爲例,一般用戶會在早上出門前想知道一成天的天氣狀況、溫度變化,所以天氣類APP最好的推送時機就是早上。
再舉一個瀏覽器的例子,每到年前各大瀏覽器廠商都開始作搶票,必然涉及到給用戶推送搶票日曆,那麼搶票日曆的推送時間放在早上合適嗎?仔細考慮一下這個使用場景,12306的放票時間從早上8點開始,等到搶票當天才提示用戶須要搶票,會不會給用戶一種忽然措手不及的感受?用戶須要提早準備搶票設備(手機APP、網速較快的電腦、可信賴的瀏覽器等),因此選擇在前一天晚上推送是否是更爲合適?
4.推送用戶感興趣的內容
永遠只推送用戶感興趣,且選擇與用戶心理定位相符合的內容。微信的訂閱模式值得被參考,爲何天天收到那麼多微信消息提示但用戶不會反感?由於這些都是用戶主動訂閱的內容,訂閱就表明着感興趣,感興趣就會點開看,就是這樣的邏輯。爲何說要選擇與用戶心理定位相符合的內容,若是一個音樂APP成天推送新聞,用戶會以爲這是掛羊頭賣狗肉,這種與產品無關的消息推送短時間內會帶來流量上的利益,但長期來說破壞產品在用戶心理的定位,得不償失。
5.根據使用頻次決定消息推送的頻率
工具型APP用戶可能天天只打開一次,而社交型APP用戶天天會打開20次以上,這就是產品類型決定的使用頻次差異。用戶心理有一個平衡值,恰到好處的消息推送頻率會讓用戶不知不覺對APP造成依賴。社交型APP能夠推送得頻繁些,由於用戶但願第一時間收到好友發來的消息;工具型APP按照使用場景和使用頻次進行推送,一般天天不能夠超過一條;內容型APP則不須要按時間決定,當用戶訂閱的電視劇有新劇集更新,那麼就第一時間給用戶推送消息。一切以用戶感覺爲中心的運營事半功倍。
6.後續動做:儘可能引導打開APP,保持友好的用戶體驗
從APP廠商的角度,一切消息推送皆以用戶打開APP爲目的,那麼用戶打開時進入的是否是用戶想要看到的界面?有不少APP推送的是活動信息,但點開進入的是APP首頁,用戶還要花精力去尋找活動頁面入口在哪兒,這就是不友好的用戶體驗,必定程度上挫傷了用戶點開消息的熱情。
本文做者:@白崎 轉載自:簡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