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解釋
【拼音】shī rén
【英語】poet
詳細釋義
指《詩經》的做者
【出處】《楚辭·九辯》:「竊慕詩人之遺風兮,願託志乎素餐。」
【示例】宋
邵伯溫《聞見前錄》卷七:「範魯公戒 子孫詩,其略曰:‘……《
相鼠》尚有禮,宜鑑詩人刺。’」
用例
漢揚雄《法言·吾子》:「詩人之賦麗以則,辭人之賦麗以淫。」唐
白居易《
立刻做》
詩:「吳中多詩人,亦很多酒酤。」
明
黃淳耀《馬巽甫<遊橫山記>序》:「昔陶徵士做《
桃花源記》,後世詩人如
摩詰、
昌黎、夢得、聖俞諸公,皆形之詠歌,覺得神仙。」
明王鐸《袁石寓詩序》:「人覺得石寓(袁可立子)詩人也,而大寇薄,蠡臺石寓破產募勇士殺賊,昌於氣,而睢乃不愁。」
孫犁《秀露集·關於詩》:「這包括詩人的‘志’,即思想或看法。」
詩歌創做有成就者
詩人是指從事文學體裁
詩歌創做,並取得必定成就,在詩歌創做領域有必定的知名度的人。
1、詩人是做家序列的一個分支。
1.文學創做系列專業技術資格。
2、做家協會中從事詩歌創做的會員。
2.各省級做家協會
3.各地市級做家協會
3、詩歌學術團體會員。
3.各省級詩歌學術社團
起源出處
「詩人」一詞,戰國時就有了,何覺得證,《
楚辭·
九辯》註釋說:「竊慕詩人之遺風兮,願託志乎素餐。」可見早期詩人重在言志。《
正字通》註釋說:「
屈原做
離騷,言遭憂也,今謂詩人爲
騷人。」這即是「詩人」後一詞的最先提法。今後之後,「詩人」便成爲兩漢人習用的名詞。辭賦興起以後,又產生「
辭人」一詞。
揚雄《
法言·吾子篇》說:「詩人之賦以則,辭人之賦麗以淫。
」用「則」和「淫」來劃分詩人與辭人的區別,足見在
漢代是把「詩人」看得很
高貴,把「辭人」看得比較低賤。
「詩人」和「辭人」是平等的。
六朝之後,社會上很看重辭賦,認爲上不類詩,下不類賦,以此又創立了「
騷人」一詞。從戰國至盛唐,「詩人」和「騷人」的稱號一直受到人們的尊敬。
歷代大詩人
漢朝三國
司馬相如、卓文君、揚雄、孔融、
曹操、曹植、曹丕、
蔡文姬、阮籍
兩晉南北朝
陶淵明、謝靈運
隋唐
楊廣、李密、
王勃、盧照鄰、楊炯、駱賓王、陳子昂、宋之問、杜審言、
高適、岑參、王維、孟浩然、崔顥、賀知章、王昌齡、
李白、杜甫、白居易、
張繼、柳宗元、許渾、韓愈、韋應物。
李賀、劉禹錫、溫庭筠、李商隱、
杜牧、羅隱、陸龜年、皮日休、王建
五代宋
金元
明清
民國至今
20世紀20年代
20世紀30年代
20世紀40年代
20世紀50年代
20世紀60年代
20世紀70年代
20世紀80年代(上)
20世紀80年代(下)
20世紀90年代(上)
20世紀90年代(下)
注:楚辭如《離騷》等是否爲詩有爭議,屈原、宋玉等人未列入。詞、曲爲普遍的詩,然不實爲詩,故未列入。現代詩是否爲詩與古詩差異很大,被普遍稱爲詩,故列入。
僞大詩人
乾隆的詩被稱爲成就甚高,
實際詩情幾無,故是假大詩人。
當代詩歌的悲劇
當代詩歌,尤以空詩爲多,所謂「空詩」
即空有詩歌形式,而無優美格調、深切內涵,甚至無詩歌形式。表明詩人
汪國真、趙麗華。當代詩歌不須要浮華、不須要喧囂、不須要炒做、不須要獎項,須要的是踏實、須要的是流暢、須要的是修辭、須要的是內涵、
須要的是每個詩人的一顆誠摯的心,每個讀者真實的情感、每個學者真心的評價對當代詩歌復興,當代詩人盛起應具備巨大能力。當代詩人若是努力,之後的今天必將是大詩人輩出的時代。
詩人雅稱
★唐之
詩祖——
陳子昂。元·方回稱
「陳拾遺子昂,唐之詩祖也。」
★
詩星——
孟浩然。清·陸風藻《小知錄》「詩星,孟浩然也。」
★
詩佛——
王維。因爲其虔誠信佛,在部分詩歌中宣揚佛教,讚美佛教的無聲寂火而得名。
★
詩狂——
賀知章。秉性放達,自號「四明狂客」。因其詩豪放曠放,人稱「詩狂」。
★
詩魔——
白居易。其做《
與元九書》「勞心靈,役聲氣,連朝接夕,不知其苦,非魔而何」。
★
詩鬼——
李賀。因其詩歌設想奇絕,瑰麗悽惻而得名。
★
詩奴——
賈島。一輩子以做詩爲命,好刻意苦吟,人稱其爲「詩奴」。
★
詩傑——
王勃。其詩流利婉暢,宏放渾厚,獨具一格,人稱「詩傑」
★
詩骨——
陳子昂。其詩詞意激昂,風格高峻,大有「漢魏風骨」,被譽爲「詩骨」。
★紅豔詩人——
朱淑真。其詩詞多抒寫我的愛情生活,早期筆調明快,文詞清婉,情致纏綿,後期則憂愁鬱悶,頗多幽怨之音,流於感傷,後世人稱之曰「紅豔詩人」。
佛教詩人
印度、我國佛教詩人甚多。一般,傑出之佛教人物大多爲傑出之佛教詩人。如佛教之教祖佛陀,其自身便是一位傑出詩人。玆列舉佛教史上較具表明性之詩人於下:
-
原始佛教:經典中被推定爲佛陀自身所說者,皆以詩偈(梵Gatha)形式記述,如法句經(巴Dhamma-pada ),全經皆以詩偈構成。此一特殊文體形式,或因當時不用文字記載,然爲便於記憶,遂採
詩句形式。此外,可說詩人之特質亦即佛教教團之特質。佛陀弟子大多能做詩,且常以詩歌唱詠其宗教心境。此類詩偈流傳至今者有長老偈(巴Thera-gatha^)、長老尼偈(巴Therīgāthā)。佛陀弟子中,最著名之詩人鵬耆舍(巴Vavgīsa,又做婆耆舍)常以即興之詩偈讚歎佛陀與佛弟子。增一阿含經卷三(大二·五五七中):‘我聲聞中第一比丘,(中略)能造偈頌嘆如來德,所謂鵬耆舍比丘是。’
-
大乘佛教:大乘佛教之宗教改革運動即具備極濃之文學性格。歷代以來,詩人輩出,以詩偈撰成之經典亦甚豐碩。其中,尤以馬鳴(梵Aasvaghosa)爲表明人物。其所著佛所行贊(梵Buddha -carita ),即以詩歌敘述佛陀之傳記。馬鳴另外一名著孫陀利難陀詩(梵Saundarananda -kavya ),則以佛陀異母弟難陀及其妻孫陀利之故事爲題材所做之美麗
敘事詩。其後,馬鳴學派之詩人摩咥裏制吒(梵Matrceta )做有四百贊(梵Catuhsataka -stotra )與一百五十贊佛頌(梵Sata-pancasatikastotra ),迄今爲止,此兩篇佛頌受到全印度詩人之讚歎。我國求法僧義淨於其南海寄歸內法傳卷四曾雲(大五四·二二七中):‘西方造讚頌者,莫不鹹同祖習,無著、世親菩薩悉皆仰止,故五天之地初出家者,亦既誦得五戒、十戒,即須先教誦斯二贊,無問大乘、小乘,鹹同遵此。’至四世紀時,聖勇(梵Aryasura ,亦屬馬鳴學派詩人)以佛陀之本生故事爲題材,做成本生鬘論(梵Jatakamala )。一○四○年頃,迦溼彌羅詩人克薛門特羅(梵Ksemendra )做譬喻集(梵Avadana -kalpalata)。
-
中國佛教;唐代詩人王維、白居易等,留傳極多佛教詩。此外,居於
始豐縣天台山國清寺
寒巖中之奇僧
寒山,其寒山詩三卷,可謂句句皆具獨特之風趣。至宋代,禪僧輩出,傑出之詩做不勝枚舉,大多收於碧巖錄。其中以雪竇重顯(980~1052)之詩風,被贊爲具備翰林學士之風。
-
日本佛教:
平安時代之著名詩人,有撰寫梁塵祕抄二十卷以後白河法皇,與惟信房集之做者大原藤原賴業(寂然)。於
鎌倉時代,親鸞以和贊著稱於世。至室町時代,以五山文學最具盛名,尤以雪村友梅、絕海中津、義堂周信爲當時傑出詩人。優秀之做品有岷峨集、蕉堅稿、空華集等。江戶時代,曹洞宗僧良寬既長於和歌,亦擅於
漢詩。另有日蓮宗僧深草元政(日政)亦爲一時詩壇泰斗,著有漢詩集(草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