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目的:配置重分發實現主機之間的互聯互通網絡
實驗對象:六臺路由器,四臺PC機ide
實驗環境:GNS3,CRT3d
實驗原理::ospf的ASBR路由重分發對象
實驗步驟:blog
1.拖拽6臺路由器和4臺PC機至拓撲區,擺放好接口
2.先配置路由器屬性,每臺都增長128M磁盤容量,配置業務單板,這裏面我配置的是16口的二層業務單板ip
3.打開接口信息,連線,配置實驗數據,記得檢驗一遍
4.實驗思路先分析一波:路由
拓撲圖中,OSPF區域有兩個,分別是AREA0 骨幹區域和AREA 1非骨幹區域,非骨幹區域與骨幹區域直接相連,起到鏈接做用將兩邊數據分別彙總互發的是R1;因此R1就是ABR,R1還須要把59.56.61.0網段和本身區域外的192.168.1.0網段注入到AREA0和AREA1中,因此是不一樣協議間的注入,因此它仍是ASBRit
骨幹區域AREA0 與RIP圈,即兩個AS之間相連,R2須要把rip的鏈路狀態注入到AREA0中,還須要把AREA0DE1OSPF鏈路狀態注入到rip中,因此R2就是ASBR,R5只須要用rip協議宣告本身的網段就能夠class
R3在AREA 1中,另外一個分支是連着一個在區域外的一個直連網段,還有一個非直連網段,R3也起到了一個ASBR的做用,R4只須要配置一條默認路由,把事情都交給R3去作就能夠
R6是運營商的一個外網路由器,將公司的信息與外面59.56.61.0的信息相互轉發,R6只與公司的R1路由器鏈接,因此只須要給R6配置一條默認路由,把事情交給R1去作就能夠,
經過分析,瞭解了每一個路由器的功能與做用,接下來即是對命令的運用了,這也是本次實驗的一個目的所在,多輸命令,能夠更快的記憶
5.接下來第一步,仍是給每一個接口配IP地址,在這裏要注意,增長的二層接口須要啓動轉發功能才能夠配置接口
PC機簡單,先忽略PC機,路由器從1到6開始配置
先點擊運行
R1:
這裏F1/0就沒有成功,說f1/0在l2 links上,這裏NO switchport
而後do show ip interface brief
R2:
R3:
R4;
R5:
R6:
接口配置完畢,接下來開始配置路由
6.R1是ABR:f0/0接口和F1/1接口在AREA0 中
f0/1在AREA1中,F1/0與ISP直連,把直連網段注入,把靜態路由注入,
R2:R2是ASBR:除了宣告接口各在哪一個區域,還要把各區域的信息彙總注入到另外一個區域
R3:F0/0直連網段,還有一個靜態路由,R3須要在AREA 1中宣告靜態路由和不在區域內的直連網段;f0/1在AREA 1中,須要宣告此狀態
R4:包含兩個直連網段,並且,是在網絡的末梢,有且只有一條鏈路通向它,因此能夠設置一條默認網段發出去,
R5: 在rip中,只須要宣告本身的直連網段便可
R6: 跟R4相似,主要就是配置條彙總網段,
配置完畢,接下來就開始ping一波
完美,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