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 關鍵字用於兩種狀況:聲明變量時根據初始化表達式自動推斷該變量的類型、聲明函數時函數返回值的佔位符。php
register 存儲類用於定義存儲在寄存器中而不是 RAM (內存)中的局部變量,寄存器是cpu中的相關部件,具體幹啥是不明。html
static 存儲類指示編譯器在程序的生命週期內保持局部變量的存在(就是cpp的整個生命進程內),當全局變量用也是能夠的。而不須要在每次它進入和離開做用域時進行建立和銷燬。這個比較經常使用,看個實例吧ios
#include <iostream> // 函數聲明 void func(void); static int count = 10; /* 全局變量 */ int main() { while(count--) { func(); } return 0; } // 函數定義 void func( void ) { static int i = 5; // 函數每次被調用都會聲明局部靜態變量爲5,可是這並無論用,第一次調用的時候確實爲5,第二次的時候就成了6,第三次7,,,若是去掉static,那i就每次都變成5了 i++; std::cout << "變量 i 爲 " << i ; std::cout << " , 變量 count 爲 " << count << std::endl; }
有關靜態全局變量,總結起來有三個好處:c++
僅對本文件內有效;相似全局變量可是變量屬於函數自己,不會隨着函數結束而被銷燬;僅僅第一次調用的時候初始化,日後再調用就跳過。具體解釋看教程:https://blog.csdn.net/majianfei1023/article/details/45290467函數
extern存儲類就是調用前一個文件裏的全局變量,省的本身去定義了,或者本身沒法初始化,因此‘繼承’一個過來。this
實例:spa
/*first file:hello.cpp*/ #include <iostream> int count ; extern void write_extern(); int main() { count = 5; write_extern(); } /*second file:hello2.cpp*/ #include <iostream> extern int count; void write_extern(void) { std::cout << "Count is " << count << std::endl; } /*g++ hello.cpp hello2.cpp -o write bb一句,原來c++中兩個文件能夠放到一塊編譯,編譯完了就是一個文件;尤爲是兩個看起來沒啥關係的文件*/
mutable 說明符僅適用於類的對象,不知因此,留後。.net
thread_local存儲類,使用 thread_local 說明符聲明的變量僅可在它在其上建立的線程上訪問。 變量在建立線程時建立,並在銷燬線程時銷燬。 每一個線程都有其本身的變量副本。線程
算數運算符:假設b爲20,a爲10指針
運算符 | 描述 | 實例 |
---|---|---|
+ | 把兩個操做數相加 | A + B 將獲得 30 |
- | 從第一個操做數中減去第二個操做數 | A - B 將獲得 -10 |
* | 把兩個操做數相乘 | A * B 將獲得 200 |
/ | 分子除以分母 | B / A 將獲得 2,地板除,21/10=2 |
% | 取模運算符,整除後的餘數 | B % A 將獲得 0 |
++ | 自增運算符,整數值增長 1 | A++ 將獲得 11 |
-- | 自減運算符,整數值減小 1 | A-- 將獲得 9 |
關係運算符:
假設變量 A 的值爲 10,變量 B 的值爲 20,則:
運算符 | 描述 | 實例 |
---|---|---|
== | 檢查兩個操做數的值是否相等,若是相等則條件爲真。 | (A == B) 不爲真。 |
!= | 檢查兩個操做數的值是否相等,若是不相等則條件爲真。 | (A != B) 爲真。 |
> | 檢查左操做數的值是否大於右操做數的值,若是是則條件爲真。 | (A > B) 不爲真。 |
< | 檢查左操做數的值是否小於右操做數的值,若是是則條件爲真。 | (A < B) 爲真。 |
>= | 檢查左操做數的值是否大於或等於右操做數的值,若是是則條件爲真。 | (A >= B) 不爲真。 |
<= | 檢查左操做數的值是否小於或等於右操做數的值,若是是則條件爲真。 | (A <= B) 爲真。 |
邏輯運算符:
假設變量 A 的值爲 1,變量 B 的值爲 0,則:
運算符 | 描述 | 實例 |
---|---|---|
&& | 稱爲邏輯與運算符。若是兩個操做數都非零,則條件爲真。 | (A && B) 爲假。 |
|| | 稱爲邏輯或運算符。若是兩個操做數中有任意一個非零,則條件爲真。 | (A || B) 爲真。 |
! | 稱爲邏輯非運算符。用來逆轉操做數的邏輯狀態。若是條件爲真則邏輯非運算符將使其爲假。 | !(A && B) 爲真。 |
位運算符:
p | q | p & q | p | q | p ^ q |
---|---|---|---|---|
0 | 0 | 0 | 0 | 0 |
0 | 1 | 0 | 1 | 1 |
1 | 1 | 1 | 1 | 0 |
1 | 0 | 0 | 1 | 1 |
&約等於and,|約等於或,^不一樣爲真
假設若是 A = 60,且 B = 13,如今以二進制格式表示,它們以下所示:
A = 0011 1100
B = 0000 1101
-----------------
A&B = 0000 1100 獲得十進制12
A|B = 0011 1101 獲得61
A^B = 0011 0001 獲得49
~A = 1100 0011 按位取反,獲得-61
運算符 | 描述 | 實例 |
---|---|---|
& | 若是同時存在於兩個操做數中,二進制 AND 運算符複製一位到結果中。 | (A & B) 將獲得 12,即爲 0000 1100 |
| | 若是存在於任一操做數中,二進制 OR 運算符複製一位到結果中。 | (A | B) 將獲得 61,即爲 0011 1101 |
^ | 若是存在於其中一個操做數中但不一樣時存在於兩個操做數中,二進制異或運算符複製一位到結果中。 | (A ^ B) 將獲得 49,即爲 0011 0001 |
~ | 二進制補碼運算符是一元運算符,具備"翻轉"位效果,即0變成1,1變成0。 | (~A ) 將獲得 -61,即爲 1100 0011,一個有符號二進制數的補碼形式。 |
<< | 二進制左移運算符。左操做數的值向左移動右操做數指定的位數。 | A << 2 將獲得 240,即爲 1111 0000 |
>> | 二進制右移運算符。左操做數的值向右移動右操做數指定的位數。 | A >> 2 將獲得 15,即爲 0000 1111 |
賦值運算符
運算符 | 描述 | 實例 |
---|---|---|
= | 簡單的賦值運算符,把右邊操做數的值賦給左邊操做數 | C = A + B 將把 A + B 的值賦給 C |
+= | 加且賦值運算符,把右邊操做數加上左邊操做數的結果賦值給左邊操做數 | C += A 至關於 C = C + A |
-= | 減且賦值運算符,把左邊操做數減去右邊操做數的結果賦值給左邊操做數 | C -= A 至關於 C = C - A |
*= | 乘且賦值運算符,把右邊操做數乘以左邊操做數的結果賦值給左邊操做數 | C *= A 至關於 C = C * A |
/= | 除且賦值運算符,把左邊操做數除以右邊操做數的結果賦值給左邊操做數 | C /= A 至關於 C = C / A |
%= | 求模且賦值運算符,求兩個操做數的模賦值給左邊操做數 | C %= A 至關於 C = C % A |
<<= | 左移且賦值運算符 | C <<= 2 等同於 C = C << 2 |
>>= | 右移且賦值運算符 | C >>= 2 等同於 C = C >> 2 |
&= | 按位與且賦值運算符 | C &= 2 等同於 C = C & 2 |
^= | 按位異或且賦值運算符 | C ^= 2 等同於 C = C ^ 2 |
|= | 按位或且賦值運算符 | C |= 2 等同於 C = C | 2 |
其餘運算符:
運算符 | 描述 |
---|---|
sizeof | sizeof 運算符返回變量的大小。例如,sizeof(a) 將返回 4,其中 a 是整數。 |
Condition ? X : Y | 條件運算符。若是 Condition 爲真 ? 則值爲 X : 不然值爲 Y。 |
, | 逗號運算符會順序執行一系列運算。整個逗號表達式的值是以逗號分隔的列表中的最後一個表達式的值。 |
.(點)和 ->(箭頭) | 成員運算符用於引用類、結構和共用體的成員。 |
Cast | 強制轉換運算符把一種數據類型轉換爲另外一種數據類型。例如,int(2.2000) 將返回 2。 |
& | 指針運算符 & 返回變量的地址。例如 &a; 將給出變量的實際地址。 |
* | 指針運算符 * 指向一個變量。例如,*var; 將指向變量 var。 |
運算優先級
類別 | 運算符 | 結合性 |
---|---|---|
後綴 | () [] -> . ++ - - | 從左到右 |
一元 | + - ! ~ ++ - - (type)* & sizeof | 從右到左 |
乘除 | * / % | 從左到右 |
加減 | + - | 從左到右 |
移位 | << >> | 從左到右 |
關係 | < <= > >= | 從左到右 |
相等 | == != | 從左到右 |
位與 AND | & | 從左到右 |
位異或 XOR | ^ | 從左到右 |
位或 OR | | | 從左到右 |
邏輯與 AND | && | 從左到右 |
邏輯或 OR | || | 從左到右 |
條件 | ?: | 從右到左 |
賦值 | = += -= *= /= %=>>= <<= &= ^= |= | 從右到左 |
逗號 | , | 從左到右 |
while循環和do...while循環:當心死循環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 // 局部變量聲明 int a = 10; // while 循環執行 while( a < 20 ) { cout << "a 的值:" << a << endl; a++; } return 0; }
do...while: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 // 局部變量聲明 int a = 10; // do 循環執行 do { cout << "a 的值:" << a << endl; a = a + 1; }while( a < 20 ); return 0; }
for循環:和js,php差很少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 //for 循環執行完了之後會調到緊跟着for循環的語句上去執行 for( int a = 10; a < 20; a = a + 1 ) { cout << "a 的值:" << a << endl; } return 0; }
嵌套循環:2到100的質數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 int i, j; for(i=2; i<100; i++) { //i是2-100的數 for(j=2; j <= (i/j); j++) { //j是i的除數,並且j只須要比i/j小就好了,這樣能夠減小循環次數 if(!(i%j)) { //能夠整除說明有因數 break; // 若是找到,則不是質數 } } if(j > (i/j)) { //此處很差描述,咱們只須要知道當i=11,j=2時候j大於5就不用繼續找比5大的因數了,由於木有了 cout << i << " 是質數 \n"; } } return 0; }
if...else...實例: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 // 局部變量聲明 int a = 100; // 檢查布爾條件 if( a < 20 ) { // 若是條件爲真,則輸出下面的語句 cout << "a 小於 20" << endl; } else { // 若是條件爲假,則輸出下面的語句 cout << "a 大於 20" << endl; } cout << "a 的值是 " << a << endl; return 0; }
swich: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 // 局部變量聲明 char grade = 'D'; switch(grade) //以grade做爲判斷依據 { case 'A' : cout << "很棒!" << endl; break; case 'B' : //此處的意思是B和C都輸出‘作的好’ case 'C' : cout << "作得好" << endl; break; case 'D' : cout << "您經過了" << endl; break; case 'F' : cout << "最好再試一下" << endl; break; default : cout << "無效的成績" << endl; } cout << "您的成績是 " << grade << endl; return 0; }
三元運算符:
if(y < 10){ var = 30; }else{ var = 40; } 寫成如下語句: var = (y < 10) ? 30 : 40; //若是y<10那就讓var=30,不然等於40
主函數main(),每一個c++程序都有至少一個主函數main
自定義函數:
返回類型 函數名稱( 參數類型 參數) { 函數主體 }
自定義函數實例: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 函數聲明,this is necessary ! int max(int num1, int num2); int main () { // 局部變量聲明 int a = 100; int b = 200; int ret; // 調用函數來獲取最大值 ret = max(a, b); cout << "Max value is : " << ret << endl; return 0; } // 函數返回兩個數中較大的那個數 int max(int num1, int num2) { // 局部變量聲明 int result; if (num1 > num2) result = num1; else result = num2; return result; }
函數三種參數調用方式:重點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 函數聲明 int max(int num1); //注意,此處不提早寫函數聲明會報錯, int main () { // 局部變量聲明 int a = 100; int x; cout <<"original a is:" << a <<endl; //原來的a是100 x = max(a); cout << "new value is : " << a<< endl; //後來的a仍舊是100 return 0; } // 函數返回兩個數中較大的那個數 int max(int num1) { int result=num1++; return result; }
2,指針調用:把變量的地址賦值給形參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 函數聲明 void swap(int *x, int *y); //星號大約是表示參數爲指針類型 int main () { // 局部變量聲明 int a = 100; int b = 200; cout << "交換前,a 的值:" << a << endl; cout << "交換前,b 的值:" << b << endl; /* 調用函數來交換值 * &a 表示指向 a 的指針,即變量 a 的地址 * &b 表示指向 b 的指針,即變量 b 的地址 */ swap(&a, &b); cout << "交換後,a 的值:" << a << endl; cout << "交換後,b 的值:" << b << endl; return 0; }
//一開始a=100,b=200,後來a爲200,1爲100
// 函數定義 void swap(int *x, int *y) { int temp; temp = *x; /* 保存地址 x 的值 */ *x = *y; /* 把 y 賦值給 x */ *y = temp; /* 把 x 賦值給 y */ return; }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 函數聲明 void swap(int &x, int &y); //引用用&符號來表示 //我理解的引用就是,把a的引用賦值給swap的形參,由於引用指向的就是原存儲地址,因此,引用調用實際上也會改變原數據的大小 int main () { // 局部變量聲明 int a = 100; int b = 200; cout << "交換前,a 的值:" << a << endl; //100 200 cout << "交換前,b 的值:" << b << endl; /* 調用函數來交換值 */ swap(a, b); cout << "交換後,a 的值:" << a << endl; cout << "交換後,b 的值:" << b << endl; //200 100 return 0; } // 函數定義 void swap(int &x, int &y) { int temp; temp = x; /* 保存地址 x 的值 */ x = y; /* 把 y 賦值給 x */ y = temp; /* 把 x 賦值給 y */ return; }
爲函數設置默認值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sum(int a, int b=20) //設置默認的參數b爲20 { int result; result=a+b; return(result); } int main() { int c=100; int result; result=sum(c); //a參數是傳進去的值,b參數採用默認 cout<<result<<endl; return 0 ; }
lambda匿名函數
這是什麼鬼,看了半天也不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