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Keshav
David R. Cheriton網站
科研工做者一般會花不少時間閱讀論文,然而研究者不多被閱讀技巧,浪費大量努力,做者在這篇文章裏介紹了他本身閱讀文獻的技巧,並可用來作文獻調研(literature survey)。搜索引擎
THE Three-Pass APPROACH
The first pass(5 - 10 minutes)
瀏覽文章,有一個大致印象。索引
- 仔細閱讀標題、摘要和介紹;
- 閱讀章節標題(section)和小標題(subsection),忽略其餘;
- 閱讀結論部分;
- 瞄一眼引用文獻,在讀過的論文處作標記
第一遍讀後,掌握如下信息(5Cs):get
- Category:什麼類型的論文?分析,系統原型描述等。
- Context:這篇文章與其餘什麼文章有關?分析問題用了什麼理論基礎?
- Correctness:假設是否有效?
- Contributions:論文的主要貢獻是什麼?
- Clarity:行文是否清晰有條理?
第一遍後能夠根據自身所需,決定是否繼續讀下去。原型
The second pass(up to 1 hour)
第二遍要求更仔細地閱讀,但能夠忽略一些細節,好比詳細證實,寫下一些關鍵點,作一些標記會有所幫助。it
- 仔細閱讀圖表:座標軸是否恰當標註?實驗結果是否帶有error bars?細節之處能夠區分論文是趕工趕出來的仍是真的很出色;
- 標記相關的未讀過的參考文獻,這能夠幫助瞭解論文的背景;
第二遍後要可以把握文章大致內容,結合論據總結論文主旨。io
The third pass(it depends)
第三遍閱讀是對論文徹底理解。關鍵是virtually re-inplement論文,也就是說與做者同樣作一樣的假設,將工做「復現」,這一遍要求十分細緻。須要充分理解做者的每一句假設、表述方法,看看這之中是否存在漏洞,嘗試爲自身的研究尋找靈感。pdf
DOING A LITERATURE SURVEY
在作文獻調查時,閱讀論文的技巧顯得尤其重要,做者介紹瞭如何在浩如煙海的文獻中挑出對本身最有用的:基礎
- 使用學術搜索引擎如Google Scholar或者CiteSeer等,通關一些關鍵詞搜索5篇該領域相關文獻。
- 對他們套用上述閱讀方法的第一遍閱讀,注意「相關工做」部分,可能找到對相關領域的工做的簡述,甚至找到綜述性的文章;
- 也能夠在引用部分找出反覆出現的做者的名字,去他們的我我的網站,能找到這個領域的頂級會議,由於(計算機領域的)頂級研究者一般在頂級會議上發表論文;
- 這以後可以上頂級會議的網站瀏覽會議記錄,找到很多出色的文章,瞭解前沿工做。
相關連接
http://ccr.sigcomm.org/online...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