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臘的黃金時代》一書中,做者W·杜蘭認爲,雅典的民主政治「是歷史上最狹隘也是最充實的:最狹隘,係指其享受民主權利的人數之少,最充實,是謂全體公民在管制立法及治理公衆事務上的直接與平等權利」。程序員
曾經的比特幣,也經歷過這樣一個黃金時代。安全
2009年1月,第一個數字貨幣——比特幣正式上線運行。服務器
誰也沒有意識到,與此同時,一個最具含金量的職業-礦工誕生了。網絡
不一樣於現代國家發行的貨幣,比特幣由分佈式網絡基於數學計算產生,全部交易由全網節點共同記帳確保其不可篡改。也就是說,它的本質,實際上是⼀個公開的、不可篡改的分佈式帳本。可是,記帳須要付出⼤量的計算能力,須要硬件和電費的投入,全網如何才能參與進來爭當記帳人呢?分佈式
創始人中本聰天才地設計出了礦工獎勵制度——每一次記帳成功,就至關於比特幣進行了一次「印鈔」動做,並且這新出的「鈔票」只歸記帳成功者全部。性能
由於比特幣的總量是恆定的,越到後來就會越少,猶如黃金同樣,所以,這個過程被形象地稱爲「挖礦」。區塊鏈
一開始誰也沒當回事,畢竟知道的人很少,知道的人中感興趣的也很少,而那些少數感興趣的極客,也更可能是出於一種情懷——他們和中本聰同樣,厭倦了金融操縱者的翻雲覆雨,厭倦了經濟危機下中心機構的欺騙,便以行動支持那些試圖創建某種金融烏托邦的嘗試。測試
哈爾 · 芬尼是典型的例子,他是密碼圈成名已久的大牛,也是第一筆比特幣轉帳的接收者,更是最先時期中本聰之外惟一的挖礦者——以此向中本聰反饋系統運行中可能有的一些錯誤和改進建議。spa
比特幣挖礦的早期階段,單個區塊獎勵爲50 BTC,且全網算力很小。那時候沒有算力競賽,且挖礦難度很低,遍地黃金,俯拾皆是。只靠普通電腦CPU挖礦的芬尼,有時一天便能挖出100多枚比特幣。設計
這簡直就是極客們理想中的伊甸園。
但這世上本沒有一個地方是真正的人間樂土,世外桃源。
比特幣,也終究不是伊甸園。
在緬甸,有這麼一個傳說:
有一條惡龍,每一年要求村莊獻祭一個處女,每一年這個村莊都會有一個少年英雄去與惡龍搏鬥,但無人生還。又一個英雄出發時,有人悄悄尾隨。龍穴鋪滿金銀財寶,英雄用劍刺死惡龍,而後坐在屍身上,看着閃爍的珠寶,慢慢地長出鱗片、尾巴和觸角,最終變成惡龍。
很是戲劇性的是,惡龍的故事在比特幣身上重演了。
2010年5月22日,一位名叫Laszlo Hanyecz的程序員用1萬枚比特幣購買了兩個披薩,被普遍認爲是用比特幣進行的首筆交易。
若是那個程序員知道比特幣現在的價格,估計腸子都悔青了!但對於比特幣來講,這倒是個相當重要的時刻。比特幣的價值由此從極客圈向外擴散,一升再升,單枚比特幣最高漲到了兩萬多美圓。
這也意味着,挖礦名副其實的成爲了印鈔。
利益驅使下,資本蜂擁而至,挖礦從最初的我的電腦挖礦、顯卡挖礦、我的用礦機在家裏挖礦,迅速發展成爲集羣化、專業化的大規模挖礦。
算力被壟斷,普通人挖礦愈來愈成爲傳說。
這未嘗不是一件悲哀的事?
中本聰的初始想法,是但願更多的節點、更多的個體參與進來,獲取原始財富,站到相同的起跑線,共同造成一個真正的去中心化生態,公平參與到區塊鏈的建設中來。
而那些後來者們,卻以繼承者的面目,以改革者的說辭,把本身從新打形成中心化的「惡龍」,攜中心化之力量,剝奪普通人的財富獲取通道。
礦場礦池主如比特大陸等如是,縱容礦池礦場的以太坊等數字貨幣發行者亦如是。
資本是如此所向披靡。
留給咱們普通人的,彷佛就是偶爾幻想下回到2009那種美好時光,我的電腦隨便開着,順便就把礦挖了,順便就實現車釐子自由了,順便就成隱形富豪了。
但真的只能是幻想嗎?
有一羣較真的學院派,還真就這麼幹了。
他們有諾貝爾獎得到者兩名,有名校教授學者若干,好吧,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用一年的時間,通過反覆探索和測試,創造出了一種徹底非主流的挖礦機制。
說它非主流,是由於在算力不斷提高的主流趨勢下,它卻選擇了在保障安全的基礎上,大幅下降算力需求,讓大衆可以參與進來。
在BTC、ETH等主流幣被礦場把持的背景下,它支持我的電腦——獨立顯卡高性能我的計算機、視頻工做室閒置服務器、實驗室高性能服務器、帶 GPU 算力的雲服務器等等,都是它的代理礦工候選者。
它——就是ETM。
一年多來,ETM的科學家們穿越黑洞,突破迷障,摸索出了全新的投票與分成機制,以確保整個體系不會被寡頭把持,不會成爲少數人的遊戲。它設立的優選機制,杜絕了純資本運做對系統的過度干預,選優淘劣,又同時保證了系統的穩定與高效,大衆而不失品質。
ETM逆流而上,只爲重回原本的河道——在那條河道上,沿着中本聰開闢的道路,咱們抵抗資本的侵襲,抵抗包括算力在內的一切壟斷。
那條河道有咱們關於資產與自由的夢想。
那條河道,通往黃金時代。
這個黃金時代
並不遙遠 就在眼前
距離ETN Testnet 3.0全球有獎公測啓動
還有 1 天
ETM TestNet 3.0 亮點搶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