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絕大部分人都掉進了坑裏學習
原創: 二號頭目 九邊 4月4日翻譯
經濟,地理,金融視野下仰望大歷史的天空
做者:二號頭目資源
有個詞,跟「熵增」同樣使人着迷,叫內卷化。基礎
第一次聽到這個詞是在一篇分析清朝經濟的文章中,討論清朝爲啥以魔鬼的步伐避開了工業革命的時候,學者們提出了「內卷」的概念。循環
這是個啥意思呢?這麼個邏輯鏈:方法
首先,清朝人口太多,人力成本很是很是的低;技術
因此,無論幹啥,都不須要改進技術,經過增長人力就能夠解決。好比絲綢和瓷器有利可圖,須要擴大再生產,若是在英國,人力太貴,增長一百我的的花費還不如搞臺機器來解決,英國人開始研究改進機器。可是在中國,人力便宜,搞機器還不如多僱傭幾我的。分享
可是不搞機器的話,就不會有工業來吸取多餘人口,咱們知道,工業化時代人口才是資源,在那以前,人口常常是累贅,農業社會對過剩人力的吸取能力極弱,過剩人力進一步致使人力成本低,惡性循環。注入
結論,中國在當時的那個狀況下,進入了一個循環向下的通道,不管如何都無法不依賴外界的狀況下打破自身的循環,突破手工業和農業「結界」,就像一個無形的玻璃似的,擋在中國的前邊。時間
「內卷化」就是一種自我鎖死在低水平狀態上。
爲啥喜歡這個邏輯呢?
一方面能說服我,能感覺到有種冰冷的邏輯鏈存在,而不是簡單的「中國人的思惟有問題」,「思惟有問題」這就叫廉價的解釋,這種解釋方法能解釋了世界上幾乎全部的問題,好比爲啥有的國家窮?他們國家人的思惟有問題。爲啥中東總打仗?由於思惟有問題。其實吧,喜歡用這個邏輯的人思惟纔有問題,並且全家思惟都有問題。
另外一方面,把這個邏輯擴散下,就能發現咱們身邊處處都是這樣的例子。
好比,一個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兒童,在爺爺奶奶的照顧下,很早就輟學,而後進入社會當小工,只有體力能夠出賣,閒暇時間也被抖音小姐姐給擠佔了,想學習點新東西,基本不大可能獲得周圍人的支持,並且也沒有多餘的時間去學習,這就是一種「低層次循環」,日復一日,人生越混越掉坑裏了。
再好比,一個京滬白領,每天早上出門,晚上很晚到家,每天都在忙,可是過了一些年才發現,以往的那些紅利,升職加薪,本質都是教育和年齡紅利,等到黃金年齡一過,若是沒有升到一個不可或缺的位置上,絕大部分人迅速進入下行通道,彷佛越努力掉的越深。
那你們確定要問了,博主你說這些咱們已經懂了,接下來你該說你有什麼建設性意見了吧。
其實博主也沒招,一旦進入真正的「內卷化」流程,只有一個辦法能解決,就是外界資源的注入。
咱們覆盤下,爲啥後來我國從內卷化裏逃逸出來了?
有這麼幾個因素,一是建國後在初代領導人大手筆操做下,我國被深層次犁了一遍,生產,建設,平等,婦女解放,全面識字,基礎道路交通設施等方面有了初步的奠定,這算做是我的努力。
其次是蘇聯投資,在蘇聯支持下,埋藏在我國地底的財富被挖了出來,我國也就有了第一筆上桌操做的籌碼。
最後一發是加入WTO以後出現了像大海同樣的市場,前期的準備纔有了意義,能夠生產,升級,再生產,有了內需,內需又能夠拉動經濟。一開始生產一些低端玩意,慢慢的生產愈來愈精細的東西,未來會像臺灣和韓國日本同樣引領科技進步。
固然了,生產的廣度上也有了突破,黃橋鎮農民們生產的小提琴幹掉了日本同行,市場份額達到了恐怖的世界一半,並且不是低端玩意,不少是中高端的。另一個村子的農民們控制着全世界最大的快遞產業,簡直恍若隔世。
你們看到了吧,總體是須要外界的幫助的,外界拉一把,也就是咱們民間說的「貴人」,貴人是高階層的,你的問題在他那裏不算問題,他能夠把你從底層拉上去,拉上去以後看狀況,有可能就進入高階層良性循環了,造成正反饋,螺旋上升。也有多是鎖死在了一個稍微高一些的層次,只是比以前強一些。
多年之前我從一個我以爲最有腦子的人那裏學到了一句話,他說小孩靠教育,年輕人靠勤奮,中年人靠運氣,老年人注意前列腺。
教育也是個「貴人」,知識自己就是上帝,能夠超度一些人,並且相對平等一些,畢竟你如今在網上能夠看到耶魯大學的心理學課程,仍是翻譯過來的。到如今了還有糊塗蛋在問看書和教育有什麼用,若是真接受了正兒八經的教育,就不會問這麼蠢的問題了。高考實際上是「教育」這個上帝的對你的一次救贖,把你往上拉幾個階層。
咱們說另一件事,你們感覺下。猶太人,以往中國人對這夥人的瞭解就是「聰明」,其實吧,這個問題比較複雜,你們可能不知道,若是嚴格討論血統,原始的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就是如今那幫穿着賬篷的人,是同一個血統。你若是堅持認爲猶太人種族智商高,你得順便相信阿拉伯人也智商高。
並且猶太人自己在兩千多年前被趕出中東沙漠以後,一直浪跡天涯,中間跟無數種族混血,其中一支居然是黑人,自己也沒什麼血統純正可言。
到如今,猶太人這個概念更多的是一種文化概念,不是血統概念。也就是說,姓猶太教,而且母系跟原有的猶太人扯上點關係,就是猶太人。好比我國河南開封還有一撮猶太人,你們能夠搜一下,徹底是中國臉。
那問題是這夥人的成就有目共睹,這怎麼解釋呢?其實不須要解釋,猶太人裏高成就的,好比名字裏帶着「斯坦」和「伯格」的,基本都是大德意志地區的猶太人,也就是如今的德國和奧地利那一帶,而其餘支系的,基本都不太行,好比東歐那些,廣泛成就很是低。
因此這些年一個很是靠譜的解釋是,猶太人高成就,實際上是吃了大德意志地區的教育紅利,德國是最先搞義務教育的。並且猶太家庭識字率超高,都是宗教狂,都想讓孩子學習聖經和塔木德,這一點咱們在清教徒創建美國中提到了,清教徒也是這個特色,這篇文章《他們迷信,他們偏執,他們愛燒人,但他們最終創立了美國》。
嘮嘮叨叨說了半天,其實就是想說一件事,教育,教育是第一個貴人。
第二是運氣。
剛纔說的那句話前兩句都好理解,中年人靠運氣這件事我理解了不少年,最近慢慢有點體悟:
首先,幾乎全部牛逼人在人生道路上最關鍵的一步,都是靠運氣走出去的,勤奮和智力學識都是基礎,能不能實現躍遷,主要靠運氣,可是他們不會跟你說的,說了也沒用,無法重複無法度量,甚至無法學習。巴菲特把這個成爲「卵巢彩票」,生在巴菲特他們家你已經成功了一半。
博主如今固然也算不上什麼牛逼人,不過如今各個平臺上加起來百萬粉絲,有時候本身都以爲難以置信,就是當初李子暘,對,鉛筆社的那個李子暘老師偶爾從別人那裏看到個人帖子,推了幾回,才從一個基本零閱讀的微型博,跳躍到一個正反饋循環裏,在那以前,我寫了好久都沒人理,被他轉了後來了第一批關注的小夥伴,就慢慢成長起來了,再重複一遍,我我的以爲不大多是如今的這個樣子。因此有小夥伴問博主怎麼樣才能把號作起來,我通常說先得寫,而後運氣好的話被人撈出來。
運氣既然這種重要,怎麼去操做呢?
其實沒辦法,多嘗試,你天天若是按時搬磚,其他時間玩抖音,就算有運氣,也很難在你身上體現出來,之前一個很厲害的人說,在能承受的範圍內多嘗試,多去面對不肯定性,你只有買了彩票纔會中獎,你只有去尋寶纔有可能碰到寶,好比年輕時候就不要怕苦去北上廣一線城市多試試,那裏變化多,機會多,運氣老是和變化是一對好基友。就跟進化似的,進化始於自身的基因突變和環境的變化,因此不要太懼怕變化,也不要太懼怕不肯定性。
通常來講吧,你作的每件事肯定性都很強,學校時候好學生,畢業好員工,你不多冒險,人生循序漸進,這樣的話,你很容易成爲不折不扣無神論者,也不太迷信。由於拜佛不拜佛對你沒啥差異,你也感受不到有差異。
若是你從事高冒險性質的活動,對運氣要求很高,好比打魚爲生,須要出海,或者從事黑社會,天天睡着不知道能不能醒來,人生比較坎坷,這樣你就慢慢對不肯定性充滿畏懼,很容易變迷信。中國南方比北方迷信的多,海洋和沙漠文明都率先進入了一神教時代,很能說明問題。
某次出海拜了媽祖順利歸來,下一次沒拜差點死海里,很容易讓你以爲有「超越我的的偉力」,之後每次都去拜,哪次拜了仍是碰上風浪,你就開始反思是否是上次不夠虔誠。。。。
因此不少特別有錢的人,或者高官都喜歡風水算命什麼的,他們從「不肯定性」受益,想持續維持這種狀態,幾乎沒法避免掉進「迷信」這個坑裏。
上層基本都不肯定本身怎麼混到這一步的,底層對本身的人生缺少控制,因此不可避免的迷信,若是你每一毛錢都知道是怎麼來的,你想迷信也迷信不起來。
說這個不是想讓你們去迷信,而是想嘗試解釋下運氣到底怎麼運轉的,而且正確看待這玩意。運氣就是基於不肯定性,通常來講,你坐在家裏啥也沒幹,好運很難會從天而降。
咱們正常人因爲進化上的一些缺陷,好比本能地恐懼變化和不肯定性,由於在漫長的原始社會,隨意亂溜達很容易被老虎吃掉,咱們都是不愛亂溜達的人的後代。
並且老是容易悲觀泄氣,無法長時間保持樂觀,也好理解,原始社會好奇心太強,看見毛茸茸的豹紋繩狀物就想摸一下的人也被基因篩選的很厲害,剩下的人本能地對不認識的東西充滿疑懼。
並且本能地對短時間沒效果的東西充滿反感,無法再一個領域熬死競爭對手,也就無法再多條戰線上同時進攻。
綜上,絕大部分人容易內卷化掉進坑裏還不容易出來。
文末多說一句,博主寫這個不是說博主已經從坑裏出來了,而是說把本身的一些思考和所見跟你們分享下。
----全文完,若是以爲可讀,請分享到朋友圈裏吧,多謝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