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項目中檢查單怎麼使用

  項目中用到的檢查單通常有兩種,一種是過程檢查單,一種是工做產品檢查單。很明顯,過程檢查單是對工做過程的檢查,工做產品檢查單是對工做產品的檢查。但無論是哪一種檢查單,對使用者都有一個基本的要求:能根據實際狀況得出檢查結果。測試

    但在現實中,常常遇到這樣的狀況,作QA的既不懂技術也不懂業務,懂業務、懂技術的又不作QA,而公司經過了CMMI的幾級幾級,爲了保住證書又必須有QA的角色和檢查結果,該怎麼辦呢?編碼

    辦法一:全部檢查單的使用者都是QAspa

    方法一是不少公司都使用的方法,那麼到底有什麼優缺點呢?設計

    優勢:項目組的人不須要了解檢查表是幹什麼用的,更不須要明白怎麼用,只要專心作項目,必要的時候配合檢查,並在被檢查出問題的時候進行更正便可。產品

    缺點:QA常常不懂業務也不懂技術,不少工做產品的檢查項根本沒法得出檢查結果,這時候,QA通常有兩種作法,一種是不懂裝懂,隨便得出一個結果,反正這 個結果只要項目組的人不反對,也不會有人說什麼;另外一種是比較敬業的QA,知道本身不明白,因此會與項目組中明白的人一塊兒,獲得檢查結果,這時候的檢查結 果是比較真實可信的,但又佔用了項目組中項目成員的時間,至關於又作了一遍同行評審。並且QA通常會選擇項目中的「專家」幫忙,就更是無形中增長了成本。編譯

    方法二:分工合做,各展所長軟件

    其實,項目中使用檢查單無非是爲了檢查項目過程或工做產品是否知足公司要求或知足項目要求,而這個目標,與項目目標在本質上是一致的。並且,檢查單也並不全是給QA用的。弄明白了這兩點,接下來的事情就會容易的多。bug

    在我曾經經歷過的一家對日外包、CMMI 3級的軟件公司中,檢查單是這樣用的:方法

    檢查單分三種,一種是項目組成員自檢用的,一種是小組長用的,一種是QA用的,項目經理能夠根據須要,隨意選擇使用。技術

    自檢用的檢查單是在每一個人作完本身的工做時用的,編碼、設計、需求、測試都有,檢查單中包括產品檢查單和過程檢查單。這個檢查單的粒度很細,細到代碼中的換行、設計中的每頁行數、打印格式是否設置、光標是否停在第一個格中、編碼完成以後是否經過了編譯等等。

    小組長用的檢查單偏重於工做產品的檢查,並且粒度稍粗,不是每一個工做產品都檢查,有必定的抽查比例,並且檢查單上要寫明抽查的是哪些,檢查結果如何等。

    QA的檢查單偏重於過程檢查單,主要是什麼事情作沒作,工做產品檢查單也大可能是定性的檢查,只要判斷有仍是沒有就能夠了。具體在有的狀況下作的怎麼樣,則是小組長和具體負責人的事。

    這樣經過分工合做,完成了對項目全部工做產品和過程的檢查。

    優勢是,不存在讓不專業的人作專業的事,浪費時間和精力且沒有好的結果的現象。並且前期的工做作的比較細緻,大大下降了後期出現bug後的修復成本。

    缺點是,項目組須要在前期的檢查上投入比較大的時間和精力。對不少國內的軟件公司來講,老闆急着看到工做成果,無論有多少bug,先給我個能將就着用的東 西纔是最主要的。這種狀況下,與其期待着不專業的人作出專業的事,不如直接將這部分工做省掉,或者讓專業的人去作,哪怕粒度粗一點。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