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信辦最新公佈!39 類 App 收集我的信息範圍劃定,5月1日起施行

我的隱私安全

隨着大數據時代的發展,咱們對於數據安全和我的隱私愈發重視。所以,各種 App 超範圍收集信息、強制提交信息的機制也廣爲詬病。小程序

近日,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四部門聯合發佈《常見類型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必要我的信息範圍規定》(如下簡稱《規定》),明確了 39 種常見類型 App 的必要我的信息範圍,將自今年 5 月 1 日起施行。segmentfault

這一規定的推出,也就意味着經過過分收集我的信息進行「商業變現」的商業模式,將「此路不通」。安全

1、39 類 App 收集我的信息範圍劃定

《規定》指出,隨着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各種應用程序迅速普及應用,但同時,App超範圍收集用戶我的信息問題十分突出。特別是大量App經過捆綁功能服務一攬子索取我的信息受權,用戶拒絕受權就沒法使用App基本功能服務,變相強制用戶受權。網絡

《通知》明確了地圖導航、網絡購物、求職招聘和學習教育等39類常見類型移動應用程序必要我的信息範圍,要求其運營者不得因用戶不一樣意提供非必要我的信息,而拒絕用戶使用App基本功能服務。佈局

好比:學習

  • 地圖導航類,基本功能服務爲「定位和導航」,必要我的信息爲:位置信息、出發地、到達地。
  • 網絡約車類,基本功能服務爲「網絡預定出租汽車服務、巡遊出租汽車電召服務」,必要我的信息包括:1.註冊用戶移動電話號碼;2.乘車人出發地、到達地、位置信息、行蹤軌跡;3.支付時間、支付金額、支付渠道等支付信息(網絡預定出租汽車服務)。
  • 即時通訊類,基本功能服務爲「提供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等網絡即時通訊服務」,必要我的信息包括:1.註冊用戶移動電話號碼;2.帳號信息:帳號、即時通訊聯繫人帳號列表。

此外,小程序也被歸入管理。據南都我的信息保護中心聯合中國信通院安全研究所去年9月發佈的《小程序我的信息保護研究報告》顯示,小程序超範圍收集我的信息等問題較爲嚴重。如某防疫類小程序,除獲取我的姓名、身份證號等敏感信息外,還需進行人臉識別。大數據

報告認爲,在實際線下防疫工做中經過姓名、身份證號以及兩者的對應關係,再配合真人及身份證查驗,在不獲取人臉信息的狀況下便可保證信息的準確性。這次《規定》明確,小程序也歸入到管理中,不可超出必要範圍收集我的信息。優化

2、治理 APP 侵害是長期工程,立法凸顯重要性

據工信部消息,截至 2021 年 3 月,通過爲期兩年的專項整治,共完成 73 萬款 APP 技術檢測工做,發佈 12 批次對外通報,責令整改 3046 款違規 APP,下架 179 款拒不整改的 APP。spa

去年 5 月,公安部也曾公佈違法收集我的信息 APP 十大案例。但相關違規問題,仍時有報道。今年的央視「3·15」晚會,就曝光了內存優化、智能清理等方面部分 APP 存在違規處理我的信息等問題。視頻

因而可知,治理 APP 侵害用戶權益是一項長期工程,也凸顯了相關立法工做的重要性。爲此,我國目前正加緊制定出臺《數據安全法》《我的信息保護法》等系列法律,爲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提供製度保障。

現在,移動互聯網已不僅是一張普通的網,更是我國新基建的重要內涵。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要系統佈局新型基礎設施,「十四五」規劃綱要也在明確加快數字發展的同時,特別強調了要增強我的信息保護。毫無疑問,明確APP必要我的信息範圍,是移動互聯網健康發展的須要,也是加快我國新基建建設的必然要求。

*部分信息來源於公開資料。

segmentfault 思否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