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os是基於命令行的方式來進行電腦的相關操做的linux
1:文件和目錄的操做vim
和windows對應,文件夾就是目錄;非文件夾的就是文件。windows
--目錄操做centos
ls:瀏覽目錄服務器
cd:切換目錄網絡
cd / : 頂層根目錄dom
mkdir:新建目錄編輯器
mkdir -p:同時建立多級目錄ide
rmdir:刪除目錄(只能刪除空文件夾)oop
rm -r :迭代刪除文件夾且包括下邊全部子文件夾和文件
rm -rf : 強制刪除 迭代刪除文件夾且包括下邊全部子文件夾和文件
--文件操做
windows下根據文件的擴展名,文件有不一樣的區分;可是linux文件沒有這些區分。
touch:新建文件
rm:刪除文件 (-f 強制刪除)
cat:查看文件
cp:複製文件
cp -a : 複製文件夾且包括文件夾下的全部子文件夾和文件
mv :剪切或者重命名(在同一個文件夾下,粘貼的文件名稱變了就是重命名)
文件的編輯:vi編輯器(針對linux的文本文件編輯)
vi 文件名稱:用vi打開要編輯的文件
--------------------------------------
vi的經常使用工做模式:
1:命令模式(默認模式):yy(複製一行) p(粘貼) dd(刪除一行) /(查找)
2:輸入模式:此模式主要是用來編輯打開的文件的
3:末行模式:此模式主要是用來保存已編輯的文件的
從1到2 : 按Insert鍵;從2到1 : 按Esc鍵
從2到3 :按:鍵 ;從3到2 : 按Esc鍵
在末行模式下: w(保存) q 退出 wq (保存再退出) q!強制退出
2.硬盤的使用:
1:低級格式化(硬盤出廠時由廠商配置)
2:分區
3:高級格式化(建立文件系統)
--------------------------------------------------------
Linux系統下,硬盤是以「文件」的形式保存再/dev/目錄下
/dev/sda:第一塊SCSI接口硬盤
/dev/sda1:第一塊SCSI接口硬盤第一個分區
/dev/sdb:第二塊SCSI接口硬盤
/dev/sdc:第三塊SCSI接口硬盤
怎麼分區呢?
fdisk經常使用的子命令:
fdisk p :顯示分區
fdisk w :保存分區
fdisk q :退出
fdisk n :建立分區
fdisk d :刪除分區
分區完成後,須要建立文件系統(高級格式化)
linux支持的文件系統有 fat32 ext3 ext4
mkfs.ext3 /dev/sdb1(這裏輸入的是剛纔的分區)
Linux中的全部存儲設備是經過掛載指令使用的!
過載設備通常放在/mnt下
掛載步驟:
1:在/mnt下新建文件夾
mkdir disk1
2:掛載存儲設備到文件夾下
mount /dev/sdb1 /mnt/disk1
3:卸載
umount /dev/sdb1
光驅怎麼掛載?
/dev/cdrom 默認的光驅分區路徑
3.centos下安裝軟件:
配置yum服務(yum安裝,rpm安裝【麻煩】,編譯安裝【麻煩】)
配置yum的本地源:配置yum的安裝包位置(網上資源/本地資源)
本地資源配置:
第一步:cd /etc/yum.repos.d/目錄下,刪除
CentOS-Base.repo和CentOS-Debuginfo.repo
第二步:編輯CentOS-Media.repo,指定Centos光盤的位置,並設置未開啓模式
baseurl:file:///mnt/cdrom/ --指定本地資源掛載路徑
enabled=1 --開啓
------------------------------------------------
下面咱們安裝一個vim(vi加強版):
yum install --安裝一個文件
yum groupinstall --安裝一組文件(例如:Desktop)
vim安裝:
yum -y install vim
桌面環境安裝:
yum -y groupinstall Desktop
yum -y groupinstall 「X Window System」
提示:若是不知道哪一個命令是哪一個軟件包提供的,能夠這樣查看:
yum provides ifconfig(具體命令) 或者
yum whatprovides ifconfig(具體命令)
4.linux的運行級別:
init 0 關機
init 6 重啓
init 3 文本化多用戶
init 5 圖形化多用戶
查看當前級別:runlevel
切換運行級別:init(級別號)
如何修改默認的啓動級別:/etc/inittab文件下修改
5.用戶管理和權限分配
根用戶:root
添加帳號:useradd
刪除帳戶:userdel
修改帳戶:usermod
設置密碼:passwd
-------------------------
linux下的用戶文件:/etc/passwd
用戶之間切換用 su 命令
權限分配:
ls -l 查看詳細信息
drwxrwxrwx 2 root root 4096 建立時間 目錄名
-rwxrwxr-- 2 root root 4096 建立時間 目錄名
第一個字母表示:
- 文件
d 目錄
l 連接
第二個到第十個字母表示:權限
rwx rwx rwx
所屬用戶(u) 所屬用戶組 (g) 其它用戶(o)
r 讀權限
w 寫權限
x 執行權限
- 佔位
修改權限命令:chmod
chmod o-rwx 文件
chmod o+rwx 文件
o:表明其它用戶權限
-/+ 取消權限或者附加權限
rwx 讀寫執行
r:1 w:2 x:4
chmod 330 文件
第一個3 root的權限
第二個3 root組的權限
第三個0 其它用戶的權限
經過chown改變文件的擁有者和羣組
chown hadoop:root 文件
改變文件 屬於 hadoop用戶 屬於root用戶組
6.sfs
任務1:配置當前主機上網
** (1)網卡設置橋連
** (2)設置網卡參數
** cd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
** vim ifcfg-eth0
** 修改onboot=yes,表示啓用該網卡
** (3)修改網關
** vim /etc/sysconfig/network 修改該文件內容以下:
** NETWORKING=yes
** HOSTNAME=localhost.localdomain --配置永久主機名
** GATEWAY=192.168.137.1 --這裏設置網關,也就是那個虛擬網卡的ip
** (4)修改DNS
** vim /etc/resolv.conf 修改該文件內容以下:
** nameserver 192.168.137.1 --增長一個域名服務器
** (5)重啓網絡服務:service network restart
任務2:測試網絡的聯通行
(1)ping
(2)tracepath
任務3:測試端口的連通性
telnet
hostname 查看主機名稱
修改主機名稱
/etc/hostname
修改hosts
/etc/h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