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個世紀以來,經濟學領域的研究已被分紅了不少獨立的分支。好比宏觀經濟學,它關注總體經濟如何運做,研究諸如就業、國內生產總值(GDP)和通貨膨脹等問題。相比,微觀經濟學則關注需求與供給如何影響個體市場中商品和服務間的相互做用。這種宏觀、微觀的分歧在經濟學中已經制度化了。算法
想要解釋這個分歧,不只吸引了經濟學家和博弈論者的關注,還吸引了不少物理學家。你可能會以爲奇怪:有這麼重要嗎?也許,一旦你認識到這個問題的根本幾乎和物理學中的大統一理論同樣重要,那就不足爲奇了。咱們能夠把這個問題看做是一個統一經濟學的挑戰——如何從我的行爲的首要原則解釋 GDP、失業率、經濟週期和價格波動等——這是個很棘手的問題。區塊鏈可能就是一個重要的突破點。安全
若是你越過加密貨幣的投機訂價和 ICO 層面去看區塊鏈,你會發現區塊鏈本質上是一種創造新經濟的方式。區塊鏈技術能創造新代幣或貨幣(貨幣政策),以及經過經濟激勵(機制設計)分配這些代幣,這將創造出新的商業和經濟形式。網絡
實際上,每一種新代幣的出現都象徵着一種自帶貨幣政策和法規的新經濟的出現。值得注意的是,重要的不只是這些新經濟體的內部規則,還有新代幣之間的交易規則——包括加密貨幣之間的交換以及加密貨幣和法幣之間的交換。因此把區塊鏈稱爲經濟實驗室太正確了。這個經濟實驗室創建的底層是可計算的。記錄加密貨幣全部交易數據的帳本保證用密碼技術進行保護,同時由分佈式(共識)算法和密碼學的組合確保了各方之間的信任。框架
加密經濟的一層解釋在於基礎層:爲每一個在保證存儲交易數據安全方面作出貢獻的計算節點設置經濟激勵。多種共識算法(工做量證實、權益證實、權威證實等)都適用於這一層。分佈式
加密經濟的另一個解釋在於應用層:把代幣做爲交易載體,無論參與者提供生產價值仍是消費價值,都爲他們創造經濟激勵。區塊鏈
在這樣一個經濟體中,方案(機制)設計者能夠用算法來創造、分配或者撤銷新代幣(例如 ERC20),以此提供經濟激勵來鼓勵參與者作出咱們所期待的行爲。這個基本概念卻是不稀奇了。好比如今,也有像飛里程累積和會員積分這種代幣獎勵的方式被商家用來刺激消費。隨着區塊鏈的出現,這種代幣激勵可實現的規模大小纔是更值得探討的問題。加密
固然,計算機科學家們很是清楚要達到這種規模所面臨的挑戰——由於設計 100 個用戶共同工做的系統和 1000 萬個用戶工做的系統徹底是兩回事。然而,計算規模只是其中之一。區塊鏈的的分佈式和去信任化特性也確保了用代幣做爲經濟激勵的解決方案具備經濟可擴展性,即容許全部人都在一個具備共識的經濟體中參與交易和代幣交換。設計
也正是由於這種創造新代幣來擴大新經濟的規模性和便利性,爲咱們帶來了挑戰。方案設計師必須解決代幣經濟帶來的不少根本性的宏觀經濟學問題:應該發行多少代幣?何時發?如何分配?就好像這些方案設計師成了虛擬的中央銀行家;嚴格來講,設計算法的過程就像作這些決策的過程,方案設計師也就成了中央銀行設計師,並且要注意這些設計決策與宏觀經濟學的類似之處。遊戲
還有一系列須要方案設計人員解決的微觀經濟學問題:這些代幣如何產生價值?代幣可以進行什麼樣的經濟交互?什麼因素能激勵個體參與代幣經濟?這種經濟將如何確保公平並促進誠實守信?在博弈論中,激勵機制必須是個體理性的,而且是激勵相容的。在 Koinearth,咱們正在創造這種解決方案的基石。資源
微觀和宏觀的分歧對加密經濟也是一個挑戰;加上創造這些新經濟體的規模性和便利性,使得本來的挑戰更爲嚴峻。貨幣政策、市場設計和經濟監管等一系列本來留給政策設計者、中央銀行家、經濟學家的難題如今已經大衆化了。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若是代幣經濟的機制設計不夠合理,它早晚會崩潰,並且會損害全部經濟參與者的利益。可是,若是這個體系設計得足夠合理,經過下降交易成本和合同執行成本將釋放出全新的價值——這就是科斯定理的含義。時間會慢慢見證全新形式的經濟體和制度的產生。
市場被視爲私人商品生產和交換的最佳場所。另外一方面,對於非私人商品,須要政府加以監管並徵稅,強制利己主義者貢獻必要的資源、抑制自利的投機行爲…學者們正在慢慢地從簡單的系統轉向使用更復雜的系統框架、理論和模型來理解當代社會中人類互動所面臨的多種困惑和問題。— 奧斯特羅姆 埃勒諾(2009),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演說。
那麼,計算機科學家們應該怎麼處理這一切? 爲了理解這一點,咱們簡單回顧一下歷史。
1978年,美國經濟學家托馬斯謝林出版了《微觀動機與宏觀行爲》。本書的關鍵部分在於解釋我的偏好方面的種族隔離問題。謝林經過不一樣的兩種硬幣和空白的方格紙(他和他 12 歲的兒子圍着棋盤並以硬幣的「偏好」(分爲銅和鋅兩種)做爲簡單規則開始了遊戲。例如,徹底被銅硬幣包圍的鋅硬幣,將轉移至與鋅硬幣相鄰的空白方格。每一步都會引起下一步,直到棋盤徹底被劃分紅一半銅硬幣,一半鋅硬幣),形象地向咱們解釋了種族隔離問題:即便沒有人絕對拒絕生活在一個混合社區中,但由於一個微小的偏好——社區裏不要有太多不像你的人,或甚至僅僅是由於偏好社區裏要有些像你的人……就可能致使極端的平衡,結果看上去就很是像極端的隔離。謝林後來在 2005 年得到諾貝爾經濟學獎,由於「經過博弈論分析增強了咱們對衝突與合做的理解」。他在他的一輩子中寫了不少關於核衝突、氣候變化和種族隔離的內容。
個體爲本模型(ABM)領域也常常引用謝林的研究做爲理論指導——這是一個旨在從微觀(我的)行爲方面解釋宏觀模式的研究領域。ABM 涵蓋多個社會科學學科。特別是基於我的的計算經濟學(ACE),它試圖用這種看似簡單卻難以捉摸的自下而上的方法解釋經濟行爲。
爲了鏈接這些節點,咱們將區塊鏈上的每一個實體都視爲個體。因爲區塊鏈的分佈式和開放性,全部交易的數據均可以被底層 P2P 網絡中的每一個節點讀取。這是一個豐富的數據集合,可是一旦疊加了有關代幣設計和分配代幣激勵機制的信息,它極可能成爲一個金礦。ACE 頗有可能從這個金礦中得到發展,同時咱們還能用 ACE 來解釋這個金礦。
固然,事實上咱們已經走到這一步了。互聯網和萬維網不只改變了社會關係的本質,也促進了它們自身的研究。社會相關性不只在數量上並且在質量上也發生了變化。技術的發展不只令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更爲頻繁,更是讓咱們的交流互動有了全新的呈現方式。像博客、貢獻維基百科詞條和開源項目合做等社交互動在幾十年前是不可能實現的。
就像互聯網促成了新的社交互動形式同樣,區塊鏈將促進新形式的經濟互動行爲。隨着去中心化的記帳技術的成熟以及方案設計師提出的新經濟模式,咱們將看到區塊鏈做爲一個鼓勵創新和改進的經濟實驗室的真正意義。計算機科學家們不只會創建這個系統,也許更有趣的是(但願)與經濟學家合做來設計和分析這些正在起飛的經濟體。
就像互聯網主導的社交互動讓人們之前所未有的規模研究社交網絡同樣,加密經濟也會讓咱們之前所未有的規模研究經濟學。原則上,咱們應該可以從最細微的角度研究微觀對宏觀的影響(例如經濟激勵對代幣價格變化的影響)。一樣,咱們也應該可以研究宏觀對微觀的影響(例如新代幣的創造對個體行爲的影響)。
然而今天,咱們還有更多的疑問:加密經濟是否能夠擴大規模? 這些經濟體的研究是否會創造出有助於創建微觀和宏觀經濟學統一理論的看法?ACE 將在世界經濟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若是謝林教授還在世,他會對此有什麼見解呢?
內容來源:NervosNetwork
本文配合 Jan 所寫的《加密經濟的信任引擎》一同食用,養分效果更佳
Blockathon|48小時極客競賽,區塊鏈馬拉松等你挑戰(成都)
時間:2018年9月14-16日
地點:成都高新區天府五街200號菁蓉國際廣場2號樓A座12樓中韓互聯網+新技術孵化器
招募50名開發者(識別下圖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便可報名)
報名費100元爲參賽押金,參賽者我的緣由不能到場參加活動概不退款;參賽者全程參與活動,待活動結束後現場退還。9月14日18:00開始第一次簽到,9月15日和16日天天早上都要記得簽到哦。
主辦方免費提供2天的食物、飲料,併爲每一位參會者準備一件文化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