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快車」在飛越過程當中拍下火衛一照片

  翻譯:周惟亮
  原文連接:<a href="https://www.universetoday.com/144372/mars-express-takes-photos-of-phobos-as-it-flies-past/" target="_blank">https://www.universetoday.com/144372/mars-express-takes-photos-of-phobos-as-it-flies-past/</a>;
  歐空局(ESA)的「火星快車」探測器已是火衛一的「熟人」了。該航天器於 2003 年 6 月發射,已經在環繞火星的軌道上運行了 16 年。在火星附近的這些年來,它捕獲到了火衛一的詳細圖像,並幫助解開了這顆衛星的一些祕密。
  「火星快車」在最近一次飛越過程當中獲得了一段由 41 張圖片組成的影像序列,搭載在探測器上的高分辨率立體相機從不一樣角度對火衛一進行了成像,從而捕獲了包括斯蒂克尼隕石坑在內的火衛一表面特徵的圖像。
  火衛一是一顆不尋常的衛星(宇宙中有過正常的衛星嗎?)。它繞火星運行的軌道比太陽系中任何其餘行星的衛星軌道都要低。它距火星表面僅 6000 千米(3700 英里),完成環繞火星公轉一週所需的時間比火星自轉所需的時間還短。火衛一的飛行速度如此之快,以致於它天天兩次升起在火星的天空中。
  在歐空局(ESA)發佈的新圖像序列中,火衛一緩慢旋轉,使咱們能夠很好地觀察其明亮的表面,「火星快車」在距離火衛一僅 2400 千米(1500 英里)的地方拍下了這些圖片。因爲「火星快車」的移動,該圖像序列中的火衛一也緩慢地上下移動。視頻還展示了火衛一在不一樣「月相」時的變化。
  最初,隨着太陽、火衛一與「火星快車」之間的相角下降到幾乎爲零,火衛一漸漸變亮。而後,當相位角增長到 15 時,火衛一再次變暗。在相位角爲零時,火衛一很是明亮,而這種零度角不多見。一年最多可能發生 3 次,這是研究火衛一表面的絕佳機會。據歐空局稱,下次將在 2020 年發生。
  火衛一很小。它的半徑僅約 11 千米(7 英里),呈不規則形狀,一般被描述爲「馬鈴薯狀」。它的顯著特徵是斯蒂克尼隕石坑和沿着其表面延伸的奇怪的線性凹槽。一些科學家認爲,隕石坑和凹槽均爲同一現象的一部分。產生斯蒂克尼隕石坑的撞擊使得其表面的巨石松動,這些巨石的滾動造成了咱們能夠在圖像中看到的凹槽。
  火衛一(Phobos)和火衛二(Deimos)的起源都不肯定。有些人認爲它們都是被捕獲的主帶小行星,而不是像地球的月亮那樣在「原位」造成的衛星。可是,兩個衛星都圍繞火星的赤道繞近圓形軌道運行。若是他們是被捕獲的小行星,那麼它們的軌道應該爲橢圓形。也就是說必定有某種機制做用在衛星上,使其進入當前的圓形軌道,多是阻力、也多是潮汐力。但目前尚不清楚這一切是否有足夠的時間發生,特別是對於火衛二來講。
  另外一種多是在火星造成好久以後,兩顆衛星由火星造成後剩下的次要物質融合而成。第三種狀況則是火衛一和火衛二可能只是火星和另外一個原行星之間的碰撞而剩下的兩個物體。
  儘管他們的起源尚不清楚,但火衛一的消亡是至關肯定的。火星的引力正在使火衛一減速,並將其不斷拉近。每一個世紀,它將向火星移動約兩米。在大約 3000 至 5000 萬年內,火衛一會破碎成碎片,甚至可能在火星周圍造成一個能夠持續數百萬年的殘骸環。
  「火星快車」至此已經完成了 5000 屢次環繞飛行,並完成了一系列探索任務。express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