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CCNA

  • 物理介質:網線、光纖、網卡接口

  • 568B:橙白、橙、綠白、藍、藍白、綠、棕白、棕
  • 通常網線中,只有1236傳輸數據

  • 交叉線:鏈接同類型設備
  • 直通線:鏈接不一樣類型的設備
  • 如今主流都是568B-568B

  • 自動翻轉:
    • 打破交叉線,直通線 鏈接設備類型的限制
    • 如今的網絡設備,包括網卡都支持

  • POE
    • 使用網線中的 4578線,爲設備進行供電,好比AP,網絡攝像頭
    • 免去這種網絡設備須要鏈接電源的煩惱
    • 必須兩端設置都支持POE技術

  • 光纖:使用玻璃纖維做爲傳輸介質
    • 單模光纖:橙黃色,使用激光爲光源,傳輸距離遠,價格貴,一次性紙容許一個光信號進去
    • 多模光纖:橙紅色,使用LED做爲光源,傳輸距離比較近,一次性只容許多個光信號進去
  • 光纖通常都是兩個接口,一收一發
  • 單纖收發,使用一根光纖,同時進行收發工做,須要光模塊支持

  • 光模塊:主要用於鏈接光纖,光模塊插在設備的光口上,光纖插在光模塊上
    • CFP:1000G
    • QSFP:40G
    • SFP:1G、10G
    • 短波:850MM
    • 長波:1310MM
    • 超長波:1500MM
  • 主要是傳輸距離不一樣,兩個光模塊波必須一致

  • 光電轉換器:主要用於,一端設備有光模塊接口,而一端設備只有電口(RJ45)接口
  • 將光纖介質轉換爲同介質傳輸,或者同介質轉爲光纖介質傳輸

  • 光纖終端盒,也叫法蘭盤,主要用於光纖與尾纖的熔接
    • 好比運營商放一條144芯的光纖,裏面都是玻璃絲,一根玻璃絲叫一芯
    • 熔接到法蘭盤上面,而後網絡設備使用尾纖接入到法蘭盤

  • ODF架,主要用於放法蘭盤

  • TCP/IP協議
  • DOD模型
    • DOD:美國國防部

  • 應用層:主機到主機層
  • 網絡層層/因特網層
  • 網絡接入層

輸入圖片說明

  • TCP:面向鏈接:發送數據以前,首先先找到對方創建一個鏈接,至關於一個邏輯通道windows

  • 可靠協議,效率低緩存

    • 每收到一個數據,要進行確認,保證對方肯定收到了這個數據
  • TCP須要三次握手服務器

    • 就比如打電話,須要通過撥號、振鈴、接通,才能進行講話
    • 過程:
      • A、我要跟你建個鏈接
      • B、好的,我知道了,我也要跟你建個鏈接
      • A、我知道你收到了個人鏈接請求,我也收到了你的鏈接請求
  • 滑動窗口:主要爲了不一次性發送的數據過多,致使對方緩存溢出網絡

    • 滑動窗口是動態協商,也就是說,在創建鏈接的時候,就會進行協商
    • 同時,在緩衝區發生變化的時候,也會進行協商

  • TCP四次揮手:主要爲了不當一方斷開鏈接,而另外一方不知道的狀況下,須要耗費資源去維護本該斷開的鏈接
    • 過程:
      • 假設三次鏈接已經創建完成
      • A、我要跟你斷開鏈接了
      • B、好的,我知道你要斷開鏈接了
      • A、我也要跟你斷開鏈接了
      • B、好的,那就斷開鏈接吧

  • UDP:不須要創建鏈接,也不須要進行確認,盡力而爲,效率相比TCP要高
    • 好比對講機,拿起來就說,而無論對方有沒有收到
  • 直播視頻,使用UDP協議
  • 點播視頻,使用TCP協議

  • TCP/UDP協議都是工做在傳輸層中
    • 在傳輸層中,有一個概念,叫作端口號
  • 每個端口號,對應一種應用協議,好比端口號80,表明HTTP協議
    • 而應用層協議,規定了使用何種傳輸協議來進行傳輸
  • 好比,你訪問網頁,使用HTTP,端口號爲80,那它是使用TCP來進行傳輸的
  • 好比,你進行域名解析,使用DNS,端口號爲53,那麼它就是使用UDP協議

  • 三種類型:代理

    • 知名端口號0-1023,以及分給特定的協議,不能隨便使用
      • 若是要使用,須要向互聯網編號分配機構申請(IANA)
  • 註冊端口:有限的使用 1024-49511 ,好比8080,是做爲80的補充,已經註冊視頻

  • 私有端口:隨意使用 48512-65535接口

  • 正常狀況下,源端口爲隨機生成,目的端口爲知名端口圖片

    • 好比你訪問網頁,源端口由你電腦隨機分配,目的端口爲80

  • TCP分段重組資源

  • 如何分段:路由

    • 由於數據傳輸大小受限於傳輸鏈路,或者介質的要求
    • 當超過限制,TCP就把大的數據拆分紅一個個小段
  • TCP分段,基於MISS,動態協商

    • 通常是1500-40字節(20字節IP頭部,20字節TCP頭部)
  • 由於數據被分了,那麼在傳輸的過程當中,因爲鏈路等其餘的因素

    • 收到的數據包順序不一致,就會出現錯誤
  • 因此在分段的時候,對每一個段進行編號,當對方收到的時候,按照序號進行排列,保證數據的準確性


  • UDP不會進行分段,UDP分段基於以太網的MTU
  • 而且UDP不會進行數據重組,而是按照先來後到的順序

  • 傳輸層做用:
    • 在傳輸數據以前,首先創建鏈接,協商參數
    • 將數據進行分段,符合傳輸介質的限制要求
    • 由於數據分段,因此要進行重組
    • 提供端口號,根據不一樣的端口號,將數據發送到相應的應用層協議
  • 不一樣的場合,環境,應用,使用不一樣的傳輸層協議

  • 網絡層:負責將報文從源送到目的
    • 包括TCP創建鏈接,也須要依靠網絡層,來說這個鏈接請求,傳遞到雙方
  • 爲設備提供邏輯地址,也就是IP地址
  • 主流是IPV4地址
  • IPV4地址,爲32位二進制數,長度4個字節,1字節等於8比特(位)

  • ICMP:主要用於檢測網絡的連通性
    • 也是面向鏈接
    • 對於收到個人請求後,須要發送回覆
      • ping 114.114.114.114

  • Tracert:主要用於檢測,或者說跟蹤,源到目的站點所通過的路徑

    • 使用IP頭部中的TTL字段
    • TTL字段,每通過一臺三層設備,減1
  • windows10發出的TTL爲64

  • tracert 114.114.114.114

  • 原理:基於UDP或者 ICMP

    • 首先發送一個TTL爲1的UDP探測報文,源IP是本地,目的IP好比是114.114.114.114
    • 當第一個三層設備收到後,查找去往目的站點的路由
    • 但此時,TTL已經爲0超時了,因此它會迴應超時報文
    • 這個時候,它的IP地址會顯示出來
  • 依次類推,直到去到目的站點


  • ARP:使用IP去解析該對應的MAC

    • 好比 ping 192.168.1.2
  • 假設如今電腦沒有192.168.1.2的ARP表項,此時就完成不了二層封裝

  • 爲何,由於二層頭部頭部是源MAC,目的MAC

  • 這時候就須要發送ARP報文去詢問192.168.1.2的MAC地址

  • 當192.168.1.2 收到這個詢問,首先會記錄詢問者的IP+MAC對應關係

  • 生成ARP表項,而後回覆自身的MAC給詢問者


  • 代理ARP:主要解決目標IP不在同一個網段的狀況下,回覆本接口MAC,進行數據轉發

  • 192.168.1.2--------1.1 Route 2.1-----------2.2

  • 首先1.2沒有配置網關地址,也沒有配置路由,並無2.2的ARP表項

  • 這個時候1.2發送ARP請求,當Route收到ARP報文後,發現目的MAC

    • 是廣播地址,繼續往拆三層
  • 發現目的IP不是本身,可是因爲接口開了代理ARP,這個時候,首先它會查路由表,發現去往2.2這個地址,有路由條目,而且是直連。因而將1.1這個接口的MAC告訴給1.2


  • 反向ARP

    • 依靠MAC地址來獲取IP
  • 容許局域網的設備從網關服務器的ARP表現或緩存來請求IP地址

    • 有點相似與DHCP,但與DHCP有一些差異
  • RARP是封裝以太網幀中,DHCP中報文封裝在UDP協議中,但大致上的過程差很少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