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詞解釋app
1.外匯——動態含義:是指人們經過特定的金融機構(外匯銀行)將一種貨幣兌換成另外一種貨幣,藉助於各類金融工具對國際債權債務關係進行非現金結算的行爲。靜態含義:廣義上泛指之外幣標示的各類金融資產,包括外國貨幣、外幣有價證券(例如外國政府的債券、信用級別比較高的外國公司債券和股票)、外幣支付憑證一切可用於國際結算的債權;狹義上(靜態外匯),是指之外幣標示的、可用於國際間結算的支付手段。工具
2.匯率——一種貨幣用另外一種貨幣表示的價格稱爲匯率,又稱匯價。spa
3.直接標價法——是以必定單位(l個或100、10000個單位)的外國貨幣做爲標準計算應付多少本國貨幣來表示匯率,所以也被稱爲應付標價法。在直接標價法下,匯率越高,表示單位外幣能換取的本國貨幣越多,則本國貨幣價值越低;匯率越低,則本國貨幣價值越高。包括中國在內的大多數國家目前都採用直接標價法。代理
4.間接標價法——是以必定數量的本國貨幣單位爲基準,來計算應收多少外幣來表示匯率,也稱爲應收標價法。在間接標價法下,本幣匯率的升值、貶值方向與匯率的數值上升或降低的變化方向一致,匯率越高,表示單位本幣所能兌換的外國貨幣越多,意味着本幣升值。rest
5.基準匯率——是本幣與對外經濟交往中最經常使用的主要貨幣之間的匯率。目前各國通常以美圓爲基本外幣來肯定基準匯率。ip
6.套算匯率——又稱交叉匯率,是根據本國基準匯率套算出本幣對其餘國家貨幣的匯率,或套算出其餘外幣之間的匯率。ci
7.買入匯率——是銀行買進外匯(結匯)時所使用的匯率,也稱爲買入價。
8.賣出匯率——是銀行售出外匯(售匯)時所使用的匯率。總之,按照「賤買貴賣」的原則,外匯銀行的買入匯率應當便宜於賣出匯率,可是因爲匯率有兩種標價方法,因此外匯銀行掛牌的兩種匯率的直觀的標示方法是不一樣的:在直接標價法下,買入匯率低於賣出匯率;在間接標價法下,買入匯率高於賣出匯率。rem
9.中間匯率——買入匯率和賣出匯率的算術平均數爲中間匯率。目前我國外匯管理局公佈的對五種主要貨幣的基準匯率均爲中間匯率。
10.電匯匯率——是銀行賣出外匯後,以電傳方式通知國外行或代理行付款時所使用的一種匯率。目前國際支付大多以電訊方式進行,因此電匯匯率是外匯市場的基準匯率,是其餘匯率制定的基礎。
11.信匯匯率——是以信函解付的方式買賣外匯時所使用的匯率。信匯速度慢於電匯,銀行能夠佔用匯兌資金生息,因此信匯匯率低於電匯匯率,二者差額至關於匯兌在途的外匯資金產生的利息。it
12.票匯匯率——是以票據做爲支付工具進行外匯買賣時所使用的匯率。因其速度慢而低於電匯匯率。
13.即期匯率——是買賣雙方成交後,在兩個營業日內辦理交割時所使用的匯率。
14.遠期匯率——是買賣雙方事先約定的,據以在將來必定時期(或時點)進行外匯交割時所使用的匯率。遠期匯率的存在,爲國際貿易中的套期保值、規避匯率風險的操做提供了工具。
15.匯率升水——①金銀幣在銷售時,其本金本銀部分是按國際價爲準肯定的,而加工費和利潤部分稱爲升水。②在外匯市場上遠期匯率高於即期匯率的差額,亦稱升水。在直接標價法下,升水表明本幣貶值,外幣升值。反之,在間接標價法下,升水表示本幣升值,外幣貶值。io
16.匯率貼水——①中國舊時銀錢業用語。本地不一樣資金間的調換或兩地間匯兌因幣值不一樣或供求關係不一樣而在比價上的折減。如在上海,以「匯劃」調換「劃頭」時,因劃頭可當日取現,而匯劃第二天才能取現,其間相差一天利息,故須付出貼水。②在外匯市場上遠期匯率低於即期匯率的差額,亦稱貼水。
17.一價法則——在不考慮交易成本的條件下,以同一貨幣衡量的不一樣國家的某種可貿易商品的價格應是一致的。
18.購買力平價——兩國貨幣的匯率表現爲兩國國內價格之比。包括絕對購買力平價和相對購買力平價。當全部商品都知足一價定律時,購買力平價成立對。該理論抓住了貨幣內在的特性─貨幣的購買力,即價格水平這一影響匯率的核心因素,揭示了匯率長期變更的根本緣由;首次使匯率的肯定獲得了量化的尺度,比較直觀;尤爲是在嚴重的通貨膨脹時期,更具備解釋力;於是一直深受推崇。可是,該理論的假設條件嚴格:全部的商品和勞務具備可貿易性;無國際貿易的交易成本等,且在計算購買力平價時,編制各國物價指數在方法、範圍、基期選擇等方面存在着諸多技術性困難。這就致使匯率常常會偏離購買力平價。迄今爲止,尚無一國能成功地用購買力平價來肯定其匯率。
19.實際匯率——根據外國與本國價格水平的差別,對本幣名義匯率進行調整後獲得,能夠比較貨幣的相對價值,用來衡量一國商品相對競爭力的變化即與購買力平價(PPP)的誤差程度。
20.管理浮動匯率制——實際中,各國貨幣當局對於匯率一般或多或少會加以適度調節,干預方式能夠是直接參與外匯市場活動,進行外匯買賣,也能夠是經過調整國內利率水平等於段進行間接調節。這種匯率被稱爲管理浮動匯率。
21.盯住匯率制——把本國貨幣與主要貿易伙伴的貨幣肯定一個固定的比價,而對其餘經濟體的貨幣則隨該貨幣錨浮動而浮動。爲此,貨幣當局須要在外匯市場上進行干預。
22.人民幣匯率制度——隨改革開放的推動,人民幣匯率制度也在調整;現階段人民幣匯率制度是以市場供求爲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
2、公式彙總
1.中間匯率=(買入匯率+賣出匯率)/2。
2.實際匯率變化率=名義匯率變化率-國內外的通貨膨脹率的差別。
E=e×P*/P(其中,E爲直接標價法的實際匯率,e爲直接標價法的名義匯率,P*爲之外幣表示的外國商品價格水平,P爲以本幣表示的本國商品價格水平)。
3.絕對購買力平價E= PA/PB。其中,E表示匯率,即1單位B國貨幣以A國貨幣表示的相對價格,PA爲A國的通常物價水平,PB爲B國的通常物價水平。
3、名詞術語中英對照
外匯 foreign exchange
匯率 exchange rate
升水 premium
貼水 discount
平價 parity
基準匯率 benchmark exchange rate
套算匯率 cross exchange rate
買入匯率 bidding rate
賣出匯率 offering rate
中間匯率 intermediate rate
即期匯率 spot rate
遠期匯率 forward rate
電匯匯率 telegraphic transfer rate
信匯匯率 mail transfer rate
票匯匯率 note transfer rate
固定匯率 fixed rate
浮動匯率 floating rate
名義匯率 nominal exchange rate
實際匯率 real exchange rate
官方匯率 official rate
市場匯率 market rate
開盤匯率 open rate
鑄幣平價 mint par
收盤匯率 close rate
一價定律 law of one price
直接標價法 direct quotation
間接標價法 indirect quotation
固定匯率制 fixed exchange rate regime
浮動匯率制 floating exchange rate regime
貨幣分析法 monetary approach to exchange rate
匯兌心理學說 psychology theory of exchange
利率平價理論 theory of interest rate parity
盯住匯率制度 pegged exchange rate regime
貨幣紀律約束 monetary discipline絕對購買力平價 absolute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相對購買力平價 relative purchasing power parity資產組合平衡理論 portfolio balance theory of exchange rate deter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