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物聯網來講,區塊鏈到底有什麼用?

去年10月,國家將區塊鏈技術肯定爲核心技術戰略發展方向,激起了社會各界空前高漲的關注熱情。安全

雖然人們廣泛看好區塊鏈的長遠發展,可是,正由於區塊鏈不同凡響的技術架構和商業模式,使得不少人對其充滿了困惑。各行各業的人們都但願進一步瞭解區塊鏈,找到區塊鏈與自身行業的結合點,探索出適合本身的商業模式。網絡

通訊行業也不例外。通訊+區塊鏈,有沒有結合的可能性?區塊鏈究竟會給通訊網絡帶來什麼樣的改變?行業企業紛紛進行了摸索和嘗試。架構

5月27日,紫光展銳、摩聯科技、廣和通和萬向區塊鏈共同召開了一次線上分享會,向咱們介紹了他們對於「物聯網+區塊鏈」的最新成果。框架

在分享會上,廣和通宣佈基於紫光展銳的物聯網芯片平臺春藤8910DM以及摩聯科技的BoAT(Blockchain of AI Things)區塊鏈應用框架,推出全球首款Cat.1區塊鏈模組——L610。分佈式

image

區塊鏈模組?這是什麼東東?它和傳統物聯網模組有什麼區別?接下來,小棗君將結合現場專家們的分享內容,給你們作一個全面的介紹。佈局

咱們知道,傳統物聯網模組,就是基於基帶芯片的一個通訊模塊。對於終端設備來講,它就是一個「手機」,提供了網絡鏈接的能力,此外,隨着時代的發展,模組還能夠提供包括位置服務能力、二次應用開發能力以及AI能力等更多的拓展。區塊鏈

而區塊鏈模組,在傳統模組的基礎上,增長了區塊鏈應用框架,使之具有接入區塊鏈網絡的能力。加密

image

通俗地說,終端設備的傳感器產生數據,傳統物聯網模組傳輸數據,而區塊鏈物聯網模組,增長了「上鍊」的操做。url

上鍊有什麼好處呢?.net

首先,上鍊的終端設備,會擁有一個惟一的ID,而且不可篡改。這至關於給設備頒發了一張防僞身份證。

其次,上鍊的終端設備發送數據以前,區塊鏈模組會對數據進行「簽名」,把「哈希值」記錄在鏈上(哈希值,即HASH值,是經過對文件內容進行加密運算獲得的一組獨有的二進制值)。當應用方要從雲端提取數據時,能夠與鏈上的「哈希值」進行比較。若是是同樣的,則證實數據未被篡改。

以智能電錶爲例。若是你家的智能電錶上了鏈,那麼,第一,你家的電錶有惟一的身份,別人的電錶不能假裝成你的電錶,你本身也不能製造假電錶。第二,你家電錶產生的數據,沒法被篡改。

事實上,目前咱們4G/5G通訊網絡的安全保護技術仍是很是厲害的,通常難以從外界突破。因此,針對物聯網整個「端、管、雲」的攻擊,主要集中在終端和雲端。

image

芯片級的區塊鏈物聯網安全技術,在終端側芯片就進行了數據存證和簽名,區塊鏈中的全部數據傳輸都通過了嚴格密碼學處理,從根本上杜絕了數據的篡改,還能夠實現數據的溯源和追蹤。

根據2020 Unit 42 IoT威脅報告顯示,目前98%的物聯網設備流量未進行加密,57%的物聯網設備易受中等或高強度的攻擊。區塊鏈技術採用獨特的鏈式架構,實現分佈式的數據記錄和存儲,從而對終端安全和隱私提供了嚴密的保護。

這麼說吧,若是說物聯網實現了海量數據的低成本獲取,那麼區塊鏈則使咱們可以大規模、高效率、低成本地信任這些數據。毫無疑問,區塊鏈對物聯網來講,意義重大、做用顯著。

image

除了幫助服務提供商杜絕終端數據篡改以外,區塊鏈物聯網更重要的一點,就是杜絕服務提供商對數據進行篡改。

說到這裏,也許你們會問,服務商爲何要篡改本身的數據?做爲數據的擁有者,這樣監守自盜有必要嗎?

確實,服務商是數據的擁有者。可是,當數據須要處於監管之下,或者服務商的資產須要進行質押或用於融資的時候,這個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就顯得很是重要。防範服務商篡改數據也就顯得尤其重要。

咱們仍是經過例子來講明這個問題。

若是某共享單車企業,全部的單車都安裝了區塊鏈物聯網模組。那麼,單車的數量數據、單車天天的使用數據,均可以上鍊。共享單車企業進行融資時,可讓資本方經過加入聯盟鏈的方式,得到單車數量數據及平常運營數據的真實性證實。或者,當共享單車企業須要經過固定資產申請抵押擔保貸款時,也可讓銀行經過加入聯盟鏈的方式,得到數據的真實性證實。

image

你們發現了吧?經過區塊鏈物聯網,大幅下降了雙方甚至多方的信任成本,也下降了風險,爲物聯網金融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此前,就有另一個關於「牛聯網」的有趣案例。某畜牧業企業,經過在牛身上安裝物聯網終端,以及在牛棚牛圈安裝物聯網監控設備,實時監控每一頭牛的生命體徵,採集體重等參數,判斷牛的健康狀態和生命週期,以此衡量牛的抵押價值。

監管層和資本市場根據上鍊的可信數據,給予該畜牧企業相對應的授信,企業藉助授信申請貸款。這就是一個典型的物聯網金融應用場景,不是嗎?有了區塊鏈物聯網,投資者不再怕獐子島的扇貝逃跑啦!

image


物聯網金融模型

隨着「萬物互聯」的不斷推動,物聯網設備已經進入了幾何級增加的狀態。根據預測,2025年,全球物聯網鏈接數將達到252億。物聯網設備數量的增加,意味着數據量的增加。

咱們都知道,數據是新時代的「金礦」。如何管理海量設備,如何挖掘海量數據中的商業價值,決定了數字經濟時代的競爭力。

毫無疑問,區塊鏈模組打通了區塊鏈應用平臺和物理世界的鏈接,賦予物聯網設備訪問區塊鏈和智能合約的能力。基於合約就可以實現數據交換,讓交換產生價值,讓數據資產化。

Gartner的一項調查顯示,美國75%的物聯網技術已經採用或計劃在2020年末前採用區塊鏈技術。這也充分證實,區塊鏈技術正逐漸成爲物聯網的標配。

紫光展銳春藤8910DM區塊鏈物聯網芯片平臺和廣和通L610區塊鏈物聯網模組,選擇了目前最火的Cat.1 bis技術,顯然是但願藉助「新基建」的春風,提早佈局數字基礎設施核心技術,爲即將到來的市場增加作準備。

相信在不久的未來,基於NB-IoT、5G技術的區塊鏈芯片和模組也會大量出現,爲「萬物互聯」提供數據交換的基礎環境,爲包括工業互聯網、智慧農業、智慧物流、智慧交通等行業應用場景提供安全保證,也爲數據價值挖掘、商業模式閉環開創嶄新的局面。

智能、安全的數字社會時代,將由區塊鏈和物聯網攜手開啓!

【雲棲號在線課堂】天天都有產品技術專家分享!
課程地址:https://yqh.aliyun.com/live

當即加入社羣,與專家面對面,及時瞭解課程最新動態!
【雲棲號在線課堂 社羣】https://c.tb.cn/F3.Z8gvnK

原文發佈時間:2020-06-15
本文做者:小棗君
本文來自:「AI報道」,瞭解相關信息能夠關注「AI報道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