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區塊鏈掀起了一陣新熱潮,多家互聯網公司紛紛宣佈推出區塊鏈項目,新興的區塊鏈項目方和媒體百家爭鳴,一時之間區塊鏈行業風光無限。git
區塊鏈概念的火爆,使得愈來愈多的人開始學習它、理解它,甚至「擁抱」它。github
只是沉浸在「狂歡」裏的衆人怎麼也沒有想到以後壞消息接連而至。從一開始的幣價大跌「」幣價大跌開始,接連有項目解散跑路,一衆空氣項目接連有序走向歸零,市場恐慌接連不斷,人們不由開始懷疑區塊鏈是否真的有出路。瀏覽器
2019 年人們已從開始的狂熱轉向理智。關於區塊鏈,你們關注的再也不只是區塊鏈是什麼,而是區塊鏈能作什麼? 安全
提起區塊鏈的應用,最早想到的即是以比特幣爲表明的數字貨幣領域。可是隨着 1C0 的爆發,數字貨幣的投機性被瘋狂放大,甚至部分淪爲詐騙工具。微信
目前區塊鏈技術真正的落地應用卻不多,咱們不由要問,被衆人寄予極大指望的區塊鏈爲什麼落地會如此艱難?
網絡
咱們能夠發現區塊鏈在應用落地方面遇到的困境可能主要有如下 5 個方面,在非技術方面,它面臨炒做和投機、認知和應用門檻高等問題,在技術方面,它面臨性能沒法與互聯網媲美,以及沒法與互聯網進行數據交互等問題。併發
一、投機與空氣項目oracle
以前的「區塊鏈狂熱」現象,僅僅是一些人利用空氣項目和 1C0/IF0/IM0 的熱潮在投機炒做而已,這些人的目的只是圈錢而並不是真正地去研究、應用區塊鏈技術。一開始就動機不純又如何作到真正發展區塊鏈,早已爲後期衆多項目跑路和解散埋下伏筆。app
二、認知門檻偏高分佈式
區塊鏈對於普通人而言,存在很高的認知門檻。及時是對於大多數行業內從業者,對區塊鏈的認知也良莠不齊。
區塊鏈自己是一門跨學科的邊緣技術,涉及密碼學、分佈式網絡、計算機軟件、博弈論等多個不相關的學科,且資料匱乏,技術發展又異常迅速,知識更新很是之快,要徹底瞭解和掌握是很困難的,須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進行研究。
三、應用門檻偏高
區塊鏈應用門檻高主要體如今對用戶不友好。大部分應用存在存在必定的操做門檻。
首先,用戶須要具有必定的區塊鏈技術知識,就拿基礎的數字貨幣交易來講,用戶可能就須要知道「私鑰是什麼」、「助記詞是什麼」、「冷錢包和熱錢包」等等,大部分第一次接觸的用戶沒法在短期以內經過自身理解與操做融會貫通。
其次,對於開發者而言,技術門檻也偏高,目前鏈上應用(Dapp)的開發可能須要掌握一門新的語言(如Solidity),但目前此類教程並很少,並且網上缺少完善的資料。致使開發的 Dapp 可能不夠友好或者存在諸多漏洞。
四、效率和性能不足
咱們一般將交易吞吐量(TPS)看做是區塊鏈的性能指標,它表示在固定時間能處理的交易數。在實際應用中,若是 TPS 併發過低,容易形成網絡擁堵嚴重,大量交易排隊,從而使得區塊鏈在高併發業務的場景下沒法落地,甚至連目前咱們要求的簡單支付都是問題。
五、沒法與鏈外信息直接交互
目前智能合約還沒法主動與外界數據/信息進行交互,在智能合約的觸發條件取決於區塊鏈外信息時,這些信息需先寫入區塊鏈內,可是目前區塊鏈還沒法主動完成這一個操做。
而智能合約在多數場景下,每每須要與外部世界進行數據交互,典型好比去中心化保險、穩訂貨幣及借貸平臺、預測市場、去中心化旅遊等等。
針對非技術問題,如炒做圈錢,咱們相信這個寒冬沒有價值的項目終將被識破,並被剔除。而咱們也能夠看到目前主流交易平臺已經開始了清理工做,逐漸下架一些不正規的項目代幣。
針對認知門檻高問題,可能並非短期以內能夠解決的,或許也可能並不須要解決,就像互聯網發展至今,你們都在使用微信和支付寶支付,可是徹底能夠不懂第三方平臺是如何與銀行進行結算,以及經過什麼技術實現和保障資產安全的。區塊鏈發展壯大以後也會下降普通用戶的使用門檻。
對於應用的技術門檻,一方面不少項目在推動更友好的開發環境和語言,讓普通開發者能夠直接上手。另外一方面,目前已經不少團隊在作相關的技術課程,好比咱們深度合做的一塊鏈習技術社區,在作以太坊的智能合約高階課。
隨着愈來愈多的智能合約開發者參與進來,其社區相關內容的不斷完善,這個門檻也會逐漸被開發者所接受。
而效率和性能問題,這個也是你們最關注的,涌現出了多種解決方案及項目,好比狀態通道、Plasma、Turebit 等 Layer 2 方案,像是 Celer Network、Raiden Network 等項目,固然也有不少團隊在研究和開發更好的公鏈,好比ThunderCore、Dfinity、Algorand 等項目。
對於區塊鏈沒法直接獲取鏈外信息的問題,解決方案就是預言機。
「I think that one component that needs to be built that can make smart contracts work better is oracles, for providing information to smart contracts about the outside world. I know that Oraclize has been working on centralized oracles for a long time, though I am also interested in the decentralized oracle projects. 」
翻譯:我認爲,須要創建一個可使智能合約更好地運做的組件預言機,爲智能合約提供外部世界的信息。我知道 Oraclize 長期以來一直致力於中心化的預言機,儘管我對去中心化的預言機項目也很感興趣。
引用來源:
**預言機就是一種單向的數字代理,能夠查找和驗證真實世界的數據,並以加密的方式將信息提交給智能合約。**預言機就比如區塊鏈世界中的一個第三方數據代理商。
舉例來講,假設現實世界中的「數據源」和區塊鏈中的「數據接口」,是兩個使用不一樣語言的國家,預言機就是中間的翻譯官。經過預言機智能合約就能夠和鏈外數據進行無障礙交流。
在實際使用智能合約中,去中心化的預言機能夠保證提供的數據沒法被篡改。
進一步瞭解預言機請參考:區塊鏈技術科普丨什麼是預言機(Oracle)
咱們意識到這是阻礙區塊鏈生態發展和去中心化應用大規模普及的一個重要因素。常常調研以後,咱們發現尚未可用的去中心化預言機服務,因而開始研究更好的解決方案。
在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以後,咱們便啓動了 DOS Network 這個項目。其中 DOS 是 Decentralized Oracle Service 的縮寫。它所提供的預言機服務能夠鏈接智能合約和鏈外互聯網世界,同時也爲區塊鏈提供無限的且可驗證的計算力。
DOS Network 在性能上可支持多條鏈,且數據結果接近實時,同時 DOS Network 分片的網絡結構設計,能夠並行處理請求,達到高性能和可擴展性,幫助擴展智能合約的處理能力,是一個二層(layer 2)網絡解決方案。
咱們的核心技術團隊位於硅谷,兩位創始人王琦和華思遠均畢業於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並獲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專業碩士學位。華思遠曾任職於 Amazon、Google高級軟件工程師,王琦曾任職於 Oracle 總部、Pure Storage 高級軟件工程師。做爲區塊鏈技術的早期愛好者且在硅谷從事技術開發工做多年,具備豐富的技術開發經驗,對區塊鏈行業也十分了解。
咱們相信 DOS Network 是一個有價值且很是有意義的項目,它可讓更好的提高區塊鏈的可用性,咱們也一直在爲之努力。
若是你是一位開發者,歡迎來試用 DOS 的 Oracle 服務,目前咱們已經在以太坊測試網發佈了 alpha 版本,2 月份咱們會發布 beta 版本。(請複製到瀏覽器打開)
dosnetwork.github.io/docs/#/cont…
若是你是區塊鏈愛好者,也歡迎後期做爲服務節點參與到網絡中,能夠得到 Token 獎勵。咱們也會在近期公佈白皮書及其餘細節。
你們能夠經過官方渠道持續關注咱們,或直接添加dosnetwork001加入社區。
本文圖片皆來源於網絡,版權屬於原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