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水基金對100年以來世界主要國家48次債務危機的覆盤。重點是書的第二部分,詳述3次大危機的通過:1918德國債務危機與惡性通脹、1929美國大蕭條、2008美國金融危機。書的第三部分簡單介紹48次債務危機,每一個危機有機器生成的文本摘要,和一些重要圖表。算法
書的第一部分,做者解釋了他們研究的債務危機的基本概念、債務週期各階段的具體表現、應對措施。不是很明確哪些是業界共識哪些是做者與橋水首創。安全
做者說橋水公司的決策系統就是基於這些分析作出來的,正是基於這套決策系統,橋水公司在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中不只沒虧損,還盈利了。固然書中沒提他們決策系統的具體邏輯。框架
對於金融、經濟、財政等相關專業以外的讀者來講,恐怕算是比較枯燥的學術資料。測試
書中重要的觀點我總結有下面幾條:3d
1:若是央行能迅速找到正確的政策組合,那麼蕭條持續的時間可能會相對短暫;blog
2:歷史代表,資本管制經常會失敗;索引
3:大戰結束後,全部國家,不管是打敗國仍是戰敗國,都會背上沉重的債務負擔;token
4:處理債務危機的精髓在於把不良債務分攤到多年。若是債務以本國貨幣計價,事情就比較好辦;進程
5:在通脹螺旋式上升的狀況下,印鈔是幾個最壞選擇中最好的一個;get
6:在全部金融危機中,個性品質、我的能力和團隊協同能力是決定危機結果的重要因素;
7:2008美國金融危金鐘,保爾森對銀行的救助有必要和穩當的,也是對納稅人資金的有效使用。
整體評價4星,很是好。
如下是書中一些內容的摘抄:
1:債務融資的房地產,固定投資和基礎設槌建設拉動經濟強勁增加,以後需求增速放緩,債務挑戰出現,從而致使經濟下行。這類週期經常出如今新興經濟體,由於新興經濟體存在大量的建設需求. P6
2:案例研究代表,債務危機最大的風險不是來自債務自己,而是來自如下因素:(1)決策者缺少知識,或缺少權威,難以作出正確的決策;(2)整頓債務問題帶來了一些政治後果,在惠及一些人的同時,損害了另外一些人的利益。我出版本書,正是爲了下降這些因素的風險。P7
3:話雖如此,我須要重申的是:(1)當債務之外幣而非本幣計價時,一國決策者分散債務問題的難度將大大增長;(2)雖然債務危機能夠獲得妥善管理,但必定會有人爲此付出慘痛的代價。P7
4:在許多狀況下,貨幣政策並無限制泡沫,反而起到了推波助瀾的做用,尤爲是在通脹率和經濟增加率良好,投資回報率較高的時候。市場每每認爲在這一時期生產率繁榮增加,投資者的樂觀情緒不斷增強,紛紛舉債購買投資性資產。此時,關注通脹率和經濟增加率的央行每每不肯意充分收緊貨幣政策。P16
5:也就是說,去槓桿化進程基本上就是,人們發現本身所謂的財富其實大部分不過是他人的付款承諾,一旦對方不遵照承諾,本身的財富就不復存在了。P24
6:若是央行能迅速找到正確的政策組合,那麼蕭條持續的時間可能會相對短暫(例如2008年美國債務危機後短暫的蕭條)。不然,蕭條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例如美國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或日本20世紀80年代後期泡沫經濟崩潰後的「失去的十年」)。P26
7:如下是泡沫膨脹階段的主要經濟特徵:·外資流入增多(平均佔GDP的10%左右);·央行不斷積累外匯儲備;·貨幣實際匯率升高,按購買力平價(PPP)計算約被高估15%;·股市上漲(平均漲幅超過20%,連續幾年攀升至頂峯)。P47
8:在債務週期的這個節點上,資本管制成爲第三種(一般也是最後一種)政策手段,但不多奏效。資本管制對決策者的吸引力在於,它能夠直接控制資本外逃。但歷史代表,資本管制經常會失敗,緣由以下:(1)投資者會找到規避管制的辦法;(2)政府越是管制,投資者越想逃離。P53
9:通脹性蕭條演變爲惡性通脹的案例最重要的特徵是,決策者沒法解決國際收支與償債成本之間的不平衡,並在長時間內經過大量印鈔維持對外支出。有時,決策者是被迫爲之。例如,德國魏瑪共和國曾揹負沉重的外債(戰爭賠款),且基本上不能違約拒付。P63
10:大國及其儲備貨幣的崛起和衰落,會沿着一個經濟大週期或地緣政治大週期發展。要理解這個大週期,須要使用更長的時間框架(250年)。P66
11:大戰結束後,全部國家,不管是打敗國仍是戰敗國,都會背上沉重的債務負擔,須要從戰時經濟迴歸正常經濟。戰後軍費的大幅削減通常會帶來經濟衰退,由於工廠被從新改造,軍工行業的工人須要從新就業。各國會進人去槓桿化時期,削減鉅額的戰爭債務,採起的辦法與其餘蕭條時期或去槓桿化時期的減債方式相同。P69
12:我想重申一下,處理債務危機的精髓在於把不良債務分攤到多年。若是債務以本國貨幣計價,事情就比較好辦。最大的風險不是債務自己,而是決策者缺少知識或權威,不能採起正確的對策。若是一個國家的債務是之外國貨幣計價的,決策者就必須作出更加艱難的抉擇,不管如何,後果都更加嚴酷。P71
13:通脹性蕭條的一個典型現象是,每輪印鈔以後,愈來愈多的貨幣退出流通,而不是進入實體經濟。P101
14:不少人認爲,惡性通脹是央行無節制印鈔形成的,只須要央行中止印鈔便可。若是事情那麼簡單,幾乎就不會發生惡性通脹!相反,在通脹螺旋式上升的狀況下,印鈔是幾個最壞選擇中最好的一個。P102
15:讓銀行承擔成本是胡佛的本能反應,也是應對債務危機的典型舉措,但這樣作是不明智的。像本書在典型理論部分討論的,以削弱銀行的方式懲罰銀行,可能具備必定的道德與經濟理由,並且因爲公衆在危機期間憎恨銀行家,這樣作可能有其政治必要性,但可能給金融系統和市場形成災難性影響。P145
16:政府「救助」金融機構引起公憤,這是「大衆與華爾街」「勞動者與投資者」衝突的結果,也是蕭條期間的常見現象。隨着經濟痛苦的加重,民粹主義者會呼籲「懲罰形成這一亂局的銀行家」,使決策者極難採起挽救金融系統和經濟的必要舉措。P155
17:如前所述,胡佛試圖經過財政緊縮平衡預算,這是新手應對經濟蕭條的典型作法。一樣,正如去槓桿場景中的典型狀況同樣,如何應對危機的辯論變成了針鋒相對的政治辯論,帶有濃烈的民粹主義意味。P155
18:1933-1934年:羅斯福退出金本位制,美國經濟走向和諧的去槓桿化。P159
19:退出金本位制,增印貨幣,爲銀行提供擔保,這些是羅斯福截至當時採起的最具影響力的舉措,而它們只是第一批舉措,羅斯福在上任後的6個月裏推出了一系列新政。他接連宣佈使人震駭的重大支出計劃,提振了投資者和公衆的信心,這對經濟回到正軌相當重要。P161
20:在全部金融危機中,個性品質、我的能力和團隊協同能力是決定危機結果的重要因素。在本案例中,最重要的關係是保爾森(一個外向的前首席執行官,習慣大膽決策)、伯南克(一個在大蕭條時期受過良好教育的內向經濟學家)和蓋特納(一個熟知政府經濟政策制定程序的務實者)之間的關係。他們品質互補,常常展開協調,三我的都願意採起大膽行動,根據學到的新東西快速完善政策,這些因素對於他們應對這場危機相當重要。P186
21:一般狀況下,影子銀行會提供擔保或資產組合和打包,投資者覺得這些新的債務資產是安全的。若是沒有危機對其進行壓力測試,就很難說它們真如宣稱的那樣安全。一般,這些「創新」會致使危機。美國的此次債務危機正源於此。P189
22:在全部干預措施中,承諾使用公共資金支持房利美和房地美是最史無前例的操做。P220
23:由於公衆想要懲罰銀行(這一點能夠理解),保爾森採起的作法很是不受歡迎。在我看來,此舉是有必要和穩當的,也是對納稅人資金的有效使用,由於將資金注人不良資產救助計劃的資本計劃,防止了災難性的經濟危機(後果堪比大蕭條,甚至更糟),更不用說財政部後來把資金所有收回,併爲納稅人得到近500億美圓的利潤了。P240
24:這種反應很典型。隨着經濟痛苦的加重,民粹主義者每每會呼籲「懲罰形成混亂的銀行家」,這致使決策者難以採起拯救金融體系和經濟所必需的行動。在這種狀況下,銀行家不肯承擔責任,可能選擇中止投資或貸款。若是在危機中採起這樣的作法,只會加劇危機。P261
25:每一個案例都包括兩部份內容:一部分是由電腦生成的案例文本分析,簡述當時的勢態發展;另外一部分則經過大量圖示顯示基本統計數據。這些自動生成的案例文本對基本統計數據進行了解釋,並以簡化的方式展現了咱們的算法分析。P287
全文完
相關連接:
4星|《賭神數學家:打敗拉斯維加斯和金融市場的財富公式》:百年以來科學家與賭場、股市搏鬥的有趣故事
4星|任澤平《新週期》:中國目前處在經濟週期的底部,2019年上升
4星|《千年金融史》:金融技術就是一個咱們本身建造的時間機器
5星|《適應性市場》:金融市場在快速進化,金融危機無法簡單取締
5星|《創新的資本邏輯》:量化研究金融與創新的關係,學術論文概要
4.5星|《中央帝國的財政密碼》:貨幣戰爭兩千年,中國古代王朝興衰更迭的財政緣由
4星|《中國財政史十六講:基於財政政治學的歷史重撰》:王安石變法時面臨的危局只有晚清能夠比擬
3星|《日本的迷失·前夜:1992~1995》:金融專業參考書,不適合外行閱讀
財閥禍害韓國,韓國須要正義的資本主義:3星|《韓國式資本主義》
更多毒舌書評參見個人公衆號:左其盛經管新書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