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魏則西事件一點感觸

        看了一些魏則西的回答,一時間百感交集,不知從何下手。我從魏則西的知乎回答開始看,一拉下來,看到的都是有關「癌症患者」「放棄生命」「病痛」之類的關鍵字。我覺得,這又是一個個倚病賣病,自賣自詡的無聊故事,像電影電視劇裏那些,病重在牀,卻迎來人生事業新高峯,愛情事業雙收,無奈人不敵天命,最後抱憾而歸的「雞湯」故事,但魏則西的一個回答,一個他看完翻滾吧腫瘤君的感覺的回答引發了我不知名的共鳴。搜索引擎

        他說道,這種故事,怎麼可能發生在一個連本身時候能見到明天太陽的癌症患者身上,比起魚肉笙歌,咱們更關心技術的發展,醫藥的研製。是啊,一個癌症患者,怎麼可能再有時間,再有精力,去關心除了困擾着本身和家人的病痛以外的事物。人每每都是很自私的,在危機時刻總會想着保全自身。就以個人經歷,前幾個星期我發了場燒,天天食慾不振,睡了又睡,痛苦至極,恨不得能立刻滿血復活,我很焦急,天天就在搜索引擎上搜索「發燒怎麼快點好」「怎樣重獲味覺」之類的關鍵詞。整個世界都變成了我與病痛的戰場,一切都帶上了發燒的標籤。這種侷限,不能怪病患者,由於這也算是一種人類進化而來的本領,正是因爲這種意識,咱們人類才得以在歷史長河中保留一席之地。這不能怪魏則西,我想了想,對則西以前的反感也沒了。而陸續看了則西幾個相似的答案以後,我越是感受到則西爲人的真誠,真實。索引

        不過,從他的字裏行間,我感受到他在向我淡淡地講述,沒有絲毫癌症晚期患者的那種絕望,那種崩潰,那種像好不容易抓住了最後一個救命稻草的掙扎----只有平淡。難能難得,21歲的豁達,21歲的靜若止水,完徹底全的新聞講述的口味,每個回答都像是一個記者在窺探一個似是陌不相識絕不相干的癌症患者的鬥爭。但我也發現,有時候這種豁達樂觀,來自於無知,來自於對生命的無知,對病痛的無知,來自於對技術的無知,來自於無奈,對無知的無奈,對拮据的無奈,對病痛的無奈。侷限,侷限,仍是侷限。深深從他的經歷中體現出來。忽然想起莊子的逍遙遊,有點扯。。搜索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