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者:企業網記者 曹建菊(http://www.d1net.com/data/ven...)html
IDC 2018年報告顯示:全球SDN(數據中心網絡)市場已達到120億美金,其中軟件部分爲83億。預計從2016年至2022年,SDN市場的年增加率約爲47%,以這樣的增加速度發展, 市場調查分析公司Grand View Research最新發布的報告預測,全球SDN市場到2024年將達到704.1億美圓。安全
SDN市場正愈來愈清晰網絡
實際上,從技術發展的趨勢來看,從技術概念誕生到應用落地,總歸有一段時間的實踐檢驗期。2019年,對SDN 技術的落地而言,彷佛獲得了很好的驗證。至少在雲杉網絡創始人兼CEO亓亞烜看來:SDN市場已經愈來愈清晰,市場有了明確的預算。相比較前些年的戰戰兢兢,雲杉網絡最近三年的營收每一年正以三倍的速度在增加。架構
上圖爲:雲杉網絡創始人兼CEO亓亞烜佈局
成立8年的雲杉網絡,以「技術創造價值」爲願景。但亓亞烜對技術有着很清楚的認知:雲杉的確是以技術見長,前五年都在研究SDN技術, 指望作中國最好的SDN企業。但技術並不表明就能創造價值。而價值的體現表如今兩個方面:一是客戶的需求愈來愈清晰,SDN技術在企業裏能找到落地點;二是供應商有成熟的SDN產品能夠幫助客戶去解決客戶存在的問題。所以,這是一個將技術推向商業的過程。性能
亓亞烜認爲,SDN市場愈來愈清晰,主要表如今如下三個方面:雲計算
一、 從趨勢來看,不管是IDC報告仍是Gartner報告,均對SDN有着明肯定義與展望,行業對SDN有着很好的預判;spa
二、 從真正的企業應用來看,VMware在SDN上的營收已達到 10億美金以上,2019年有望達到20億。華爲、思科等企業也達到成倍增加。另外還有一些之前作網絡管理、交換機的廠商也在往SDN轉。操作系統
三、 從市場角度而言,如今的數據中心網絡基本是雲,公有云規模約有1000億的市場,私有云預計也將達到1000億規模。公有云通常會自建SDN,而私有云的1000億的投資裏,至少20%的預算將投入到網絡領域,網絡的投入通常是一半硬件一半軟件,所以,SND軟件的市場將達到100億左右。此外,公有云上的網絡服務營收,也是一個不小的市場。設計
亓亞烜說:「SDN真實的市場規模,之前只存在於研究機構,兩年前我是算不出來這筆帳的。但如今這筆帳能夠算得很是清楚。無論從最終產品的訂價,仍是從市場的規模,設備商的規模,SDN市場200億很是可期。」
SDN路徑之爭:究竟是誰說了算?
實際上,SDN發展到今天,除了市場可期以外,路徑之爭也一直是焦點。思科、華爲等硬件設備廠商有資金、有客戶、瞭解客戶需求,對SDN技術鑽研彷佛只須要找到頂級的技術研發人員便可。VMware、微軟等傳統軟件廠商,對SDN這一以軟件爲主的技術研發,更應該不在話下。但事實倒是,除了上述兩種類型以外,以雲杉網絡等爲表明的SDN創業型公司也創立了一片屬於本身的市場。
亓亞烜對上述現象的剖析是:市場最終會作出選擇,SDN路徑之爭,其焦點是數據中心網絡市場,究竟是誰說了算的問題。思科華爲等以硬件起家,這是他們的絕對優點,於是其軟件設計也大多控制自家的硬件設備。SDN技術以軟件定義網絡,天然不能是封閉式。VMware、微軟等世界級軟件服務商,如VMware 的最大優點是虛擬化,其SDN策略要求客戶必需要裝他們本身的操做系統,但中國的大部分企業使用的倒是Linux、Openstack等,這是客戶的真實需求。
亓亞烜說:雲杉能夠控制多家的設備,而且支持Linux、Openstack等操做系統,不管硬件仍是軟件,都不須要綁定。
二十年變遷 應用推進了網絡上雲
數據中心網絡,究竟是誰說了算?回答這個問題,不知不覺間,行業已走過二十年。
過去十年,也就是從2000年到2010年,那是思科一統天下的年代,市面上能夠看到的關於網絡的報告,幾乎都是思科的報告,不管是網絡架構,仍是市場,思科就表明了行業的發展趨勢。
最近十年,網絡需求由雲計算廠商在推進,由上層的系統平臺說了算。例如微軟改造數據中心時,便棄用了某國際大品牌的交換機解決方案,緣由在於沒法支持其功能。所以,應用正在推進網絡。
行業雲和混合雲是SDN真正的落腳點
亓亞烜認爲:將來行業雲和混合雲是SDN真正的落腳點,市場表現上很是明顯。
公有云自身有很強的團隊,本身即可以把SDN技術作得很好。而行業客戶幾乎不肯意把業務直接上公有云,但其自身並無公有云那麼強的技術實力,所以須要共建。另外還有一些客戶,核心數據自建私有云,同時會將部分非核心業務放在公有云上,混合雲需求就產生了。混合雲上如何進行安全管控?這是SDN要解決的問題。由於混合雲會致使網絡互聯互通和管控的複雜性的大幅增長,畢竟公有云和私有云不管是服務仍是安全等級均不同,從而形成網絡管控的複雜。
兩件大事:監控與管控
亓亞烜說:「雲杉網絡這些年就作了兩件大事,一個就是監控,第二個就是管控。」 對應於產品,分別是DeepFlow與NSP。在戰略佈局上,分別是搶佔數據的入口與網絡的入口」。這對創業公司而言顯然是一個聰明選擇。
雲杉推出的DeepFlow流量採集與分析平臺,能夠採集數據,能夠診斷網絡,這是雲杉入口級的產品。數據的入口,其核心的做用是把平臺作好,一個好的平臺,並非看功能的多少,而是要看穩定性。亓亞烜說:「DeepFlow的數據處理速度必需要超過用戶指望值的十倍,將來NSP的性能也要超過用戶指望值的十倍。」
目前,雲杉已走過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清華大學校內的研發與創業期,實現了技術積澱;第二階段是2015-2017年,主要以產品化轉型,團隊、組織架構明確爲主;第三階段是2018-2019年,進入了快速發展階段,實現了營收的大幅提高。亓亞烜指出:「咱們正在進入價值創造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