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Alto首次將全部的元素都集中到現代圖形用戶界面中。1983年可以最小化、關閉窗口,複製文件,下拉菜單、桌面拖曳、工具條。1984年雙擊磁盤圖標,打開一個文件窗口,同時伴隨着縮放效果。文件和文件夾均可以被拖曳到桌面上,還 能夠經過拖曳來拷貝或移動文件,默認狀態下文件夾以圖標方式查看,它還能夠根據文件大小、名字、類型或日期來排序,經過點擊圖標下面的名字,咱們能夠輸入 新的名稱來對文件重命名。1985年包括了高色彩圖形、 立體聲、多任務運行等特色。1987年採用了386加強模式,容許使用超過640K的內存,在窗口管理上有了顯著的提升,能夠自由重疊窗口,在屏幕上自由地縮放和移動窗口,甚至 最大化或最小化。1988年在屏幕頂部有一 條單獨的菜單欄。1990年命令按鈕和窗口控制條有3D效果,操做系統自己支持標準模式,以及 使用了超過640KB內存和硬盤的386加強模式,從而能使分辨率更高,圖形顯示更好。1992年Windows預裝了TrueType字體。這首次使Windows成爲能夠用於印刷的操做系統。1995年在每個窗口上都添加了小小的關閉按鈕。1996年能夠隨意建立文件或文件夾,有一個相似於Windows回收站和Mac OS的垃圾桶的碎紙機。每個文件夾均可以設置單獨的背景,背景能夠在中間、平鋪或自適應窗口的大小,文字和背景均可以改變顏色來增長閱讀性。1998年界面容許使用超過256色來渲染,Windows資源管理器幾乎徹底改變,同時「活動桌面」也首次出現。2000年默認的32 x 32和48 x 48的圖標被更大的128 x 128平滑的半透明圖標取代。Dock上放置了經常使用的程序圖標,鼠標通過時會顯示程序名稱。當窗口最小化後,在Dock上顯示的不是程序圖標,而是程序窗 口的縮略圖。Aqua界面最大的變化是涉及到了漸變、背景樣式、動畫和透明度的應用。2002年全部的圖形和圖標都更加的完善,擁有了更統一的用戶體驗。2007年包含了不少3D效果和動畫。KDE在2008年在圖形界面上加入了不少新的東西,如動畫,平滑,高效的窗口管理和對桌面小工具的支持。圖標更爲逼真,大小也很容易調整,幾乎能夠隨意 配置每個設計元素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