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 Requests 發送網絡請求很是簡單。html
一開始要導入 Requests 模塊:python
>>> import requests
而後,嘗試獲取某個網頁。本例子中,咱們來獲取 Github 的公共時間線:nginx
>>> r = requests.get('https://github.com/timeline.json')
如今,咱們有一個名爲 r
的 Response
對象。咱們能夠從這個對象中獲取全部咱們想要的信息。git
Requests 簡便的 API 意味着全部 HTTP 請求類型都是顯而易見的。例如,你能夠這樣發送一個 HTTP POST 請求:github
>>> r = requests.post("http://httpbin.org/post")
漂亮,對吧?那麼其餘 HTTP 請求類型:PUT,DELETE,HEAD 以及 OPTIONS 又是如何的呢?都是同樣的簡單:json
>>> r = requests.put("http://httpbin.org/put") >>> r = requests.delete("http://httpbin.org/delete") >>> r = requests.head("http://httpbin.org/get") >>> r = requests.options("http://httpbin.org/get")
都很不錯吧,但這也僅是 Requests 的冰山一角呢。api
你也許常常想爲 URL 的查詢字符串(query string)傳遞某種數據。若是你是手工構建 URL,那麼數據會以鍵/值對的形式置於 URL 中,跟在一個問號的後面。例如, httpbin.org/get?key=val
。 Requests 容許你使用 params
關鍵字參數,以一個字典來提供這些參數。舉例來講,若是你想傳遞key1=value1
和 key2=value2
到 httpbin.org/get
,那麼你可使用以下代碼:服務器
>>> payload = {'key1': 'value1', 'key2': 'value2'} >>> r = requests.get("http://httpbin.org/get", params=payload)
經過打印輸出該 URL,你能看到 URL 已被正確編碼:cookie
>>> print(r.url) http://httpbin.org/get?key2=value2&key1=value1
注意字典裏值爲 None
的鍵都不會被添加到 URL 的查詢字符串裏。網絡
你還能夠將一個列表做爲值傳入:
>>> payload = {'key1': 'value1', 'key2': ['value2', 'value3']} >>> r = requests.get('http://httpbin.org/get', params=payload) >>> print(r.url) http://httpbin.org/get?key1=value1&key2=value2&key2=value3
咱們能讀取服務器響應的內容。再次以 GitHub 時間線爲例:
>>> import requests >>> r = requests.get('https://github.com/timeline.json') >>> r.text u'[{"repository":{"open_issues":0,"url":"https://github.com/...
Requests 會自動解碼來自服務器的內容。大多數 unicode 字符集都能被無縫地解碼。
請求發出後,Requests 會基於 HTTP 頭部對響應的編碼做出有根據的推測。當你訪問 r.text
之時,Requests 會使用其推測的文本編碼。你能夠找出 Requests 使用了什麼編碼,而且可以使用r.encoding
屬性來改變它:
>>> r.encoding 'utf-8' >>> r.encoding = 'ISO-8859-1'
若是你改變了編碼,每當你訪問 r.text
,Request 都將會使用 r.encoding
的新值。你可能但願在使用特殊邏輯計算出文本的編碼的狀況下來修改編碼。好比 HTTP 和 XML 自身能夠指定編碼。這樣的話,你應該使用 r.content
來找到編碼,而後設置 r.encoding
爲相應的編碼。這樣就能使用正確的編碼解析 r.text
了。
在你須要的狀況下,Requests 也可使用定製的編碼。若是你建立了本身的編碼,並使用 codecs
模塊進行註冊,你就能夠輕鬆地使用這個解碼器名稱做爲 r.encoding
的值, 而後由 Requests 來爲你處理編碼。
你也能以字節的方式訪問請求響應體,對於非文本請求:
>>> r.content b'[{"repository":{"open_issues":0,"url":"https://github.com/...
Requests 會自動爲你解碼 gzip
和 deflate
傳輸編碼的響應數據。
例如,以請求返回的二進制數據建立一張圖片,你可使用以下代碼:
>>> from PIL import Image >>> from io import StringIO >>> i = Image.open(StringIO(r.content))
Requests 中也有一個內置的 JSON 解碼器,助你處理 JSON 數據:
>>> import requests >>> r = requests.get('https://github.com/timeline.json') >>> r.json() [{u'repository': {u'open_issues': 0, u'url': 'https://github.com/...
若是 JSON 解碼失敗, r.json
就會拋出一個異常。例如,相應內容是 401 (Unauthorized),嘗試訪問 r.json
將會拋出 ValueError: No JSON object could be decoded
異常。
在罕見的狀況下,你可能想獲取來自服務器的原始套接字響應,那麼你能夠訪問 r.raw
。 若是你確實想這麼幹,那請你確保在初始請求中設置了 stream=True
。具體你能夠這麼作:
>>> r = requests.get('https://github.com/timeline.json', stream=True) >>> r.raw <requests.packages.urllib3.response.HTTPResponse object at 0x101194810> >>> r.raw.read(10) '\x1f\x8b\x08\x00\x00\x00\x00\x00\x00\x03'
但通常狀況下,你應該如下面的模式將文本流保存到文件:
with open(filename, 'wb') as fd: for chunk in r.iter_content(chunk_size): fd.write(chunk)
使用 Response.iter_content
將會處理大量你直接使用 Response.raw
不得不處理的。 當流下載時,上面是優先推薦的獲取內容方式。
若是你想爲請求添加 HTTP 頭部,只要簡單地傳遞一個 dict
給 headers
參數就能夠了。
例如,在前一個示例中咱們沒有指定 content-type:
>>> url = 'https://api.github.com/some/endpoint' >>> headers = {'user-agent': 'my-app/0.0.1'} >>> r = requests.get(url, headers=headers)
注意: 定製 header 的優先級低於某些特定的信息源,例如:
.netrc
中設置了用戶認證信息,使用 headers= 設置的受權就不會生效。而若是設置了auth=
參數,``.netrc`` 的設置就無效了。更進一步講,Requests 不會基於定製 header 的具體狀況改變本身的行爲。只不過在最後的請求中,全部的 header 信息都會被傳遞進去。
注意: 全部的 header 值必須是 string
、bytestring 或者 unicode。儘管傳遞 unicode header 也是容許的,但不建議這樣作。
一般,你想要發送一些編碼爲表單形式的數據——很是像一個 HTML 表單。要實現這個,只需簡單地傳遞一個字典給 data 參數。你的數據字典在發出請求時會自動編碼爲表單形式:
>>> payload = {'key1': 'value1', 'key2': 'value2'} >>> r = requests.post("http://httpbin.org/post", data=payload) >>> print(r.text) { ... "form": { "key2": "value2", "key1": "value1" }, ... }
不少時候你想要發送的數據並不是編碼爲表單形式的。若是你傳遞一個 string
而不是一個 dict
,那麼數據會被直接發佈出去。
例如,Github API v3 接受編碼爲 JSON 的 POST/PATCH 數據:
>>> import json >>> url = 'https://api.github.com/some/endpoint' >>> payload = {'some': 'data'} >>> r = requests.post(url, data=json.dumps(payload))
此處除了能夠自行對 dict
進行編碼,你還可使用 json
參數直接傳遞,而後它就會被自動編碼。這是 2.4.2 版的新加功能:
>>> url = 'https://api.github.com/some/endpoint' >>> payload = {'some': 'data'} >>> r = requests.post(url, json=payload)
Requests 使得上傳多部分編碼文件變得很簡單:
>>> url = 'http://httpbin.org/post' >>> files = {'file': open('report.xls', 'rb')} >>> r = requests.post(url, files=files) >>> r.text { ... "files": { "file": "<censored...binary...data>" }, ... }
你能夠顯式地設置文件名,文件類型和請求頭:
>>> url = 'http://httpbin.org/post' >>> files = {'file': ('report.xls', open('report.xls', 'rb'), 'application/vnd.ms-excel', {'Expires': '0'})} >>> r = requests.post(url, files=files) >>> r.text { ... "files": { "file": "<censored...binary...data>" }, ... }
若是你想,你也能夠發送做爲文件來接收的字符串:
>>> url = 'http://httpbin.org/post' >>> files = {'file': ('report.csv', 'some,data,to,send\nanother,row,to,send\n')} >>> r = requests.post(url, files=files) >>> r.text { ... "files": { "file": "some,data,to,send\\nanother,row,to,send\\n" }, ... }
若是你發送一個很是大的文件做爲 multipart/form-data
請求,你可能但願將請求作成數據流。默認下 requests
不支持, 但有個第三方包 requests-toolbelt
是支持的。你能夠閱讀 toolbelt 文檔來了解使用方法。
在一個請求中發送多文件參考 高級用法 一節。
警告
咱們強烈建議你用二進制模式(binary mode)打開文件。這是由於 Requests 可能會試圖爲你提供 Content-Length
header,在它這樣作的時候,這個值會被設爲文件的字節數(bytes)。若是用文本模式(text mode)打開文件,就可能會發生錯誤。
咱們能夠檢測響應狀態碼:
>>> r = requests.get('http://httpbin.org/get') >>> r.status_code 200
爲方便引用,Requests還附帶了一個內置的狀態碼查詢對象:
>>> r.status_code == requests.codes.ok True
若是發送了一個錯誤請求(一個 4XX 客戶端錯誤,或者 5XX 服務器錯誤響應),咱們能夠經過Response.raise_for_status()
來拋出異常:
>>> bad_r = requests.get('http://httpbin.org/status/404') >>> bad_r.status_code 404 >>> bad_r.raise_for_status()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requests/models.py", line 832, in raise_for_status raise http_error requests.exceptions.HTTPError: 404 Client Error
可是,因爲咱們的例子中 r
的 status_code
是 200
,當咱們調用 raise_for_status()
時,獲得的是:
>>> r.raise_for_status() None
一切都挺和諧哈。
咱們能夠查看以一個 Python 字典形式展現的服務器響應頭:
>>> r.headers { 'content-encoding': 'gzip', 'transfer-encoding': 'chunked', 'connection': 'close', 'server': 'nginx/1.0.4', 'x-runtime': '148ms', 'etag': '"e1ca502697e5c9317743dc078f67693f"',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
可是這個字典比較特殊:它是僅爲 HTTP 頭部而生的。根據 RFC 2616, HTTP 頭部是大小寫不敏感的。
所以,咱們可使用任意大寫形式來訪問這些響應頭字段:
>>> r.headers['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 r.headers.get('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它還有一個特殊點,那就是服務器能夠屢次接受同一 header,每次都使用不一樣的值。但 Requests 會將它們合併,這樣它們就能夠用一個映射來表示出來,參見 RFC 7230:
A recipient MAY combine multiple header fields with the same field name into one "field-name: field-value" pair, without changing the semantics of the message, by appending each subsequent field value to the combined field value in order, separated by a comma.
接收者能夠合併多個相同名稱的 header 欄位,把它們合爲一個 "field-name: field-value" 配對,將每一個後續的欄位值依次追加到合併的欄位值中,用逗號隔開便可,這樣作不會改變信息的語義。
若是某個響應中包含一些 cookie,你能夠快速訪問它們:
>>> url = 'http://example.com/some/cookie/setting/url' >>> r = requests.get(url) >>> r.cookies['example_cookie_name'] 'example_cookie_value'
要想發送你的cookies到服務器,可使用 cookies
參數:
>>> url = 'http://httpbin.org/cookies' >>> cookies = dict(cookies_are='working') >>> r = requests.get(url, cookies=cookies) >>> r.text '{"cookies": {"cookies_are": "working"}}'
默認狀況下,除了 HEAD, Requests 會自動處理全部重定向。
可使用響應對象的 history
方法來追蹤重定向。
Response.history
是一個 Response
對象的列表,爲了完成請求而建立了這些對象。這個對象列表按照從最老到最近的請求進行排序。
例如,Github 將全部的 HTTP 請求重定向到 HTTPS:
>>> r = requests.get('http://github.com') >>> r.url 'https://github.com/' >>> r.status_code 200 >>> r.history [<Response [301]>]
若是你使用的是GET、OPTIONS、POST、PUT、PATCH 或者 DELETE,那麼你能夠經過 allow_redirects
參數禁用重定向處理:
>>> r = requests.get('http://github.com', allow_redirects=False) >>> r.status_code 301 >>> r.history []
若是你使用了 HEAD,你也能夠啓用重定向:
>>> r = requests.head('http://github.com', allow_redirects=True) >>> r.url 'https://github.com/' >>> r.history [<Response [301]>]
你能夠告訴 requests 在通過以 timeout
參數設定的秒數時間以後中止等待響應:
>>> requests.get('http://github.com', timeout=0.001)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requests.exceptions.Timeout: HTTPConnectionPool(host='github.com', port=80): Request timed out. (timeout=0.001)
注意
timeout
僅對鏈接過程有效,與響應體的下載無關。 timeout
並非整個下載響應的時間限制,而是若是服務器在 timeout
秒內沒有應答,將會引起一個異常(更精確地說,是在timeout
秒內沒有從基礎套接字上接收到任何字節的數據時)
遇到網絡問題(如:DNS 查詢失敗、拒絕鏈接等)時,Requests 會拋出一個 ConnectionError
異常。
若是 HTTP 請求返回了不成功的狀態碼, Response.raise_for_status()
會拋出一個 HTTPError
異常。
若請求超時,則拋出一個 Timeout
異常。
若請求超過了設定的最大重定向次數,則會拋出一個 TooManyRedirects
異常。
全部Requests顯式拋出的異常都繼承自 requests.exceptions.RequestExcep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