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夜追兇》裏,有這樣一幕:關宏宇的案件檔案第十頁被人偷偷撕掉,周巡爲了應付劉長永,本身作了「第十頁」插在裏面。後來,在劉長永的辦公室,王文革把關宏宇的檔案直接燒了!這樣形成的後果,可能讓真正的兇手逍遙法外。數據庫
固然,如今不少警察辦案都會存儲電子檔案,在取證過程當中還會有攝像記錄。紙質檔案沒有了,還能夠查看電子檔案。但電子檔案是否足夠安全?在《白夜追兇》一劇中,關宏宇的好友能夠隨意調取警察局和交通局的監控錄像,王文革的同夥隨隨便便就黑進了公安局電網,若是幕後黑手想篡改關宏宇的電子檔案,相信也是垂手可得的事情。 安全
那麼,有沒有一種方式,能使得諸如犯罪證據這樣的重要數據存儲保持「原汁原味」,不被輕易篡改和損毀呢?分佈式
固然有,那就是區塊鏈!ide
區塊鏈的本質是一個分佈式的數據庫系統,在這個系統裏,每條被寫入的數據都是通過全部人的贊成和驗證的,而且每一個人都能看見這條數據是被誰在何時添加上去的。一旦一條數據被記錄進區塊鏈中,它就不能被任何人篡改,這也意味着那有一個信任源,但這個信任源並非一個權威的中心機構,而是分佈在每一個用戶中。函數
想象一下,若是關宏宇的案件證據是保存在區塊鏈上的,那麼案件第十頁就不會被人撕掉,整個檔案也不會被人燒了,即便是電子形式的證據也沒辦法被篡改,那麼關宏峯就能早日看到完整的案件,幫助本身的弟弟洗刷冤屈。區塊鏈
要實現上述構想,第一步是要爲每份電子證據建立一個「數據指紋」——也就是哈希值。哈希是一個數學函數,輸入一個隨機的A,它都會輸出固定的B值,從B無法倒推出A,並且A改一個字,B將面目全非。所以每一份電子證據有且僅有一個「指紋」。視頻
爲了更容易理解,咱們來看下面兩幅圖。右邊這幅圖被以某種方式修改過,肉眼很難看出來,但能夠看到,底層文件的哈希值是徹底不一樣的。blog
接下來,將這個證據的「指紋」記錄到區塊鏈上。若是咱們有兩個版本的證據,每一個都說本身的版本纔是真的,那咱們就能夠爲這兩個版本的證據分別創建一個「指紋」。要辨別到底哪一個證據纔是真的,咱們只須要將這兩個「指紋」與記錄在區塊鏈上的原始證據的「指紋」進行比較,就能看得出到底誰纔是真的。這時,區塊鏈就發揮做用了,以下圖所示:博客
當咱們把電子證據的「指紋」保存在區塊鏈中時,有不少好處:數學
不易被篡改
要更新一個區塊鏈,只有經過添加另外一個塊到末端的鏈上才能實現,每個在鏈條節點上的區塊要返回到以前的區塊時,必需要用咱們以前爲這個電子證據建立的「指紋」。這就意味着,一旦這個電子證據的「指紋(即哈希值)」被寫入區塊鏈中,它就是永久有效的,而且是不可篡改的,即便是寫入者也不能。
時間戳不可僞造
每個記錄在區塊鏈上的區塊都被打上了不可能被僞造的時間戳。給定兩個版本的證據,這兩個版本的「指紋」都被記錄在區塊鏈上,咱們就能很是明確地搞清楚,哪一個版本纔是最早被記錄在區塊鏈上的,換言之,第二個被記錄在區塊鏈上的那版證據就是被修改過的。
彈性強
因爲區塊鏈上的數據都是分佈式記錄的,所以每一個人都將有一份這個數據的副本。這在保證了紀錄的準確性外,也使得區塊鏈成爲極具彈性的信息存儲「店鋪」。一旦一條信息被記入區塊鏈(公有鏈)中,每一個人都有權限進行查閱、獲取,而不會像如今這樣,信息通常都是存儲在私有數據庫中,一旦出現技術故障或者合約到期等問題,就無法查詢。
高度透明
記錄在區塊鏈(公有鏈)上的信息,世界上的任何人在任什麼時候候均可以讀取。任何一個收到這份證據副本的人均可以本身驗證這條證據的完整性和真實性,而不須要去權威中心機構驗證。這能夠減小行政管理開銷,並增長公衆對政府政務的信任。
分佈式信任
使用區塊鏈技術繞過了與證據來源相關的行政管理問題。好比你有一份電子證據的副本,你爲這份副本證據建立的「指紋」與區塊鏈上記錄的「指紋」相一致,這使得證據的完整性獲得保留,簡化了「保管鏈」問題。
區塊鏈不只能夠用來驗證證據的完整性和真實性,還能夠應用在收集證據上。
例如,如今不少犯罪現場取證、問訊都會拍攝視頻,咱們能夠把這些視頻分紅小塊小塊的片斷,併爲每一個視頻塊建立一個「指紋」,而後把這些「指紋」寫入區塊鏈中。如上所述,咱們不只可以證明這些視頻塊是不可能被篡改的,同時也能證實這一系列視頻塊連在一塊兒就是最初的原始視頻。當須要對視頻作出處理時,如加強清晰度,處理過的視頻片斷「指紋」也能夠記錄在區塊鏈上,而後和原始視頻素材進行比較,以此證實在視頻處理過程當中沒有增長過不合理的人爲修改。
這是區塊鏈在存證、證據驗證等方面的應用構想。存證一直是區塊鏈應用研究的一個重要領域,對此你有什麼見解呢?能夠在平路里告訴咱們。
(本文部份內容節選自英國司法行政部官員Alistair Davidson發表的博客內容《blockchain of evid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