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s建立資源(2)<基於配置清單>

一,兩種建立資源的方法

1. 基於命令的方式:

  1. 簡單直觀快捷,上手快。
  2. 適合臨時測試或實驗。

2. 基於配置清單的方式:

  1. 配置文件描述了 What,即應用最終要達到的狀態。
  2. 配置文件提供了建立資源的模板,可以重複部署。
  3. 能夠像管理代碼同樣管理部署。
  4. 適合正式的、跨環境的、規模化部署。
  5. 這種方式要求熟悉配置文件的語法,有必定難度。

環境介紹

主機 IP地址 服務
master 192.168.1.21 k8s
node01 192.168.1.22 k8s
node02 192.168.1.23 k8s

二. 配置清單(yam,yaml)

在k8s中,通常使用yaml格式的文件來建立符合咱們預期指望的pod,這樣的yaml文件咱們通常稱爲資源清單node

/etc/kubernetes/manifests/ k8s存放(yam、yaml)文件的地方nginx

**kubectl explain deployment(經過explain參數加上資源類別就能看到該資源應該怎麼定義)web

kubectl explain deployment.metadata 經過資源類別加上帶有Object標記的字段,咱們就能夠看到一級字段下二級字段的內容有那些怎麼去定義等vim

kubectl explain deployment.metadata.ownerReferences 經過加上不一樣級別的字段名稱來看下字段下的內容,並且前面的[]號表明對象列表後端

1.常見yaml文件寫法,以及字段的做用

(1) apiVersion:api版本信息api

(用來定義當前屬於哪一個組和那個版本,這個直接關係到最終提供使用的是那個版本)瀏覽器

[root@master manifests]# kubectl api-versions
//查看到當前全部api的版本

(2) kind: 資源對象的類別服務器

(用來定義建立的對象是屬於什麼類別,是pod,service,仍是deployment等對象,能夠按照其固定的語法格式來自定義。)
(3) metadata: 元數據 名稱字段(必寫)網絡

提供如下幾個字段:
  creationTimestamp: "2019-06-24T12:18:48Z"
  generateName: myweb-5b59c8b9d-
  labels: (對象標籤)
    pod-template-hash: 5b59c8b9d
    run: myweb
  name: myweb-5b59c8b9d-gwzz5 (pods對象的名稱,同一個類別當中的pod對象名稱是惟一的,不能重複)
  namespace: default (對象所屬的名稱空間,同一名稱空間內能夠重複,這個名稱空間也是k8s級別的名稱空間,不和容器的名稱空間混淆)
  ownerReferences:app

  • apiVersion: apps/v1
    blockOwnerDeletion: true
        controller: true
        kind: ReplicaSet
        name: myweb-5b59c8b9d
        uid: 37f38f64-967a-11e9-8b4b-000c291028e5
      resourceVersion: "943"
      selfLink: /api/v1/namespaces/default/pods/myweb-5b59c8b9d-gwzz5
      uid: 37f653a6-967a-11e9-8b4b-000c291028e5
      annotations(資源註解,這個須要提早定義,默認是沒有的)
    經過這些標識定義了每一個資源引用的path:即/api/group/version/namespaces/名稱空間/資源類別/對象名稱

(4) spec: 用戶指望的狀態

(這個字段最重要,由於spec是用來定義目標狀態的‘disired state’,並且資源不通致使spec所嵌套的字段也各不相同,也就由於spec重要且字段不相同,k8s在內部自建了一個spec的說明用於查詢)

(5) status:資源如今處於什麼樣的狀態

(當前狀態,’current state‘,這個字段有k8s集羣來生成和維護,不能自定義,屬於一個只讀字段)

2.編寫一個yaml文件

[root@master ~]# vim web.yaml
kind: Deployment  #資源對象是控制器
apiVersion: extensions/v1beta1   #api的版本
metadata:      #描述kind(資源類型)
  name: web   #定義控制器名稱
spec:
  replicas: 2   #副本數量
  template:     #模板
    metadata:    
      labels:   #標籤
        app: web_server
    spec:
      containers:   #指定容器
      - name: nginx  #容器名稱
        image: nginx   #使用的鏡像

執行一下

[root@master ~]# kubectl apply -f web.yaml

查看一下

[root@master ~]# kubectl get deployments.  -o wide
//查看控制器信息

k8s建立資源(2)<基於配置清單>

[root@master ~]# kubectl get pod -o wide
//查看pod節點信息

k8s建立資源(2)<基於配置清單>

3.編寫一個service.yaml文件

[root@master ~]# vim web-svc.yaml
kind: Service  #資源對象是副本
apiVersion: v1   #api的版本
metadata:
  name: web-svc
spec:
  selector:     #標籤選擇器
    app: web-server  #須和web.yaml的標籤一致
  ports:              #端口
  - protocol: TCP
    port: 80            #宿主機的端口
    targetPort: 80      #容器的端口

使用相同標籤和標籤選擇器內容,使兩個資源對象相互關聯。

建立的service資源對象,默認的type爲ClusterIP,意味着集羣內任意節點均可訪問。它的做用是爲後端真正服務的pod提供一個統一的接口。若是想要外網可以訪問服務,應該把type改成NodePort

(1)執行一下

[root@master ~]# kubectl apply -f web-svc.yaml

(2)查看一下

[root@master ~]# kubectl get svc
//查看控制器信息

k8s建立資源(2)<基於配置清單>

(3)訪問一下

[root@master ~]# curl 10.111.193.168

k8s建立資源(2)<基於配置清單>

4.外網可以訪問服務

(1)修改web-svc.yaml文件

kind: Service  #資源對象是副本
apiVersion: v1   #api的版本
metadata:
  name: web-svc
spec:
  type: NodePort    #添加 更改網絡類型
  selector:     #標籤選擇器
    app: web_server  #須和web.yaml的標籤一致
  ports:              #端口
  - protocol: TCP
    port: 80            #宿主機的端口
    targetPort: 80      #容器的端口
    nodePort: 30086     #指定羣集映射端口,範圍是30000-32767

(2)刷新一下

[root@master ~]#  kubectl apply -f web-svc.yaml

(3)查看一下

[root@master ~]# kubectl get svc

k8s建立資源(2)<基於配置清單>

(4)瀏覽器測試

k8s建立資源(2)<基於配置清單>

3、小實驗

基於上一篇博客實驗繼續進行

1.使用yaml文件的方式建立一個Deployment資源對象,要求鏡像使用我的私有鏡像v1版本。replicas爲3個。

編寫yaml文件

[root@master ~]# vim www.yaml
kind: Deployment
apiVersion: extensions/v1beta1
metadata:
  name: xgp
spec:
  replicas: 3
  template:
    metadata:
      labels:
        app: www_server
    spec:
      containers:
      - name: web
        image: 192.168.1.21:5000/web:v1

(1)執行一下

[root@master ~]# kubectl apply -f web-svc.yaml

(2)查看一下

[root@master ~]# kubectl get deployments. -o wide
//查看控制器信息

k8s建立資源(2)<基於配置清單>

[root@master ~]# kubectl get pod -o wide
//查看pod節點信息

k8s建立資源(2)<基於配置清單>

(3)訪問一下

k8s建立資源(2)<基於配置清單>

2. 使用yaml文件的方式建立一個Service資源對象,要與上述Deployment資源對象關聯,type類型爲: NodePort,端口爲:30123.

編寫service文件

[root@master ~]# vim www-svc.yaml
kind: Service
apiVersion: v1
metadata:
  name: www-svc
spec:
  type: NodePort
  selector:
    app: www_server
  ports:
  - protocol: TCP
    port: 80
    targetPort: 80
    nodePort: 30123

執行一下

[root@master ~]# kubectl apply -f www-svc.yaml

查看一下

[root@master ~]# kubectl get svc

k8s建立資源(2)<基於配置清單>

訪問一下

k8s建立資源(2)<基於配置清單>

四. 總結

1. Pod的做用

在k8s中pod是最小的管理單位,在一個pod中一般會包含一個或多個容器。大多數狀況下,一個Pod內只有一個Container容器。
在每個Pod中都有一個特殊的Pause容器和一個或多個業務容器,Pause來源於pause-amd64鏡像,Pause容器在Pod中具備很是重要的做用:

  • Pause容器做爲Pod容器的根容器,其本地於業務容器無關,它的狀態表明瞭整個pod的狀態。
  • Pod裏的多個業務容器共享Pause容器的IP,每一個Pod被分配一個獨立的IP地址,Pod中的每一個容器共享網絡命名空間,包括IP地址和網絡端口。Pod內的容器可使用localhost相互通訊。k8s支持底層網絡集羣內任意兩個Pod之間進行通訊。
  • Pod中的全部容器均可以訪問共享volumes,容許這些容器共享數據。volumes還用於Pod中的數據持久化,以防其中一個容器須要從新啓動而丟失數據。

2. Service的做用

Service 是後端真實服務的抽象,一個 Service 能夠表明多個相同的後端服務

Service 爲 POD 控制器控制的 POD 集羣提供一個固定的訪問端點,Service 的工做還依賴於 K8s 中的一個附件,就是 CoreDNS ,它將 Service 地址提供一個域名解析。

NodePort 類型的 service

clusterIP:指定 Service 處於 service 網絡的哪一個 IP,默認爲動態分配

NodePort 是在 ClusterIP 類型上增長了一個暴露在了 node 的網絡命名空間上的一個 nodePort,因此用戶能夠從集羣外部訪問到集羣了,於是用戶的請求流程是:Client -> NodeIP:NodePort -> ClusterIP:ServicePort -> PodIP:ContainerPort。

能夠理解爲 NodePort 加強了 ClusterIP 的功能,讓客戶端能夠在每一個集羣外部訪問任意一個 nodeip 從而訪問到 clusterIP,再由 clusterIP 進行負載均衡至 POD。

3.流量走向

咱們在建立完成一個服務以後,用戶首先應該訪問的是nginx反向代理的ip,而後經過nginx訪問到後端的k8s服務器(master節點)的「NodePort暴露IP 及 映射的端口「,經過」master節點「的「ip+映射端口」訪問到後端k8s節點的信息。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