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沒有一個能夠用到老的麼?」web
從 3 月開始 UC 網盤、新浪網盤、金山快盤、華爲網盤紛紛宣佈了中止人用戶的存儲服務,一時之間網盤在一衆服務商眼中,從風口浪尖變成了明日黃花。安全
雖然每一家都爲用戶提供了數據遷移的緩衝時間,但從一家已經習慣的網盤遷移數據並尋找另外一家網盤,總會讓人莫名的煩躁。好比愛範兒的實習生小妹便發出了開篇的抱怨。服務器
對於這個問題,答案是否認的,由於任何企業均可能死。網絡
可是,可以保證三五年不用換的方案,這個能夠有。app
歸納來講有三種方案,由簡至繁分別爲:分佈式
最簡單的替代方案必然是選擇另外一家網盤來替代,可是想要長久使用不折騰,請選擇靠譜的。佈局
雖然已經關閉了好幾家,但他們的共同點都是非公司核心項目,這種由於「你有我也要有」而誕生的產品,被砍是必然的,遲早而已。ui
因此若是想使用長久,要看將來,在公司的將來戰略佈局中佔據關鍵一環的項目,就是輕易不會死的項目。google
這裏推薦兩家愛範兒認爲最不易死的網盤,他們分別是:Microsoft OneDrive 和 Google Drive。加密
先說微軟的 OneDrive,不管從微軟「移動爲先,云爲先」的戰略,仍是 Windows 的發展規劃,均可以看到微軟在將來戰略上對該服務的依賴,而從 Windows 10 和 Office 對 OneDrive 的集成度來看,即使微軟如今忽然想要砍掉這個項目,至少也須要 3~5 年的時間。
至於 Google Drive,其將來戰略一樣在「雲」上,並且還正在大力發展企業項目,雲端辦公和文檔管理一直都是爭取企業用戶的主打產品,而且 Google Drive 在 Google 公司內部使用度頗高,他自身都難以剝離這個項目。
雖然前文提到了 iCloud,而這個項目也確實是蘋果的重點項目之一,可是目前並不推薦這個,由於他有 兩個問題須要解決。
首先是服務器問題,不管在國內國外都不夠穩定,做爲一個雲端存儲來講,一個文檔丟進去,回家以後發現沒有同步,這是很致命的,只能期待蘋果正在建設的數據中心投入使用後可以改善這個問題。
其次他的革命關係沒有微軟牢靠。
若是以爲數據放哪都不如在握在手中安全,那麼愛範兒還有「本地方案」提供,那就是組建一個本地私有云。
本身組建一個雲端存儲,優勢是明顯的,你根本不須要去考慮誰跟你說要關閉服務,你只要考慮是否停電斷網就行。
這裏主要舉例兩種方案,他們分別爲:BitTorrent Sync 和 NAS。
此前愛範兒曾介紹過的 BitTorrent Sync 就是一個很好的入門級私有云解決辦法。
這個由 BitTorrent 團隊打造的全新同步軟件,其理念跟 BT 下載類似,在指定共享目錄並互相驗證以後,只要你有一臺擁有文件的設備保持聯網狀態,那麼其餘得到驗證的設備即可以獲取這些文件。
固然這個的弊端也是明顯的,那就是你須要時刻保持一臺電腦在開機狀態,並且由於是電腦,總難保證運行一段時間後是否會死機。
因此愛範兒還有高級方案,建設真的本地私有云,搭建本身的網絡存儲服務。
NAS 全稱爲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網絡附加存儲),早在 20 世紀末便已在業界得到了普遍的應用。 NAS 的原理很簡單。通常的存儲是把將存儲設備附加在計算機的總線上 (例如常見的 SAS, SATA 接口),對計算機系統展現爲一個塊設備,而由操做系統從塊設備上建立文件系統並進行管理。而附加存儲是以文件爲單位,向異質的計算機系統提供一套統一的接口。形象地說,網絡附加存儲是一塊經過網絡鏈接的驅動器。
從易到繁,由簡及精,我的可選的 NAS 能夠細分幾種級別:路由器、西數的 My Cloud、羣暉 DSM、小型存儲集羣。
對比 BitTorrent Sync 方案,它們均爲獨立的設備,固然價格也是逐步提高。入門級方案均使用了低功耗的設備,而高端設備則功耗及費用極可能已經超出了一臺計算機的費用。
首先是路由器,目前多功能路由器正在逐漸進入咱們的家庭,好比小米出的那款高價路由器已具有了 NAS 的功能——隨時隨地訪問文檔是其主打功能。
而若是以爲小米路由器差了點什麼的話也能夠選相對專業的西數 My Cloud,它對比小米要更爲專業一些,插上網線僅需幾步操做即可設置完成,利用官方提供的移動設備應用能夠方便的在手機上進行文件備份和管理。
而若是想要更爲專業,在兩者之上還有業餘愛好者常常選用的羣暉 DSM。羣暉的 NAS 雖然仍屬於業餘級選手,但相比消費級產品來講更專業一些,後臺配置看似有些複雜,但可視化的多語言圖形界面仍是相對方便的。
而在功能上它基本上能實現對網盤所要的一切基礎功能,甚至連高級網盤所具有的版本控制功能均可以實現,基本是本地網盤的終極存在,而且接上路由器簡單配以後即可聯網,移動端一樣也有專門的應用程序提供。
設備型號看我的購買能力和功能需求選擇,由於他們是買軟件送設備,而且硬盤另購。
對於究級用戶來講,折騰是永遠沒有盡頭的。從自建的 FreeNAS 服務器到到專業的 NetApp 存儲集羣,甚至到配套 EMC 磁帶庫——存儲是一個入門門檻極低,但又幾乎沒有終點的「興趣愛好」。對於這些用戶,大概也不須要咱們的過多指引。
對於對數據的可靠性很是嚴肅的用戶來講,本地加聯網的形式並不達標。
由於斷電斷網會致使沒法遠程讀取,並且物理損壞也會形成數據丟失。
因而在諮詢了愛範兒美國分部的技術大牛後,得到了雲服務器存儲方案。
具體形式爲利用雲服務器架設本身的雲端存儲服務,並配合購買提供商提供的備份服務。這樣的優點即是可以藉助其服務器提供的更高的 SLA 來保證數據幾乎永久在線,且極其不易丟失,缺點就是須要必定服務器配置基礎,好在如今已經有了相對簡單的解決方案,開源和收費皆有。
技術大牛推薦的開源的項目爲 ownCloud,其優點是擁有開源社區爲這個項目不斷更新,在使用上除了雲端存儲基礎需求外還提供文檔版本管理和回檔,被技術大牛形容爲我的版的 Dropbox,具體配置方式能夠查看官方支持頁面,有文檔和視頻教程。
在與技術大牛的聊天過程當中咱們互相交換了各自的意見,他表示:
微軟不靠譜,微軟瞎折騰不是一次了。今天,微軟發郵件告訴我 Windows Live Folders SkyDriveOneDrive 的 15GB 存儲空間立刻要變成 5GB 了。
目前個人方案實際上是對於有必定的技術背景的人很是容易實現的,並且在有足夠高的可用性以及冗餘度的同時,成本並不高。
須要訪問經常使用的資源時,我會選擇 Google Drive。方便、隨時可用。不過缺點是不能存放、同步機密資料。確有須要時,我會 SSH 到家裏的工做站中尋找資料。
在線備份,我使用了 BackBlaze。無限存儲空間,天天自動增量備份。加密使用了 AES,固然敏感信息,例如 GPG key, SSH key, S/MIME cert 等在網絡備份以外。
在個人 Mac 上,一直插了一塊 Time Machine 備份盤。每一個季度,我都把備份盤取下,放在銀行保險櫃裏,並把保險櫃裏的一個季度老的硬盤取出,做爲下一個季度使用的備份盤。在極端狀況下,例如入室盜竊發生時,或者沒有關窗子致使電腦泡水時,我最多當即損失三個月的數據。
每一年我會特別作一次 Time Machine 備份,將備份盤交給離我足夠遠的朋友手中,這樣在區域性災難——例如洛杉磯大地震——發生時,即使本地銀行保險櫃徹底損毀,我仍然當即能夠獲得一份數據讓我能夠當即去蘋果商店買一部新的電腦,恢復工做。除此以外,在回國時,我也時常會攜帶備份盤,使我能夠作到按期的洲際容災能力。
在舊金山灣區我租用了一個機櫃,放置了存儲服務器以及虛擬化服務器。我很常常的(經過一個 cron 任務)將重要的、常常訪問的數據加密備份在那裏。
照片以及視頻等多媒體資源我會上傳到 Google Photos 中,RAW 文件我會存儲到 Google Cloud Storage Nearline 裏。
總體的成本其實並不高,大概購買了四五個 2TB 的移動硬盤,一年有幾十美圓的雲服務費用,私人銀行服務贈送的保險櫃,以及原本就要支付的機房費用。
俗話說得好,冗餘不作,日子甭過;備份不作,十惡不赦!數據無價,整體加起來只須要兩千人民幣左右的硬件,以及足夠當心的對待數據、有耐心的作備份,數據的保護永遠是能夠完成的很好的。
我如今的方案保證北美大陸沉下去我都不丟數據。至於北美大陸沉下去了我是死是活就是另外一回事兒。
固然最後他也給了我的的友情建議:
bottom line,不徹底把你的工做流依賴於某一個獨立服務。
簡單說就是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筐裏。
題圖來自:Doherty
插圖來自:JR’s Blog,PlacerDome,Prakshal,Thirstythought,Wccftech
http://www.ifanr.com/653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