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產品設計標準是否能量化?

曾經的羅馬帝國,兩匹馬屁股的寬度,決定了美國火箭助推器的最大直徑。這是《路徑依賴理論》的例證。html

用火車運送火箭助推器要通過山洞,山洞略大於鐵軌,因此火箭助推器不能大過山洞;設計

鐵軌寬度是原來的馬車寬度,由於設計鐵路的人原來是作電車的,而最先造電車的人原來是造馬車的;htm

馬車寬度是源於羅馬戰車留下的車轍,由於羅馬軍隊在英國留下的車轍很深,不按他的標準,車很難走穩;(重點)get

羅馬戰車的寬度,則是兩匹牽引馬的屁股決定的。產品

《路徑依賴理論》原本是說思惟固化。但在這個案例中,造馬車適應車轍的尺寸、羅馬戰車根據馬屁股的尺寸,這都是產品體驗的數。不這麼作體驗就不會好。it

這種案例在不少產品上都找的到。基礎

譬如:桌子和椅子的高度是根據人體來的;錢包內格的尺寸是根據鈔票和卡的尺寸來的。程序

再譬如手機屏幕的邊際,大不過褲兜的尺寸。褲兜的尺寸又是手決定的。喬布斯時代的iPhone,一直是能夠單手操做的3.5寸。總結

總結下來,就是給設計找到一把「標尺」。思維

從產品體驗進一步,就是營銷的數。

譬如:牙膏口的尺寸是根據牙刷來的,牙刷又是根據牙齒來的,不少人都聽過那個經典的營銷案例:把牙膏口增長一毫米的創意,能夠挽救一個牙膏廠,由於習慣的力量。

你的產品設計標準是否能量化?

譬如說評價一個美女的標準:三圍90-60-90、面部三庭五眼、上下身黃金分割。人這種最難模具化生產的產品均可以量化,還有什麼是不能量化的?

意淫一種產品:水杯。首先應該底部直徑小於頂部,這樣水喝到底不用仰頭也磕不到鼻子,而後伸得進去手、夠的到底——好刷。這是以人爲本體的數。

再譬如飲料瓶口,就有不少人,尤爲是男學生,晚上喜歡買脈動。很簡單,由於晚上懶得去廁所,能夠用脈動的瓶子。脈動當時能在瓶裝飲料廣泛3塊錢的時候賣4塊,和這個尺寸不無關係。固然這個瓶子的數還體如今了厚度上,在火車上接熱水不會變形。

沒有數,是產品,有了數,是商品。因此要找到「標尺」,把標準量化。

以上說表象的數,下邊說內在的數。

譬如說iPhone正面惟一的一個物理按鍵——home鍵。

按一下返回主屏/喚醒主屏;按兩下調出最近程序;一直按是SIRI這個在中國失靈的「活百科」。

能夠對照老子的:「道生一,一輩子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最重要的是一,最難作的也是一。

home鍵,至關於一個萬能的「後悔鍵」。無論停留在哪一個APP的幾級頁面,只要按一下就回來了。這一個按鍵是爲了設計(美)而設計嗎?這是包容的體現。不給第二個選擇,誰都會知道怎麼作。不少產品的失誤就是給了太多選擇。

因此不少安卓手機也有一個實體按鍵。

「江海之因此能爲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爲百谷王。」——《道德經》

始稷的設計準則:

要作適合最多數人的產品,以最低的智商爲標準;以最高的要求爲標準;以最大衆的訴求爲藍本;以最基本的需求爲核心。

以最低的智商爲標準:

能適應最低的智商,高智商天然會用,就適應最多數人,即便你的產品是用來炫耀智商的;

以最高的要求爲標準:

能符合最高的要求,天然覆蓋了最低的要求,你就適合多數人。最高的要求都是最離譜的,如:舒服、好看、快等;

以最大衆的訴求爲藍本:

千萬不要用戶要什麼就給什麼,要是多數用戶都知道本身想要什麼,咱們就失業了。個性也是大衆需求,不是什麼窄衆、小衆。譬如小衆服裝,也是知足大衆的漂亮需求,只是有的人敢看、有的人敢買、有的人敢穿;

以最基本的需求爲核心:

即便1000項創新,也不要挑戰基礎。譬如:在電信業格局沒有改變以前,手機最重要的仍是基本的通話功能,其次纔是砸核桃之類。

要作0.5+0.5的產品

需求有時是矛盾的,相悖的,甚至是逆天的。也沒必要一味去知足需求。

產品和用戶(消費者)的關係應該是0.5+0.5=1,或者是0.6+0.4,這都不重要,總之是要合爲一體,才能讓人離不開,一離開就以爲少了點東西。而不該該是1+1=2,無關緊要。(詳見:用陰陽作產品)這是大數,大法則。   

IT脈 itmy.cn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