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一提到SAS盤和SATA盤以後,首先想到的是接口方面的區別,SAS的接口速度比SATA高不少,因此認爲SAS盤要比SATA盤快,性能高。其實,接口方面的區別並非主要的,只是很小的一方面。那麼,SAS盤和SATA最大的區別到底在什麼地方呢?
這是磁盤內部的剖析圖,對於一塊磁盤而言,最重要的是驅動電機(Actuator)、磁頭(read/write heads)以及磁盤面(Discs)。SAS盤是企業級應用盤,咱們能夠稱之爲Enterprise Disk,SATA盤是面向普通用戶,面向對性能、可靠性要求不高的應用,咱們也能夠稱之爲Nearline Disk。應用對SAS盤最主要的需求是高數據吞吐量、低延遲、高可靠性。爲了達到這種需求,SAS盤的內部驅動電機性能會比較高,轉速會比較快。可是,轉速快會致使額外的問題。例如,磁盤內部溫度比較高,會影響數據讀取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所以,爲了既能達到很高的轉速,又能保證系統的可靠性,SAS盤內部加入了不少傳感器對溫度進行閉環監控,使系統的溫度達到恆定,不能太高。另外,SAS盤內部的DISC基板也是須要特殊設計的,和SATA盤內部的基座徹底不同。以下圖所示,SATA盤採用的是鋁材料基板;SAS盤採用的是玻璃材料基板。採用鋁材料的優勢在於存儲密度高,可是,基板的總體平整度不高,這就帶來很嚴重的可靠性問題。在微觀世界中,不平整的基板就像丘陵地帶同樣,當磁頭高速運轉的時候,若是有個風吹草動,磁頭就會和這些山丘碰撞,致使DISC盤面劃傷,數據丟失。玻璃基板的優勢在於平整度高,可是存儲密度不如鋁材料高,這就致使SAS盤的數據存儲容量小於SATA盤的容量。
顯然,在不少設計決策方面,SAS優先考慮了可靠性,SATA則考慮了廉價性和大容量。因爲SAS盤在吞吐量和延遲指標方面都表現非凡,普通的IDE、SATA接口是沒法知足應用需求的,所以須要其餘高性能接口的支持。一般支持SAS盤的接口技術有FC、SCSI和SAS,而且支持雙端口,這些都是爲了知足企業級高可靠性應用的需求。在數據傳輸協議方面,SAS也須要考慮軟件方面的可靠性,所以,針對SATA盤的ATA協議顯然是不夠的,所以針對這種高性能的盤採用了SCSI數據傳輸協議。
經過簡單分析,咱們能夠了解到SAS盤和SATA盤不單單是一個接口的問題,內部深層次的緣由是SAS盤爲了知足高性能、高可靠性的應用;SATA盤爲了知足大容量、非關鍵業務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