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每次對操做系統更新後都作一次系統備份,個人作法是:linux
一、在保存備份文件的目錄 xxx 下創建一個文件 backup.sh,其內容是: tar -zcf bin.tar.gz /bin tar -zcf boot.tar.gz /boot tar -zcf dev.tar.gz /dev操作系統
tar -zcf etc.tar.gz /etcrest
tar -zcf lib32.tar.gz /lib32文件
tar -zcf lib64.tar.gz /lib64時間
tar -zcf lib.tar.gz /lib備份
tar -zcf opt.tar.gz /opt工作
tar -zcf sbin.tar.gz /sbin系統
tar -zcf selinux.tar.gz /selinuxtar
tar -zcf srv.tar.gz /srv硬盤
tar -zcf var.tar.gz /var
tar -zcf usr.tar.gz /usr
二、在須要備份的時候進入到保存備分內容的目錄執行一次命令: sh backup.sh
三、在保存備份文件的目錄 xxx 下創建一個叫 restore.sh 的文件,其內容以下:
tar -zxf /mnt/xxx/bin.tar.gz
tar -zxf /mnt/xxx/boot.tar.gz
tar -zxf /mnt/xxx/dev.tar.gz
tar -zxf /mnt/xxx/etc.tar.gz
tar -zxf /mnt/xxx/lib32.tar.gz
tar -zxf /mnt/xxx/lib64.tar.gz
tar -zxf /mnt/xxx/lib.tar.gz
tar -zxf /mnt/xxx/opt.tar.gz
tar -zxf /mnt/xxx/sbin.tar.gz
tar -zxf /mnt/xxx/selinux.tar.gz
tar -zxf /mnt/xxx/srv.tar.gz
tar -zxf /mnt/xxx/var.tar.gz
tar -zxf /mnt/xxx/usr.tar.gz
四、若是須要系統恢復,我就用光盤啓動,mount 原來的根目錄爲 yyy,接着 mount 保存備份文件的目錄爲 xxx,接着進入到 /mnt/yyy,並在此下達命令: sh /mnt/xxx/restore.sh 說明:
(1)、備份和恢復須要1個多小時,這個時間根據你電腦的CPU速度和硬盤轉速會有所不一樣。
(2)、上面備份與恢復沒有顧及 /home 目錄和 /root 目錄,由於個人系統主要是給學生作練習用的,那兩個目錄的內容沒有意義。在實際工做中,可能這兩個目錄纔是最重要的,你能夠模仿着別的目錄添加到 backup.sh 和 restore.sh 文件中去,甚至別的目錄都不備份(以便節約備份時間)就備份這兩個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