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剖析,堅持有多難?

[ 一 ]java

2018年初的時候給本身設了個小目標,完成一個開源微服務框架(Aooms)的開發工做並配套完成系列博客,截至2019年1月,代碼部分倒還完成的能夠,博客後期徹底沒有跟上,今天想着明天寫,明天想着晚上寫,而後晚上由於一些其餘事情又耽擱了,如此反覆最終的結果就是總共更新了3篇博客,實在是打臉呀,piapia的。git

 

二 ]程序員

就這麼一件看似很簡單的事情,我沒有堅持下來,即便一個月更新一篇,一年也是十多篇的輸出,可現實就是隻有3篇。api

 

[ 三 ]微信

Why ? 後來我開始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使得我必須深刻刨析一下爲何沒有堅持下來,我以爲光分析不行,我得寫下來,真實的寫下來,因而有了這篇文章,給本身打個深深的烙印,之後內心打退堂鼓的時候(我想概率應該不大了),拿出來看一看刺激一下也是蠻好的(感受有點自虐)。我靜下心來回顧當時打開電腦準備寫博客或者有開始寫的想法後又不了了之的場景,最終總結下這麼幾點:app

(1)  受周圍環境影響,休閒娛樂App佔用較多時間
(2)  認爲看的人也很少,寫不寫都行
(3)  以爲牛人太多,好的文章也不少,自認爲本身寫的沒有什麼含量,主觀認爲可能幫不了太多人,沒啥價值
(4)  人老是惰性的,幹事情若是沒有一個強大的自我驅動力,那基本上是堅持不下去的
(5)  三分鐘熱度,這個大都是看到別人或得一些成就,本身也想試一下,結果並無認知來支撐自我驅動,長久不了
(6)  怕錯,懼怕獲得負面評價和抨擊
(7)  構思,排版、反覆審查、錯別字,發現博客也很差寫,感受太難又太浪費時間框架

不知道你有沒有中招?若是你有其餘緣由,歡迎留言,一塊兒刨根問底。微服務

 

下面逐條分析一下學習

第一點:spa

我曾在18年上半年,我決定開始利用業餘時間作開源技術框架的時候,我以爲抖音太浪費個人時間,就把抖音給卸掉了,今年的時候我又給裝上了,這一卸一裝,看似是個簡單的操做,其實是自我認知的一種轉變。

可能你們不理解,這怎麼是轉變了,卸抖音以前單純的認爲,抖音佔據了個人時間,而後卸了抖音,發現看騰訊視頻的時間又上去了,看微信朋友圈的時間更長了,難道把這兩個也卸了?我相信即便卸了你鎖屏開屏的時間都會佔據你大量的的時間,那就乾脆不用手機了?顯然這不是一種正確的作法,這時候就說明就是認知出了問題。是看問題的角度不對。把全部問題歸集於一個app,一個手機,你是操做它們的人,反過來確被它們所綁架。這難道還不是認知的問題嗎,問題已然很嚴重,這也就是第三段我爲何說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如今抖音、視頻諸多娛樂App我手機上都有,由於我須要跟上時代,我須要接觸新的信息,但是我明顯的較少了使用時間,但我並被有刻意去剋制什麼,而是看清了一些現實的問題,意識到什麼是對我更有價值的東西,我找到了那個點,找到了方向。這些事如今在我內心的比重遠遠超過了這些娛樂App,讓我沒有太多時間去幹其餘事情,因此天然而然的就減小了它們的使用 , 我認爲的該堅持的正在一點點去作。最後我發現哦原來個人認知已經發生變化了,認知這種事情,別人只能告訴你,只能做爲信息或經驗的傳達着,更多的須要本身去悟,因此多看些書,多看些牛人專欄,大有益處。技術人的眼裏不要只有技術。

 

第二點:

典型思想的胖子,行動的的瘦子,還沒開始就打退堂鼓,這種思惟會限制咱們很難邁出第一步,全部的事情你反覆推敲後,多方面綜合評估後,你都會得出一個結論,這件事作不成,無一例外。不信的能夠試一下,那些成功的App、產品必定不是全部條件都具有後纔開始作的,因此人必要的時候仍是須要一些衝動,但不是盲目衝動,脫離實際的衝動。還記得曾經公司領導對個人評價:過於理性。

 

第三點:

這就是自我否認的表現,典型的不自信,那我自身來講,要知道我在公司是技術的核心,是廣大程序員夢想的那個職位,可在剛進入開源社區這個陌生的領域,陌生的技術環境,我竟表現出一些不自信,這也是大部分程序員的通病,不與外部交流,不善表達,圈子過小就是公司同事、同窗,遠不知道大千世界之大,社會之規則,我看明白一些事情後,在公司我刻意組織每個月一次讓開發人員去進行專題演講,幫助團隊成員提高表達能力,由於我經歷過,因此不想讓後面的人在經歷一遍。我屢次對團隊成員講特別是小公司必定在工做之於多接觸一些人,接觸不一樣行業的人,多跟身邊優秀的人交流,擴大本身的圈子

 

第四點:

惰性是天生的,人皆有之,你身邊有天天看着像打了雞血同樣奮鬥的人嗎?有創業者嗎?這類人必定有一個強大的自我驅動,他們清楚他們要什麼,即便最後可能會失敗,他們仍義無返顧。那是什麼給了他們這種堅持,只能說他們對本身有更高的要求,他們有更大的慾望,這些給了他們動力給了他們激情。惰性在他們身上會被無限放小。習慣性的躺在牀上刷劇、打遊戲,不用思考,不用想太多問題,簡直不要太爽。惰性會被無限的放大。若是你沒有慾望沒有追求,那這也挺好,若是你是一個有追求的人,想有些改變而又沒有什麼方向,那就先讀書,看大神的文章技術非技術的都應該看,用學習讓本身忙起來。試着讓學習變成一種習慣。我正在努力讓寫做成爲習慣。肯能有人說,我就不想看堅持不下來,那仍是沒找到本身的認知,更應當去看書學習,找到本身的方向。技術人並不僅有技術一條路能夠走,切勿讓本身的路越走越窄。

 

第五點:

這應該是大部分人的狀態了,看到別人搞了個什麼掙點錢,我也搞一下,看別人報了個健身房減肥瘦下來了,我也報一個,這種例子比比皆是,但每每就是不長久,這種跟風行爲,你在其中就是被動的,可能並無真正理解別人作這件事的考慮,別人所下的決心,就是盲目跟隨,跟隨的過程你沒有清晰堅決的目標和考慮過程的艱難,我不反對跟風,跟隨牛人的腳步,大機率方向不會錯,但是若是本身的心裏沒有支撐就會難以堅持下去,本身心裏的主動驅使,那纔是能驅動你堅持下去的驅動力。因此請找到本身的那個點,創建本身的認知,按照本身的思路方式去作。

 

第六點:

還記得我18年2月份的時候,我剛構建起框架的工程,提交到碼雲上,這時裏面尚未代碼,我特地備註了框架目前處於開發階段,沒想到的是被碼雲推薦到了首頁,而後由於裏面沒有代碼就有了一些負面評價,還害的碼雲官方人員被吐槽,後來我專門又去留言作了一次解釋,固然有一些人給了一些鼓勵,包括寫文章每次都懼怕有人留一些很差的言論,後來就看清了,無論是鼓勵仍是負面吐槽,對我來講我都是一種開放的態度去對待,不會去計較什麼也不會去爭論什麼,畢竟無法作到讓每個都喜歡你、確定你,誰都作不到。若是連試錯和接受批評的勇氣都沒有,談何成長。

 

第七點:

寫文章的人都知道,一片看似簡單的文章可能會花費做者很長時間,特別是技術型博客,先得構思,而後又是代碼,又是調試,又要畫圖,又是貼圖,整個過程會花費不少的精力和時間,而後寫完後發現又沒什麼閱讀量,這種狀況很容易讓創做的人心裏受打擊,固然,沒有瀏覽量就是寫的少,寫做也是有技巧的,前期不知道,就多寫,不用太過於關注閱讀量,寫的多了就知道讀者想看什麼,知道怎麼寫讀者更容易接受,我本身也正在努力中,可是寫做帶來的好處確實巨大的,能幫咱們梳理本身腦殼裏的知識,能促使咱們想的更有深度,只要你是認真的輸出,相信你會有一些不同的收穫。

 

[ 四 ]

不能否認,堅持的過程很痛苦,邁出第一步很重要,好在2018年的時候我堅決的邁出了第一步,當認知發生轉變的時候,纔有可能真正從心底想去作一些事情,纔會更堅持一些。總的來講2018有失有得。失:擱置了該堅持而沒有堅持的內容輸出, 得:看了一些專欄書籍,思想又經歷了一次洗禮,自我認知更加深入也更堅決。人經歷一些事情纔會成長,目標不要太大,容易夠不着。

拿我作的技術框架來講,多兩個star,多兩個關注,get一個知識點,都是一種進步,成就是慢慢積累到一個點的爆發,影響也是一點一滴的積累。

雖然提倡堅持,但不要假堅持,好比說:爲了看書而看書,像完成任務同樣刷了幾本書自我安慰,或是換取一點談資,跟朋友或同事交流的時候這本書我看過那本我也看過,可能並無消化多少,那麼究竟是爲誰再在看書。必定帶着一個目標,一個問題去看去作,目標的達成或問題的解決都能促使你不斷往前。

 

[ 五 ]

這篇文章花了我兩個晚上,喝了不下7杯水,寫這篇文章的同時又帶給了我一些思考,促使我腦海中產生了另外一篇內容的主題,這就是一種成長、一種收穫。

 

[ 六 ]

2019 再出發。。。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