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順豐發佈了2018年財報,2018年順豐實現營業收入909.43億元,同比增加27.6%;歸母公司淨利潤45.56億元,同比降低4.5%;扣非淨利潤34.84億元,同比下滑5.92%。據悉這是順豐自2016年借殼上市以來首次遭遇年度淨利潤下滑的狀況。近期又有多家媒體報道,順豐優選正在面臨關店潮。網絡
而京東好像也不太好過,近期一直處在熱搜風口,裁人消息被傳得沸沸揚揚。實際上,去年下半年開始,京東就開始過冬了,數據顯示去年第四季度京東的淨虧損從2017年同期的9億擴大到了48億。這個冬天對於京東來講,彷佛有些漫長。架構
順豐和京東究竟怎麼了?佈局
照搬物流思路經營電商,順豐優選出現水土不服3d
前些年電商市場正處紅利期,因而快遞「一哥」順豐也想趁着風口在電商界分一杯羹。cdn
據悉,2012年順豐嘿客上線,2015年改名爲順豐家,緊接着2016年與順豐優選合二爲一,因而便有了如今線上線下全渠道的順豐優選。有觀點認爲,順豐掌舵人王衛是想利用其強大的順豐快遞網絡、線上交易平臺以及線下實體店,經過三者三位結合來創造更高的商業價值。blog
看上去都很是美好,進軍電商也被看作是順豐拓展業務的一項重要決策,但實際上順豐優選的發展道路不算太順。近日,多家媒體報道,順豐優選在上海、武漢、青島、成都等地的門店相繼關閉,只保留北京與華南地區的部分門店。對此順豐迴應稱,本次是對部分線下門店的經營區域調整,同時這撥關店潮也被認爲是順豐佈局電商近十年來的一次重大調整。it
但隔行如隔山,且順豐進軍電商市場的試錯成本較高,相關數據統計,順豐優選爲電商這門課交付了10億+的昂貴學費。不難理解,順豐的優點是物流而非電商,然而也正由於順豐強大的物流基因,以經營物流業的方式去經營電商,最終才亂了陣腳。自動化
其中,順豐優選的門店選址就是按照物流業的經營邏輯去進行的,即根據消費者的羣體分佈來肯定選址。順豐快遞的開店選址主要選在社區,而順豐優選依照順豐快遞的開店邏輯,也將大部分店面設立在居民社區處。io
然而這樣盲目的選址開店,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加劇了企業運營成本。再者順豐着急佈局商業,只想着全國跑馬圈地佔領市場,卻忽略了勢力四起的社區競爭對手。好比線下已經成熟的品牌7-十一、美宜佳等。社區
加之國內的其餘快遞企業也在積極拓展商業佈局,2015年韻達推出電商平臺優遞愛、2016年申通推出巨賢百味、2018年百世快遞推出社區便利店百世鄰里等等。這也就不難理解順豐在商業佈局上是如何燒掉十幾個億的了,一來創新的業務須要順豐以快、準的方式搶佔市場,二來與同行的競爭更須要順豐加大對商業的投入。只不過這也讓順豐進一步陷進了佈局、燒錢、再擴大的店面鋪張的循環。
何況,從「送貨」思惟轉變到「賣貨」思惟須要時間成本去沉澱。然而從順豐佈局嘿客調整到佈局順豐優選,順豐並無將時間成本算好,匆匆忙忙地佈局電商,也爲順豐接下來的門店戰略調整帶去了很多歷史遺留的問題。
簡單來講就是,順豐在電商修正的道路上還要走上很長一段時間。然而由於物流基因惹了麻煩的,除了順豐,還有京東。
股價下行、虧損嚴重,京東動刀物流
2018年的京東,是風雨中前行的京東。
現在的電商市場通過十幾年的沉澱已經達到了飽和狀態,電商業務增速的放緩也愈來愈明顯。而京東在這個既定事實中經歷了股價屢次下跌,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1月29日京東每股價格曾達到史上最高的50.68美圓,然而從6月下旬開始京東股價持續降低,甚至在11月23日降至了19.27美圓,逼近上市的發行價19美圓。
股價持續走低意味着資本對京東漸失信心,這令京東不安。但每每「禍不單行」,一邊是股價持續走低,另外一邊京東的用戶數也發生了減法變化。
艾瑞3月份的數據顯示,手機淘寶、拼多多、京東的的月度獨立設備數分別達到了59895萬臺、31190萬臺、23987萬臺。其中淘寶、拼多多均有環比增幅的現象,而京東則環比降低了1.3%。雖然說京東和阿里的差距一直存在,但如今看來京東顯出增加疲態了,甚至已經被年輕的拼多多趕超。
股價受損、用戶出走、加之電商紅利見底,多方壓力導致京東的擔子是步步加劇,爲此京東不得不在員工架構以及薪酬方面進行調整。京東的動盪某種程度上能夠歸咎於市場大環境,畢竟在這樣的環境下,企業爲了開源節流裁掉部分員工也屬正常現象。
不得不提的是,據瞭解京東物流是行業裏率先爲全員繳納五險一金的企業,且繳納的金額基本高於同行。但反過來看,人力成本太高極容易致使營收利潤增速放緩,由於截至2018年末,京東的正式員工數已經達到了17.8萬人。
再者,京東能在電商界脫穎而出與它成熟的自營物流不無關係,京東自營物流的優點在於配送速度快和服務機制完整。但光鮮的形象須要資本持續地支持,也就意味着京東自營物流的投資比重大、成本高,這就形成了京東物流在2018年整年虧損超過了23個億,這已是京東物流虧損的第十二個年頭。
這個曾經對敵菜鳥系物流、順豐物流殺手鐗的自營物流,現在卻成了京東動盪的重要緣由。因此說,京東爲了止損,爲了企業長期的策略發展,取消配送員底薪、將配送員的公積金係數從12%降至7%,明面上看興許真的能夠幫助京東在節骨眼上儘量地穩住大局勢。
綜合來看,順豐和京東彷佛都處在「水深火熱」之中,其中順豐優選正在面臨關店潮,京東則陷在降薪裁人風波之中,然而對二位形成困境的禍首,也正是順豐和京東曾經引覺得傲的物流。
順豐京東水逆的共同病因:物流基因過重?
不得不說,順豐前期投資物流確實是拿到了一手好牌。由於在菜鳥物流、京東物流沒真正成熟以前,區別於其餘快遞,順豐真正作到了物流配送快、品牌服務好。甚至早些時候羣衆中流傳出一種有意思的說法,「中國的快遞分兩種,一種是順豐,另外一種是其餘。」只不事後來,不甘被定義爲the others的京東也開始了佈局自營物流,並作到了與順豐相媲美,兩者也曾正面交鋒。
自營物流的發展過程當中,順豐、京東們各自的物流兵書確實在必定程度上縮減了消費者的時間成本,同時也相對保障了服務品質,但在短時間內對自身運營成本的消耗也是極大。順豐瞄準的自動化設備與航空渠道、京東打造的智慧物流、建倉儲物流,都是創建在鉅額的投資基礎之上。
何況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順豐和京東也沒法躲過水逆時期。有趣的是,順豐關店、京東裁人,表面看兩者像是各自嘆息,但實際上巧合的是惹了禍的都是自家的物流。
順豐優選關店和京東調整團隊規模的關聯性,能夠從二者優秀的物流基因來看。順豐是由於太懂物流了反而作很差電商,京東則是由於物流去年虧損了23個億,致使重壓之下必需要調整員工結構。二者如今的不順和動盪,均可以共同理解爲「物流基因過重在做祟」,正是由於物流基因過重,因此順豐作很差電商,京東也不得不減壓。
對於順豐來講,儘管物流會形成某層面業務出現漏洞,但物流依舊是順豐的籌碼,只不過自成立以來一直孤軍奮戰,不過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順豐是否要考慮一下抱團站隊?
而於京東而言,裁人就意味着資金預算要開始縮減,可是要京東切掉自營物流不太可能,京東物流是京東業務的三駕馬車之一,京東不可能放棄。只不過將來在智能物流的道路上縮減開支,會比較現實。因此京東即將要解決的問題,是物流與其餘業務重心從新分配的問題。
總的來講,順豐的不順、京東的動盪都與其強帶的物流基因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孰輕孰重,各家公佈的數據中體現得最爲明顯。
最後,互聯網也經歷了激烈競爭的階段,而當市場走向存量,與其明知繼續爭鬥會致使兩敗俱傷,倒不如抱團以求損失不要過重。尊重對手,也要敬畏市場。將來順豐與京東將會在物流這塊大業務上如何做出調整,調整以後會市場的格局是否會發生變化,咱們拭目以待。
文/劉曠公衆號,ID:liukuang110,本文首發曠創投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