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端
hostnamectl set-hostname cloudera-manager #設置成cloudera-manager cat /etc/hostname #查看是否修改爲功
2. yum命令linux
yum (全稱爲 Yellow dogUpdater, Modified) 是一個在 Fedora 和 RedHat 以及 CentOS 中的Shell前端軟件包管理器。shell
基於RPM包管理,可以從指定的服務器自動下載RPM包而且安裝,能夠自動處理依賴性關係,而且一次安裝全部依賴的軟件包,無須繁瑣地一次次下載、安裝。centos
yum提供了查找、安裝、刪除某一個、一組甚至所有軟件包的命令。bash
更多能夠參考:http://www.javashuo.com/article/p-mdpxgdlt-br.html服務器
3. centos安裝虛擬化 網絡
yum -y install gemu-kvm libvirt virt-manager virt-viewer systemctl start libvirtd systemctl enable libvirtd
4. 支持Xshell GUI界面運維
yum -y install xorg-x11-xauth mesa-dri-drivers ghostscript-chinese-zh_CN exit #退出後重連 ssh IP virt-manager
4. 關於centos服務器之上構建多臺虛擬機的網絡描述。(實踐:centos7 + kvm + virt-manager 等)ssh
1)virt-manager建立虛擬機的時候回默認建立一個nat網絡。測試
NAT網絡主要做用是用於虛擬機與外網互通,它是宿主機內部的local網絡,只有本主機內部可見,不能跨宿主機。
建立了一個三層的虛擬路由器,路由器中的路由表來源於宿主機,實際上是與宿主機共享路由表。同時,由於建立的是NAT網絡,這個路由器除了通常的路由功能,仍是一個配置了NAT功能的路由器,實現宿主機IP地址+端口號與虛擬機IP地址+端口號之間的映射, 最終實現與外部網絡的通訊。
2)在virt-manager中建立第二個虛擬網絡取名network1
建立了一個虛擬的二層交換機,兩臺虛擬機中的網卡都聯接在這臺交換機上。同時,此交換機具有DHCP功能,管理(如10.0.3.0/24)地址池,它的網關地址是10.0.3.1。另外DHCP還負責管理DNS地址,這裏的DNS地址的來源是宿主機,
VirtualBox從宿主機拿到後設置在這裏。當虛擬機啓動時,DHCP服務會爲它分配IP地址,設置網關,設置DNS服務器地址。
(參考這張圖片)
內容參見:http://www.javashuo.com/article/p-tgnfcsmw-ea.html
5. 從宿主機傳文件到kvm虛擬機
首先將宿主機網絡狀態設置爲橋接模式,保證網絡是通的、
先進入宿主機文件所存放的位置,而後輸入:
scp 文件名 KVM中虛擬機的名稱@IP地址:/... 虛擬機名稱通常是root,看本身命令那行寫的什麼名字。 ip:/後面跟着虛擬機上的地址就能夠了
6. 關於kvm虛擬機的網絡問題
使用virt-manager建立kvm虛擬機,遇到了這樣一種情況,其實也不算作是什麼大問題,但卻有一點困擾人。
問題描述:virt-manager建立kvm虛擬機的時候選擇網絡,能夠選擇默認default的NAT網絡,這個網絡用來使得虛擬機能夠訪問外網。
我編輯了:#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這個配置文件,設置爲static 網絡192.168.122.5/24
保存,service restart network(重啓網絡生效配置)
執行命令:# ip a
發現:eth0設備的inet莫名的變成了192.168.122.67/24
因而:用物理機進行一下ping測試,ping 192.168.122.5 和 ping 192.168.122.67, 發現都能ping通。
但現實的inet和本身配置的有區別仍是很尷尬。問了下運維大佬:執行下面的命令,刪除那個ip
ip addr del 192.168.122.67 dev eth0
執行後,輸出一段waring,而後執行 # ip a ,會發現eth0的ip變成了本身配置的靜態ip, 問題解決。
7. 給虛擬機或者物理機掛載新的硬盤: 使用 fdisk 命令
基本邏輯是:選擇硬盤,進行分區,而後格式化,在用命令進行掛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