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據說立創EDA,對比以前的討論: 適合中文用戶的編程語言和IDE, 側重於現有語言/IDE不具有的特性 · Issue #11 · program-in-chinese/overview,以爲很有共鳴。git
雖然EDA開發和傳統軟件開發看起來相去甚遠,但一個很大的共通點是,硬件庫和軟件庫的管理和共享。軟件原本源於硬件,庫天然也存在依賴關係,EDA中的元件庫,相似於編程語言的標準庫和第三方庫。github
立創的開發環境集成了庫管理和分享功能,這是一個下降入門門檻、提升開發效率進而迅速積累人氣的強大優點。編程
現有的英文編程語言,多數是語言與IDE分離,在IDE中同時提供庫管理加上開發者共享庫功能的並很少見。網絡
-- 7/3 補: 經指點,有相似緊密集成語言和庫管理的例子,如微軟.NET的NuGet也集成在了Visual Studio。我的認爲也佐證這項功能的重要性。編程語言
中文編程語言和開發環境,做爲後起,須要利用各類加速積累人氣的功能。庫管理和分享功能看來是其中之一。ide
這幾天剛好得知一個開放項目在討論籌資方式,以爲有些共通性,一併說說。工具
幾年前參與過一個很特別的項目Gratipay。它的理念是不只代碼開源,並且運營決策和財務都儘可能在公開平臺進行。它自身的產品就是一個衆籌平臺,並且籌款主要經過本身的平臺進行。這個公司因爲種種緣由未能延續,但經驗教訓可供借鑑。優化
它的創始人最後寫的回顧文章在這裏。注意它是曾經有過指數增加期的,但2015年有斷崖事故,具體能夠自行了解。下面只是我參與後的一些情況。網站
主要參與的是財務方面,包括預算清理、收支數據整理和可視化等等。在2016年底剛參與時,就想首先了解財務情況。帳面餘額以外,還須要瞭解支出的細節,包括辦公地點租金、使用第三方服務的開銷等等。因而開始了持續了幾個月的整理和優化。因爲都是經過網絡聯繫,各地的參與者意見整合都使這個過程更久。下面是一些節流效果:ip
省下的經費,一部分投入了其餘更須要的服務,或者對其餘服務進行捐款(好比Read the Docs)。
在收支數據方面,主要是經過一個基於文本的會計軟件BeanCount進行了嘗試:Port to Beancount by chadwhitacre · Pull Request #35 · gratipay/finances。
簡單說說在預算和收支方面的我的體會:
說回立創,對比上面第四點,經過免費版積攢巨大的用戶基礎,經過收費版本提供更多專業服務。一方面給出了很是明確的」爲何花這錢「的理由,另外一方面收費版是經過按人/天收費,給了足夠付費靈活度,更關鍵的是有了相對穩定的收入流(畢竟這月繳費下個月停繳的是少數)。
再說說1-3點,下面想哪說哪。
一旦選擇公開運營,就要準備好應對各類不一樣聲音,尤爲是牽涉到資金使用的問題。最好一開始就創建一套比較合規的會計流程,爲按期討論預算、收支等等提供基礎。
經過網絡的合做有很大的延遲,各類討論常常是等你一天,等他一天,一會就是幾周過去。這對項目進度管控是很大的考驗。
在GitHub這樣的平臺討論有一個好處,就是隨時能夠@到各類相關服務/工具的開發者。好比在用Beancount的時候,就拉進了它的原做者做爲顧問。這樣的平臺很助力交流。
開源/開放項目的最大優點,在於項目透明度,以及由此造成的相比其餘平臺更穩固的用戶基礎(由於有更高的信任度)。上面的收支狀況若是公開,也能夠進一步增長透明度,所以最好儘量利用這一優點,好比把收支、盈虧狀況在主頁進行公示,提供連接瞭解更多細節等等。
團隊都是志願者的狀況下,你們每每圖的都不是錢(至少不是眼前的錢)。那麼如何激勵參與呢?包括本來的團隊成員,也須要持續的動力。我的認爲,一個「成果單」能夠提供非物質激勵,好比每個月寫出團隊各人對項目進展的貢獻(甚至包括一些代碼連接)。對我的來講,能夠看到一路以來對項目的投入;對其餘人(包括外人)來講,也能夠了解團隊中其餘人都在作什麼。有必定影響以後,甚至能夠經過公開招聘一些暑假實習生,好處是,他們的貢獻均可以直接體如今這份成果單中。而成果單的公開透明也能夠保證相對公正。
內部團隊建設以外,與合做的第三方聯繫很重要。尤爲是上下游合做者和服務提供商(尤爲是提供了某種程度資助的),有條件的話應該藉助自身平臺和影響力,有忙就幫(包括在網站進行某種感謝/公示),儘可能擴大企業/實體層面的朋友圈。
開源和開放,對於中文編程語言和開發環境來講,如今看來是必由之路。上面的經驗教訓,但願對來者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