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用python或其餘語言編寫的應用程序若想要把數據永久保存下來,必需要保存於硬盤中,這就涉及到應用程序要操做硬件,衆所周知,應用程序是沒法直接操做硬件的,這就用到了操做系統。操做系統把複雜的硬件操做封裝成簡單的接口給用戶/應用程序使用,其中文件就是操做系統提供給應用程序來操做硬盤虛擬概念,用戶或應用程序經過操做文件,能夠將本身的數據永久保存下來。python
在python中,使用open函數,打開一個已經存在的文件,或者新建一個新文件。linux
函數語法 open(name[, mode[, buffering[,encoding]]]) vim
name : 一個包含了你要訪問的文件名稱的字符串值(區分絕對路徑和相對路徑)。
mode : mode 決定了打開文件的模式:只讀,寫入,追加等。全部可取值見以下的徹底列表。這個參數是非強制的,默認文件訪問模式爲只讀(r)。
encoding:是指明對文件編碼,僅適用於文本文件。windows
newline=None:查看操做系統的換行符(window的是\r\n),不管何種平臺統一用\n便可編輯器
對於文件的操做結束以後,使用close()來關閉文件函數
#1. 打開文件,獲得文件句柄並賦值給一個變量 f=open('./test.txt','r',encoding='utf-8') #默認打開模式就爲r #2. 經過句柄對文件進行操做 data=f.read() #3. 關閉文件 f.close()
with ... open與open的區別:測試
關鍵字with當再也不須要訪問文件後將其關閉。這可以讓Python去肯定:你只管打開文件,並在須要時使用它,Python自會在合適的時候自動將其關閉。若是調用open()和close()來打開和關閉文件,一旦程序存在bug,致使close()語句未執行,文件將不會關閉,一直佔用內存資源。編碼
with open('./test.txt','r') as f: print(f.read())
f=open('test.txt','r')的過程分析spa
一、由應用程序(python)向操做系統發起系統調用open(...)。操作系統
二、操做系統打開該文件,並返回一個文件句柄給應用程序 。
三、應用程序將文件句柄賦值給變量f。
強調第一點: 打開一個文件包含兩部分資源:操做系統級打開的文件+應用程序的變量。在操做完畢一個文件時,必須把與該文件的這兩部分資源一個不落地回收,回收方法爲: 一、f.close() #回收操做系統級打開的文件 二、del f #回收應用程序級的變量 其中del f必定要發生在f.close()以後,不然就會致使操做系統打開的文件尚未關閉,白白佔用資源, 而python自動的垃圾回收機制決定了咱們無需考慮del f,這就要求咱們,在操做完畢文件後,必定要記住f.close() 雖然我這麼說,可是不少同窗仍是會很不要臉地忘記f.close(),對於這些不長腦子的同窗,咱們推薦傻瓜式操做方式:使用with關鍵字來幫咱們管理上下文 with open('a.txt','w') as f: pass with open('a.txt','r') as read_f,open('b.txt','w') as write_f: data=read_f.read() write_f.write(data)
強調第二點:
f=open(...)是由操做系統打開文件,那麼若是咱們沒有爲open指定編碼,那麼打開文件的默認編碼很明顯是操做系統說了算了,操做系統會用本身的默認編碼去打開文件,在windows下是gbk,在linux下是utf-8。
這就用到了上節課講的字符編碼的知識:若要保證不亂碼,文件以什麼方式存的,就要以什麼方式打開。
f=open('a.txt','r',encoding='utf-8')
對於非文本文件,咱們只能使用b模式,"b"表示以字節的方式操做,以b方式打開時,讀取到的內容是字節類型,寫入時也須要提供字節類型,不能指定編碼(而全部文件也都是以字節的形式存儲的,使用這種模式無需考慮文本文件的字符編碼、圖片文件的jgp格式、視頻文件的avi格式)
一: read(3):
1. 文件打開方式爲文本模式時,表明讀取3個字符
2. 文件打開方式爲b模式時,表明讀取3個字節
二: 其他的文件內光標移動都是以字節爲單位如seek,tell,truncate
注意:
1. seek有三種移動方式0,1,2,其中1和2必須在b模式下進行,但不管哪一種模式,都是以bytes爲單位移動的
2. truncate是截斷文件,因此文件的打開方式必須可寫,可是不能用w或w+等方式打開,由於那樣直接清空文件了,因此truncate要在r+或a或a+等模式下測試效果
文件的數據是存放於硬盤上的,於是只存在覆蓋、不存在修改這麼一說,咱們平時看到的修改文件,都是模擬出來的效果,具體的說有兩種實現方式:
方式一:將硬盤存放的該文件的內容所有加載到內存,在內存中是能夠修改的,修改完畢後,再由內存覆蓋到硬盤(word,vim,nodpad++等編輯器)
import os with open('a.txt') as read_f,open('.a.txt.swap','w') as write_f: data=read_f.read() #所有讀入內存,若是文件很大,會很卡 data=data.replace('alex','SB') #在內存中完成修改 write_f.write(data) #一次性寫入新文件 os.remove('a.txt') os.rename('.a.txt.swap','a.txt')
方式二:將硬盤存放的該文件的內容一行一行地讀入內存,修改完畢就寫入新文件,最後用新文件覆蓋源文件。
import os with open('a.txt') as read_f,open('.a.txt.swap','w') as write_f: for line in read_f: line=line.replace('alex','SB') write_f.write(line) os.remove('a.txt') os.rename('.a.txt.swap','a.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