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式系統互聯通訊參考模型(英語: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縮寫爲 OSI),簡稱爲OSI模型(OSI model),一種概念模型,由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提出,一個試圖使各類計算機在世界範圍內互連爲網絡的標準框架。網絡
OSI模型層次劃分以下圖:框架
提供爲應用軟件而設的界面,以設置與另外一應用軟件之間的通訊。例如: HTTP,HTTPS,FTP,TELNET,SSH,SMTP,POP3等。tcp
把數據轉換爲能與接收者的系統格式兼容並適合傳輸的格式。spa
負責在數據傳輸中設置和維護電腦網絡中兩臺電腦之間的通訊鏈接。計算機網絡
把傳輸表頭(TH)加至數據以造成數據包。傳輸表頭包含了所使用的協議等發送信息。例如:傳輸控制協議義(TCP) 等。blog
決定數據的路徑選擇和轉寄,將網絡表頭(NH)加至數據包,以造成分組。網絡表頭包含了網絡數據。例如:互聯網協議(IP) 等。排序
負責網絡尋址、錯誤偵測和改錯。當表頭和表尾被加至數據包時,會造成了幀。數據鏈表頭(DLH)是包含了物理地址和錯誤偵測及改錯的方法。數據鏈表尾(DLT)是一串指示數據包末端的字符串。例如以太網、無線局域網(Wi-Fi)和通用分組無線服務(GPRS)等。接口
在局部局域網上傳送幀,它負責管理電腦通訊設備和網絡媒體之間的互通。包括了針腳、電壓、線纜規範、集線器、中繼器、網卡、主機適配器等圖片
TCP/IP參考模型和OSI參考模型的對比,以下:ip
TCP/IP參考模型分爲四個層次:應用層、傳輸層、網絡互連層和主機到網絡層。那麼TCP/IP模型的層次結構以下:
實際上TCP/IP參考模型沒有真正描述這一層的實現,只是要求可以提供給其上層-網絡互連層一個訪問接口,以便在其上傳遞IP分組。因爲這一層次未被定義,因此其具體的實現方法將隨着網絡類型的不一樣而不一樣。
網絡互連層是整個TCP/IP協議棧的核心。它的功能是把分組發往目標網絡或主機。同時,爲了儘快地發送分組,可能須要沿不一樣的路徑同時進行分組傳遞。所以,分組到達的順序和發送的順序可能不一樣,這就須要上層必須對分組進行排序。
網絡互連層定義了分組格式和協議,即IP協議(Internet Protocol)。
網絡互連層除了須要完成路由的功能外,也能夠完成將不一樣類型的網絡(異構網)互連的任務。除此以外,網絡互連層還須要完成擁塞控制的功能。
在TCP/IP模型中,傳輸層的功能是使源端主機和目標端主機上的對等實體能夠進行會話。在傳輸層定義了兩種服務質量不一樣的協議。即:傳輸控制協議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用戶數據報協議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TCP協議是一個面向鏈接的、可靠的協議。它將一臺主機發出的字節流無差錯地發往互聯網上的其餘主機。在發送端,它負責把上層傳送下來的字節流分紅報文段並傳遞給下層。在接收端,它負責把收到的報文進行重組後遞交給上層。TCP協議還要處理端到端的流量控制,以免緩慢接收的接收方沒有足夠的緩衝區接收發送方發送的大量數據。
UDP協議是一個不可靠的、無鏈接協議,主要適用於不須要對報文進行排序和流量控制的場合。
TCP/IP模型將OSI參考模型中的會話層和表示層的功能合併到應用層實現。 應用層面向不一樣的網絡應用引入了不一樣的應用層協議。其中,有基於TCP協議的,如文件傳輸協議(File Transfer Protocol,FTP)、虛擬終端協議(TELNET)、超文本連接協議(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也有基於UDP協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