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untu 分區和文件系統的選擇

對新手來講轉移到 Ubuntu 第一件頭痛的事情就是分區,由於它和 Windows 上的分區方式有很大的不一樣,在分區前首先得明白兩件事,第1、Linux 的分區規定,第2、Linux 的文件系統,當你肯定了文件系統後就能夠選擇一個適合本身的分區方案分區了。
第1、Linux 的分區規定
在 Linux 中規定 IDE 設備 (PATA和SATA) 前綴爲 hd,SCSI 設備前綴爲 sd,如:第一個 IDE 設備名爲 hda,第二個名爲 hdb。每個硬盤最多隻能有 4 個主分區,在 Linux 中最多能夠劃分 16 個分區 (包括邏輯分區),並規定主分區和擴展分區佔用 1 ~ 16 編號中的前 4 個。那麼 hda1, hda2, hda3, hda4 就表明第一個 IDE 設備中的三個主分區和一個擴展分區,而 hda5 ~ hda16 就是邏輯分區咯。
提示:GRUB 的分區規定有所不一樣,它是以數字來表示設備和分區的編號,並且是從 0 開始的,例如 Linux 分區 hda1 和 hda6,在 GRUB 裏分別用 (hd0,0) 和 (hd0,5) 來表示。
第2、Linux 的文件系統
Linux 下的文件系統種類不少,現在的 Linux 內核都能很好的支持它們,在終端下輸入 ls -l /lib/modules/`uname -r`/kernel/fs 查看你的內核所支持的文件系統。雖然文件系統種類多,但推薦你們使用的仍是 ext3 和 ReiserFS 這類日誌式文件系統 (Journal File System),好處就是安全性高,即便忽然斷電也能很好的保持數據無缺,並且在速度上也有必定的優點。
常見的日誌式文件系統有 NTFS, ext3, ReiserFS, SGI 的 XFS, IBM 的 JFS 等,微軟的 NTFS 是最先的日誌式文件系統,但 Linux 不直接支持,不少流行的 Linux 發行版都把 ext3 當成默認文件系統,緣由是它能很容易地從 ext2 升級,ReiserFS 就沒辦法,連它本身的版本升級都要將磁盤從新格式化,但 ReiserFS 處理大量小文件存儲操做頗有優點,產生的磁盤碎片也不多,也不會像 ext3 同樣生成討厭的 lost+fount 目錄。
第3、分區方案
Linux 下最少得有 2 個分區,一個是 /swap 交換分區,一個是 / 根分區。但通常人喜歡把 /boot /home /usr /var 這些掛載到單獨的分區。爲何喜歡把 /boot 單獨分出來,是由於一些老主板不支持大硬盤,這樣就能夠把 /boot 單獨存放在硬盤的 1024 柱面內,不過如今還有這個必要嗎?把 /var 單獨分出來的緣由是,它下面存放了一些日誌和常變更的零時文件,容易產生碎片,而 /usr 就至關於 Windows 下面的 Program files+Windows 目錄。
那麼 /swap 交換分區須要的大小,根據官方的說法,應該是實際內存的兩倍,但從實際狀況來看,不建議超過 1G,不低於 128M。
綜上所述,我建議通常桌面用戶選用 ReiserFS 文件系統,分區方案以下 (80G):
/swap 512M / 8G /home 70G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