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安全-主動信息收集篇第二章-三層網絡發現之ping


第三層網絡掃描基於TCP/IP、ICMP協議。windows

優勢:可路由、速度比較快網絡

缺點:相對於二層網絡掃描較慢,容易被邊界防火牆過濾blog

全部掃描發現技術,都會有相應的對抗辦法,因此不管是來自二層的網絡掃描仍是來自三層的網絡掃描,可能會存在誤報和漏報的狀況,因此不能絕對去不加以論證的方式去單純相信掃描結果,但能夠將掃描後的結果看成重要的參考。路由

例如:使用路由追蹤的功能get

image

能夠看到跳轉到第八臺設備之時,可能邊界設備開啓了屏蔽ICMP協議響應,因此這裏沒法顯示相關信息。it

涉及協議概述:百度

ICMP協議:ICMP(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nternet控制報文協議。它是TCP/IP協議簇的一個子協議,用於在IP主機路由器之間傳遞控制消息。控制消息是指網絡通不通、主機是否可達、路由是否可用等網絡自己的消息。請求

PING命令:使用了ICMP兩種類型的數據包,其中ICMP的TYPE類型字段一共有0-15個定義,每種類型都表明了不一樣的數據包類型,而PING命令則是使用了TYPE爲8的類型的數據包,而接收到PING包的機器若是沒有防火牆規則限制那麼返回的則是ICMP的TYPE爲0類型的數據包。防火牆

在此感謝來自百度百科的一張類型圖。im

image

參數:
  -d  使用Socket的SO_DEBUG功能。
  -c  <完成次數>   設置完成要求迴應的次數。
  -f   極限檢測。
  -i  <間隔秒數>   指定收發信息的間隔時間。
  -I  <網絡界面>   使用指定的網絡界面送出數據包。
  -l  <前置載入>   設置在送出要求信息以前,先行發出的數據包。
  -n  只輸出數值。
  -p  <範本樣式>   設置填滿數據包的範本樣式。
  -q  不顯示指令執行過程,開頭和結尾的相關信息除外。
  -r   忽略普通的Routing Table,直接將數據包送到遠端主機上。
  -R  記錄路由過程。
  -s  <數據包大小>   設置數據包的大小。
  -t  <存活數值>   設置存活數值TTL的大小。
  -v  詳細顯示指令的執行過程。

使用PING命令:

Linux下

image

windows下

image

在windows下的PING抓包分析

請求:

image

迴應

image

Linux下的PING的抓包分析

請求

image

迴應

image

分析得知:

1.根據請求的第一個包分析得之使用的是ICMP協議中的TYPE類型爲8,CODE爲0的數據包。

2.根據迴應的第一個包分析得之使用的是ICMP協議中的TYPE類型爲0,CODE爲0的數據包。

使用PING對網絡主機的發現方式:

1.使用腳本傳入IP地址段,而後使用ping –c 檢測存活主機。

2.使用scapy,組裝IP包頭和ICMP包頭而後組合造成ping包faso可以出去。

image

實例化一個IP協議賦值給i,實例化一個ICMP協議賦值給p

image

將i、p組裝成一個ping包,並將其實例化給ping

image

設定ping的IP包頭的目的地地址

image

將組裝好的ping包發送出去

image

查看所獲得的迴應,說明此主機存在於網絡之中,若是主機不存在那麼就不會獲得響應。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