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牛逼的數據庫公司,Oracle 裁人了。程序員
2019年5月7日,甲骨文召開了面向全中國區的電話會議,亞太區人力資源負責人在會上簡要介紹道,公司正進行業務結構調整,致使一部分人要離開崗位,這將是全球性的。數據庫
短暫介紹後,沒有任何提問環節,甲骨文北京地區便開始了一對一面談,介紹賠償內容。服務器
接下來兩天內,不少甲骨文員工都收到了 HR 的約談。微信
並被告知:「5月22日以前,簽定協議離職的能拿到N+6的補償,而在5月22日到6月7日以前簽字,將只有N+1的補償,6月7日以後的員工,將只有N的賠償。」阿里雲
中國區研發中心(CDC)裁人900人,佔CDC所有人數的56%。而剩餘的44%,據傳在7月,也要所有被裁。雲計算
業內紛紛感慨裁人裁出幸福感,不少程序員甚至都期待本身可以遇到這樣的裁人機遇。cdn
近兩年各大互聯網公司都經歷了這一個過程,N + 6 的方案相比不少中小互聯網公司來講,確實很厚道了。blog
但顯然,這份方案並無得到甲骨文中國員工的徹底認同,他們其中的一些人在當天下午,就在甲骨文中國公司樓下拉起了橫幅。資源
標語中有 「咱們要工做」、「孩子要上學」、「爲什麼如此下狠手」等詞,咱們能夠體會到當事人的心情。開發
在這背後有一個數據,被裁的員工,大部分都是高學歷工程師,平均年齡是37歲。試想一下這些人在市場上再次找工做的時候,會面臨什麼樣的困難。
高學歷意味着對薪資的要求不會過低,平均37歲的年齡意味着大部分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從新從一線開始是否能適應996的工做強度。
在中國目前互聯網的狀況下,真的沒太多的優點。
他們曾經都是天之驕子。
Oracle,是僅次於微軟的世界第二大軟件公司,全球最大的企業級軟件公司,有着無比輝煌的過往。
而進入中國的 Oracle,在招開發人員時,曾經「必須是清華北大上交復旦和北郵五所學校讀過本科才能進,可是同時得有碩士學歷。」
裁人消息傳出時候,有朋友就說「北京最大的一個養老院倒了。」
甲骨文公司福利簡直不要太好。
Oracle 公司這兩年的日子確實不太好過,在中國以阿里巴巴爲首推進的去 IOE 化,愈來愈多的互聯網公司開始採用新型的數據庫。
在全球都處於上升期的雲計算業務倒是甲骨文裁人的重災區,甲骨文的雲計算業務幾乎停滯不前,和國內外的雲計算公司相比幾乎能夠忽略不記。
愈來愈多的互聯網公司使用雲服務器,以及雲計算廠商提供的雲數據庫,雲服務器在行業內的不斷推動,Oracle 的劣勢就愈加明顯。
我相信在 Oracle 公司工做的員工,不會看不到這一點。不多有人會主動擁抱變化,貪圖安逸隨波逐流纔是絕大多數人的選擇。
裁人這一天也就來了。
我畢業後的第一份正式工做是外包,那時候我也知道網上都說外包很差,剛畢業的我沒有太多選擇,就去了。
分到部門以後發現有不少同事在這裏已經工做了好幾年,有幾位同事還都是研究生畢業,我在想公司是怎麼忽悠這些人進來的。
外包公司的大部分工做都是沒有技術含量的,作的都是修修補補的工做,同時工做壓力也不小,加班到兩三點也是常事。
工做了9個月以後,我就受不了離職了,同時決定之後不再會踏入外包行業中。
外包公司人員流動比較大,但你會發現總有一些人,能夠一直呆下去。我距離職的那家公司已經快8年了,回去的時候聽朋友說,仍是之前的老同事在裏面工做。
以上絕對不是個例,咱們幾乎能夠在每個公司都發現相似的狀況,總有一批老人呆在公司,職位、薪資、技能幾乎無變化,卻能夠一呆就是六、7年,或者更長。
和上面的 Oracle 公司對比,你說他們安逸嗎?他們一點都不安逸,有的甚至工做強度大、工資也不高,但爲何能夠一直堅持下去呢?
人們在面對新事物的時候,老是下意識的拒絕變化,懼怕變化。
他們在想,反正出去的那些人也混得不咋的;彼此間的的狀況也不同;要不明年不行我就走;再呆最後一年;公司如今福利挺好的,走了惋惜;找不到比如今工做更好的怎麼辦,等等。
年紀越大越但願穩定,越但願穩定越拒絕變化。
其實對於我來說,我是極度喜歡和擁抱變化的一我的,哪怕有時候變得不太好。
最可怕的是,那種一眼能夠看到頭的職場生涯,其實這纔是職場的最大危機。
所謂的穩定、安逸不存在的,短時間的安逸和穩定是一劑職場毒藥,必然會在歷史的線條上給你還回來。
對於咱們這種從底層作起的人來說,應該很是很是的喜歡變化纔對,沒有變化怎麼可能有你的機會,每一次變化就意味着可能會出現的機遇。
擁抱變化、抓住機遇、才能贏得將來。
參考資料:
做者簡介:純潔的微笑,一個有故事的程序員。曾在互聯網金融,第三方支付公司工做,現爲一名自由職業者,和你一塊兒用技術的角度去看這個世界。個人我的微信號 puresmileit,歡迎你們找我聊天,記錄你個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