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傳統銀行與金融科技深度融合,「開放銀行」應運而生, 銀行如何經過科技賦能、構建開放生態來應對新一波的衝擊和挑戰,如何進一步探索將來開放銀行的發展路徑,成爲當下值得探討的話題。國內銀行對什麼是數字化銀行,以及數字化銀行內涵的認識日益清晰。然而知易行難,銀行數字化轉型是一個系統工程,轉型過程當中要統籌規劃和實施。
近日,互聯網銀行架構師魏生博士受邀出席51CTO大咖來了欄目,以互聯網開放銀行的案例,詮釋銀行數字化建設的「兵法體系」。這套方法論爲他獨創,以《孫子兵法》中的道、法、術、器、例對應的哲學層、原則層、方法論層、工具層、案例層等,從不一樣維度、不一樣角度提煉了銀行數字化建設的思考方式和作法,涉及頂層設計、業務戰略、能力建設等領域,以及業務架構、技術架構和關鍵技術運用等方面。
銀行數字化建設的範疇
不一樣人談及銀行數字化都有不一樣的理解,或者從不一樣的角度論述,每每缺少體系化的視角。魏生博士用《銀行數字化戰略地圖》來回答這個問題,以下圖。
一般談到的銀行數字化,通常涉及四個層面的內容:數字化文化層面、數字化應用層面、數字化資產層面和數字化術層面。
銀行數字化須要方法論支持
對銀行數字化有不一樣的視角,天然作法也會不一樣。當前業界更多的是選擇某個特定領域或應用特定技術進行數字化改造和微創新,每每缺少頂層設計,或者認爲,只要用瞭如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就能夠解決業務問題,但每每頭痛治頭腳痛治腳,單兵推動式改革難以取得切實成效!
魏生博士認爲,銀行數字化建設不全是技術導向問題,最須要頂層設計和業務架構規劃,特別應注重系統性、總體性和協同性,所以須要方法論的支持。
下圖爲某銀行數字化建設的頂層設計示例,即圍繞着銀行總體定位(使命)與發展戰略(願景),自頂向下確立建設五大目標與任務、三大業務實施戰略和七大能力體系建設內容。
html
銀行數字化的「兵法體系」
道法術器出自老子《道德經》,道,是規則、天然法則,上乘。法,是方法、法理,中乘。術,是行爲、方式,下乘。器,是產品、工具,是道的法理中進行的一種產出結果。道法術器例五者兼備才能作出最好的銀行數字化建設方法論總結,以下圖。網絡
具體在五個層面,魏生博士對應總結了一系列方法,能夠用「三十六計」中的策略來對應。這些方法在銀行數字化總體規劃和一些具體項目實施過程能夠成爲一種指引,以互聯網開放銀行的案例進行直播講解,更多實踐清單以下列表:架構
道:高層領導在戰略層面有效推進業務轉型工程(宏觀爲例)機器學習
道:網絡金融的角色定位及商業模式(微觀爲例)ide
法:網絡金融的目標市場和方向選擇(微觀爲例)工具
法:網絡金融的市場佈局和產品渠道(微觀爲例)組件化
法:機構職能、產品導向、資源訂價(機制是關鍵)佈局
法:網絡金融產品的研發和銷售協調機制(KPI雙刃劍)學習
法:客戶是誰,在哪,應幹什麼區塊鏈
法:如何開展企業級業務架構規劃及設計
法:持生態圈理念,擁抱開放銀行,服務長尾客羣
法:銀行中臺實現共性服務的抽離和業務能力的共享
法:銀行數字化戰略地圖
具體更多細則內容,請戳連接,觀看視頻:http://aix.51cto.com/activity/10041.html
《嘉賓簡介》
魏生,現任職某銀行總行,負責互聯網銀行業務規劃、創新金融產品設計、銀行互聯網金融平臺項目羣的科技實施等工做。我是所在省的大數據技術標準化委員會專家委員、計算機學會CCF區塊鏈專家委員會委員、世界技能大賽商務軟件解決方案中國技術指導專家、政府信息化項目評審專家庫。
2000年去德國留學,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同時也在多家軟件公司工做。
2008回國後,便一直專一在銀行、上市證券公司、交易所集團、高等院校、政府機構等行業第一線領域從事系統規劃、軟件架構設計、研發管理和研究生教學工做。在交易所工做期間,我參與多家省級交易機構的規劃、申報、組建及實施落地等工做。做爲交易結算融資等金融電子化系統的技術研發負責人,主導了內外部一系列創新技術與軟件系統的自主研發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