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客」一詞,來自於美國俚語「geek」的音譯,通常理解爲性格古怪的人

起源

極客」一詞,來自於美國俚語「 geek」的音譯,通常理解爲性格古怪的人。數學「極客」大可能是指,並不 必定是數學專業但又對數學等技術有狂熱的興趣並投入大量時間鑽研的人。又 譯做奇客」。之前是對那些殘忍的 馬戲表演者和使人厭惡的 不吃煙火食的計算機癖的老式稱謂,用以形容他們的自由思想和 離經叛道計算機 嬉皮士的形象。很長時間在 西方文化裏geek的意思一直偏向鄙意,在PC革命初期,Geek開始衍生爲通常人對電腦 黑客的貶稱,他們具備極高的技術能力,對計算機與網絡的癡迷有時會達到不正常的狀態。但現在,隨着 互聯網的日益普及,那些一直被視爲怪異者的邊緣人物,忽然被歷史之手推向舞臺的中央,轉變成爲社會主流。 Geek們本身卻對「 局外人」身份感到驕傲,像宗教同樣強烈信仰 科技的力量
極客對這個世界的影響,不只侷限在物質層面,崇尚科技、自由和創造力的極客精神正愈來愈成爲這個時代新的意識形態。
隨着極客概念的大衆化,國內出現了更多的響應極客文化,推廣極客概念,追隨極客精神的我的和組織。如極客公園、《Geek》 雜誌、GEAK品牌等。其中GEAK品牌是果殼電子推出的新的品牌,2013年6月17日在北京正式發佈。以追隨極客精神做爲本身的產品指導。這是國內第一家以極客做爲品牌的企業。
GEAK來源於GEEK,a象徵着互聯網時代的@。GEAK品牌表明的是一羣互聯網時代的極客人,並承載了新一代極客人創新將來改變當下的夢想。
發佈GEAK品牌的果殼電子是2009年成立的雲終端公司,是由一羣有理想的年輕人共同成立的企業,以製做將來電子產品爲目標。
「走在將來以前,改變當下生活」是GEAK品牌的精神內涵。基於對前沿技術的敢於嘗試,極客品牌將快速捕捉市場熱點,快速推出超前的硬件和軟件應用,快速實現用戶夢想,賦予產品「將來科技」的特徵。

實例

極客傳奇

  極客傳奇html

在國外廣泛定義Geek是指一些喜於業餘時在電腦網絡上與人交往的人,通常認爲在電腦和網絡上進行生活的人就是Geek現。可是和工做中必須使用電腦的人不一樣,Geek須要把他們的 休閒時間也在電腦中度過,Geek也多是電腦高手也可能不必定是電腦高手,不過大部分都對電腦有莫大的偏心,他們可能會對一切新鮮玩意兒都弄來搞搞。他們天天打開他們的計算機蜂擁進 因特網去追求他們本身的地下文化。Geek是新的精英亞文化羣,是一羣愛好新事物的、以技術爲中心的、同時對社會懷有深入不滿的地下人類。Geek們是那些依靠計算機技術結合成的社會性人羣,他們把大量社交時間花費在電腦網絡上,他們的娛樂是天天處處尋找新奇的東西, 好比各類 軟件書籍MP3電影之類的,他們在各類 BBS裏發表表明我的觀點的帖子,有些高級Geek則以編寫共享軟件爲樂事。
一、 史蒂夫.喬布斯(年齡:56歲 逝世)
事件:在短暫的56歲生命中,這位孤獨的科技先知前後改變了PC產業、數字娛樂產業、音樂產業和出版業。並留下了一家做爲神同樣存在的令消費者頂禮膜拜的高科技公司。
Geek語錄:Stay hungry,Stay foolish
考證:《史蒂夫.喬布斯傳》【美國】沃爾特.艾薩克森著(<Steve Jobs> by Walter Isaacson)中信出版社2011年10月初版)第二章Odd Couple The two Steves中描述說:「高中的最後兩年,喬布斯的心智也快速發展,他發現本身既沉浸在 極客的電子世界中,有喜歡文學和創造性的嘗試。」
二、 比爾·蓋茨(年齡:58歲)
事件: 微軟公司創始人,其發明的 Windows操做系統至今仍然統治着世界上大多數我的、企業和政府的電腦桌面。
Geek語錄:我但願本身有機會編寫更多代碼。我確實是在管閒事。他們不準把我編寫的代碼放入即將發佈的軟件產品中。過去幾年他們一直在這樣作。而我說將加入他們行列,利用週末編寫代碼時,他們顯得很詫異,確實再也不像以往那樣相信個人 編程能力了。
三、 馬克·扎克伯格(年齡:29歲)
事件: Facebook創始人兼CEO。2012年2月份,Facebook提交上市申請,擬融資50億美圓,這是互聯網行業迄今爲止最高的IPO融資新紀錄。按Facebook估值1000億美圓計算,馬克·扎克伯格擁有240億美圓身家,是全球最年輕的鉅富,也是從來全球最年輕的本身開創的億萬富豪。
Geek語錄:今天,咱們的社會走到了新的臨界點。咱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大多數人都可以使用 互聯網手機的時代——它們是分享所思、所感和所爲的基本工具。
四、 拉里·佩奇(年齡:40歲)
事件: 谷歌聯合創始人,現任谷歌CEO兼產品總監。其發明的 PageRank搜索技術在創造了一種顛覆性商業模式的同時,成功地將人類獲取信息的效率大大提升,不亞於發明印刷術。
Geek語錄:我知道這個世界看起來已支離破碎,但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在你的一輩子中能夠瘋狂些,跟隨你的好奇心,積極進取。不要放棄你的夢想。世界須要大家。
五、 許朝軍(年齡:33歲)
事件:16歲進入清華的天才少年,20歲即成爲 ChinaRen網站的創始團隊成員,一路管理 人人網和盛大邊鋒集團,2011年2月本身創辦了 點點網,正低調前行。
Geek語錄:創業公司要有一年成長10倍的勇氣。
六、 王小川(年齡:34歲)
事件: 搜狗公司CEO,在清華大學就讀時就加盟ChinaRen並領頭開發了基於搜索引擎的開放式目錄推廣平臺,以後隨着ChinaRen加入搜狗,領銜開發了搜狗搜索引擎、輸入法、瀏覽器等爲大衆所熟知的產品。
Geek語錄:我問本身,我須要作些什麼,改變些什麼?現在,我有本身的「大計劃」!
七、 程炳皓(年齡:41歲)
事件:2008年,憑藉病毒式傳播營銷和「好友買賣」、「偷菜」等幾款簡單卻能吸引白領的小遊戲,開心網幾乎以一種難以想象的速度躥紅中國互聯網,很快成了中國社交網的主流網站。
Geek語錄:互聯網競爭比之前變得更激烈了,這種危機不只來自競爭,也來自用戶的壓力,用戶比之前更「喜新厭舊,薄情寡義」,這個時候創新更重要了,基於用戶的創新。
「Linux之父」李納斯·託沃茲

  「Linux之父」李納斯·託沃茲程序員

八、 「Linux之父」 李納斯·託沃茲(年齡:44歲)
事件:當今世界最著名的電腦 程序員(程式師)、黑客。現受聘于 開放源代碼開發實驗室(OSDL:Open Source Development Labs, Inc),全力開發 Linux內核。
Geek語錄:「我很懶散,我喜歡受權給其餘人。」
九、顧曉斌 (年齡:38歲)
事件:果殼電子CEO,互聯網雲端硬件專家。對於電子製造業有至關了解。曾爲某音箱品牌提供建議:把音箱前面板向上傾斜15度左右,這個建議幾乎改變了整個桌面音響行業,成爲公認的行業標準。參與推出GEAK(極客)品牌
Geek語錄:一羣瘋子的背後,會有另外一羣瘋子追隨,這羣人在一些人眼裏多是瘋子,但咱們跟隨他們,崇拜他們,願意作他們背後的瘋子,但願我 們將來也能成爲像他們同樣的瘋子,這是咱們的目標。

主要特徵

極客是一羣什麼樣的人?他們大智若愚而富有科學精神,對一切常識的東西自然反感;他們天生熱愛探索和創造,對於跟隨和人云亦云深惡痛絕;他們特立獨行,從不自我設置禁區;他們信仰自由,對於人爲的限制極其不屑並熱衷於挑戰權威;在工做中他們推崇化繁爲簡,相信設計的力量並追求產品美學……
正常人老是以爲geek如此沉迷於虛幻世界中是一件很不理智,極度幼稚的事情,故而看不起geek。Geek們在網上則是稱霸天下, 網絡原是爲交流而製造的工具,Geek們只有在Geek的社會裏纔有本身的活力,Geek們更願意像談論現代神話同樣談論那些超級英雄,而不是議論上週無聊的 足球聯賽裏無聊的比分。geek們在網上 bbs如魚得水,能夠盡情的geek out、交流、發泄、創造、享受着他們本身的狂熱。
他們穿着內衣坐在電腦前,直到凌晨,一如既往;情願坐在電腦前吃方便麪,也不肯出去約會;可以修好任何東西;打字比你思考還快;比和人們在一塊兒花更多的時間上網;不能理解爲何有些人不能從頭至尾裝起一臺完整的電腦來;不相信有圖形的WEB瀏覽-Lynx(Lynx是個純文字 網頁瀏覽器,是在具備強調文字功能的終端上使用的。)始終是最好的選擇,也是惟一的須要;使用文本編輯器-而不是文字處理軟件-來回全部的信件;從不,決不,絕對不穿西裝;相信只有Sucker才付費-免費網絡鏈接,自由 軟件,用 IP打電話。
並非每天坐在電腦前的人就是Geek;一個打字員可能一天八小時都坐在電腦旁,但他可能下班後就變成了一個徘徊在牀和廁所之間的孤獨的普通人,他不是「計算機怪人」,他只是個計算機用戶。大多數Geek都是計算機科技的狂熱愛好者。
Geek的社會實際上是個受教育程度至關高、超信息化的「地下社會」。這個社區可以接受 各類各樣的人,只要這我的可以接入網絡並善於使用它。你沒法僅從外表上來區分一我的是不是Geek。不過Geek和 Nerd不一樣,這也是Geek更有影響力的緣由。Nerd是指技術尖子,讀書狂,不參加社交活動的人。而Geek把本身定義爲不止是一個技術人員或者電子熱愛者,他們有本身更高的理想,但願創立一個更爲理想的社會,若是不是在目前的現實生活中,也至少要在 Internet上。他們把Internet視爲他們的世界,普通人很難進入的世界。他們試圖保護這個「純潔」的新世界,他們反抗任何商業性的東西進入,他們的目標可能就是一個 信息絕對自由的電子空間。Geek們思想開放,對於「非標準」的生活方式充滿敬意。
從2010年左右起,Geek一詞開始引入到法語中,在法國年輕人中開始流行,除了指一個技術人員或者電子熱愛者,也指代了一些喜愛電子遊戲,並沉迷於網絡中的「宅男」。
Geek信條:須要的是原創和新奇,盲目的跟從和愚昧是不可原諒的

編輯本段級別範例

入門Geek

小時候就喜歡把東西拆了,但願知道其工做原理;對於 電子設備一直有興趣;對電視遙控器感到很是好奇;可以對家裏的VCR編程(定時錄像等);喜歡自學使用各類東西;對於學校提供的電腦上機時間老是感受不夠。

中級Geek

喜歡告訴別人你昨晚如何用了3個小時搜索 WEB;有一些朋友會一直問你有關 電子的任何問題,並且相信你給出的任何答案;已經寫出了你本身的電腦程序;使用Notepad或者VI寫一些回信; 知道如何使用 文本編輯器編寫HTML;歷來不關電腦。

高級Geek

喜歡告訴別人你是如何成功的啓動了計算機,或者,從新給遙控器編程;不相信任何電子設備的使用手冊;相信任何東西都能被修好;購買昂貴的電子玩具,以期可以把它和其餘設備結合起來,可是每每拔苗助長;知道從註冊 域名Internet如何工做的全部知識;你的電腦的顯示器比你的電視機的屏幕還大(若是你有電視機的話);有超過一臺的 電腦,並且都一直開着;家裏有 局域網

超級Geek

相信科技的力量,追求新鮮與熱辣的科技;用不完的想象力與超高的動手能力;對知識有一種源自心裏的渴望同時可以快速的分析新的信息,找到其中關鍵的或者對本身有影響的部分並進行實際應用。
GEEK不僅僅是電腦方面的,GEEK無所不在。

編輯本段極客簡史

正如Geek的原意本是指代一羣行爲反常、怪異的人同樣,當極客這一羣體最初出現時,他們很難被當時社會的主流所接受。在 計算機文化剛剛興起的時期,黑客一度被媒體妖魔化爲破壞脆弱的計算機系統的洪水猛獸。
事實上,從最先一批 黑客開始,極客這一羣體就近乎偏執地追求破解並與所謂的版權法案水火不容。儘管大公司聲稱爲了尊重知識產權防止盜版而禁用了複製技術,可是在黑客們看來,這就意味着他們的創新被加上了枷鎖,他們的第一反應天然是如何打開這把鎖。
只有深刻了解當前的技術,極客們纔可以構建下一代技術,知識產權的擁有者也許會說這些他們本身就能作到,可是縱觀計算機工業的歷史,推進變革的新技術每每是由那些不安分的外部人員所開發的。
這也成爲持續20多年的轟轟烈烈的開源軟件運動的邏輯起始點。早期的極客們確實大可能是 原教旨主義的黑客,他們近乎偏執地追求信息的絕對自由,可是隨着互聯網由工具化向商業化的演進,極客這一律念正變得愈來愈寬泛。
讓極客從一個狹小的技術圈子轉變爲數百億美圓的巨大產業還要得益於比爾·蓋茨在商業上的成功。不少人認爲他是有史以來最優秀的代碼編寫者,可是比起編程技術,蓋茨更大的貢獻則是將一個鮮爲人知的職業變成了全球性的經濟和文化力量,並得到了金錢、影響力和聲望。
也正是從微軟崛起開始,互聯網商業浪潮風起雲涌,無數天才極客們有機會走出本身狹小的電腦屋進入到商業化的軟件公司和更多志同道合的高手一塊兒工做。在技術以外,他們開始受到商業文化的薰陶,同時海量的商業機會激發着極客們的創造力,他們的世界開始再也不只是0和1所構建的代碼之城,更多人則選擇在時機成熟時去創業,這也帶動了技術商業的蓬勃發展。
當技術與商業開始緊密融合,極客便開始出現不一樣以往的形態。新一代的極客們和那些 原教旨主義的黑客們開始有了區別:他們生長在並不那麼邊緣化的成長環境,他們受着更多的商業薰陶,比起單打獨鬥,他們更擅長整合資源;比起前輩們的偏執,他們會尋找更加務實的解決辦法。可是他們也繼承了傳統極客身上最重要的基因——改變世界的使命感和對科技力量的絕對信仰。
例如,按照傳統的標準,喬布斯其實算不上是一個標準的極客——他甚至都不是編程高手,和傳統極客們追求絕對自由的理想主義相比,更加劇視控制和邊界的喬布斯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可是在經歷少年得志——被放逐——王者歸來的人生歷練以後,喬布斯更懂得在技術的理想主義和商業的有效路徑之間尋求完美的平衡,它的產品爲人追捧正是由於他用科技之美來詮釋產品,將技術、設計和營銷等諸多元素都作到了極致,喬布斯幾乎歷來不將改變世界掛在嘴上,可是沒有人懷疑喬布斯爲商業乃至人類生活帶來的深遠影響。
若是說喬布斯經過開發蘋果讓追求極致成爲一種美學的話,谷歌的兩個創始人佩奇和布林則表明着極客羣體強烈的信仰。谷歌天生就不僅是一家搜索公司,而是一直堅持着本身對世界的理解——打破一切信息的阻礙。從智能翻譯技術的開發到將全球的圖書館數字化、再到爲盲人開發專用的互聯網站點,谷歌體現着利用信息技術 橫掃一切捨我其誰的氣勢。更重要的是,對於其所信奉的「不做惡」的價值觀,谷歌從不妥協,爲了信息的自由流動理想甚至不惜在一些國家和地區與當地政府交惡而放棄巨大的商業利益。
你會發現,咱們今天所處的這個世界絕大多數精彩都是被各式各樣的極客們所塑造的,傳統商業社會愈來愈多的東西開始被極客精神所影響,從電子產品、手錶到汽車,從信息獲取方式到與別人溝通語言,科技和追求完美的思潮漸成時尚,而極客此時與其說是一個小衆羣體的名片,不如說是這個被科技所重塑的商業時代的意識形態。
在國外,Geek伴隨着電腦和 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呈現出與科技高度結合的特徵,這些Geek通常是受過教育的、知識豐富的 小羣體。由於這種技術Geek的風行,在上個世紀的最後2、三十年中,許多與電腦和互聯網相關的技術或商業傳奇都刻下了Geek的烙印,好比 微軟的Bill Gates、好比Linux之父Linus Torvalds等等。
Wikipedia( 維基百科)堪稱一部 網絡時代的超級知識寶典,它對Geek的定義已經逐漸從早期癡迷 技術發展到如今癡迷於與技術、想象力、創造力相關的一切活動,這也許和它的 創始人也自稱爲Geek有關。維基的定義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國外「羣衆」意識的變化,那就是Geek再也不特指某種技術天才或技術鬼才,他們再也不自我封閉、遊離於主流人羣以外,而是用技術手段、創新能力和源源不斷的想象力不斷地將更新更好的生活方式、娛樂方式推向高潮、推向頂點。
無論是看的 Youtube( Chad Hurley)、玩的DoomIII(John Carmack)、聽的 Napster( Shawn Fanning), 都詮釋了新一代Geek的生存狀態,那就是你能夠不玩,玩就要玩到最好。
另:如今PC界也將一些類「 黑客」的電腦安全高手稱爲極客。 美國戰略司令部所組建的黑客部隊中就有很多人是極客。

編輯本段改變世界

想象一下:若是20年後讓如今的孩子們回憶本身的童年,他們會記起什麼?
也許他們中的不少人在童年時就用,iPad學會了閱讀和遊戲,到了入學的年齡便開始利用搜索引擎尋找所需的知識, 經過Facebook等社交網絡擴展和維護本身的社交關係,他們在被數字化全面改造的客廳中樂此不疲。即使是出門,隨身攜帶的智能終端足以保證他們隨時在線。若是說咱們這一代仍是是 數字移民的話,他們則是數字時代徹徹底底的原住民,從他們記事起的玩具到學習所用的工具再到身邊種種讓他們以爲新奇好玩的東西,大都是拜極客們所賜。
其實縱觀過去200多年人類的文明史,每一次大的進步背後都是不一樣的力量在推進着,煤炭、貿易、石油、金融和IT分別在不一樣時期充當了人類文明發展的引擎。
豐富的煤炭資源爲英國帶來了蒸汽機革命的基礎;世界範圍內貿易的發展和不平衡造就了現在的發達國家和一二次世界大戰;對石油資源的爭奪引起了5次中東戰爭而且由此引起的石油危機也加速了佈雷頓森林體系的解體;繼石油以後,20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金融業成爲人類文明新的引擎,投資銀行業開始被認爲是值得選擇的就業去向,吸引了大批諸如哈佛大學商學院畢業的精英。而在今天,隨着計算機技術進步而伴生的 極客文化正在全面接管這個世界。
回顧歷史上那些影響世界的商業鉅子便更能體會時勢造英雄的含義。19世紀末是全球範圍內交通和能源大發展的時期,那個時代最赫赫有名的商業巨人是洛克菲勒和卡內基,前者因壟斷着石油而富甲天下,後者則藉助美國鐵路革命的東風成爲鋼鐵大王。在他們的時代,誰掌控者資源誰就主導了商業。
20世紀前期的亨利·福特則是伴隨汽車工業的興起而聲名鵲起,福特所處的時代基礎交通網已經基本成型,汽車開始走入普通百姓家,相對於上一代企業家宏觀的視野,福特那一代人更加關注服務好做爲個體的人,並與GE、西門子一道引領了20世紀前半葉的以汽車、飛機、電器爲表明的製造業大發展。
二戰後相對和平的環境和全球範圍內自由貿易風潮爲現代化的貿易,尤爲是面向消費者的零售業的繁榮提供了土壤。這個時代商業的佼佼者是沃爾瑪的創始人 山姆·沃爾頓,和他類似的還有肯德基和麥當勞的 掌舵者,藉助全球化經過 連鎖經營的方式他們將小小的餐館和超市開遍全世界。
貿易的繁榮帶動了金融業的發展,20世紀70年代以後,華爾街的影響力與日俱增,20世紀80年代開始,哈佛商學院等名校最優秀的畢業生都選擇了進入金融行業,投資銀行家、證券公司高管成了無數人羨慕的對象,「股神」巴菲特的影響力更是世人皆知,2008年從未涉足實業的巴菲特居然超越比爾·蓋茨成爲世界首富,這也成爲金融業主導世界的標誌性時刻。
2008年因次貸問題引起的金融危機讓延續近40年的「華爾街神話」開始被從新審視,光鮮的華爾街開始被愈來愈多人指責爲貪婪、寄生蟲——這背後也折射出商業思潮的變化:文明的進步最終依靠的決定力量應該是實體經濟,而實體經濟持續發展則必須依賴科技不斷的創新,而不是僅僅盯着K線圖玩一些數字遊戲。
信息時代開啓了人類社會演進的新階段,信息和信息技術做爲新的資源和工具讓不少極客得以跳出傳統商業的路徑依賴。這個時代的成功者身上將和傳統的商業鉅子有着更加明顯的區別:他們也許不夠穩重、不夠圓滑、甚至不像他們前輩那樣在複雜的社交關係和資源圈子面前遊刃有餘,可是他們必須具備 聰明的大腦和極強的開創性,他們是從新定義商業規則的一代,近乎偏執地追求完美,不斷創新的能力將使他們登上商業世界的頂峯。
這也讓天生熱愛科技創新的極客們開始成爲後金融危機時代世界的主導,極客精神成了文明繼續發展的新的發動機。
2008年出身草根的參議院奧巴馬當選美國總統,在他的競選資金中,超過85%經過網絡募集,當藉助剛剛興起的Facebook平臺,奧巴馬得到了200萬好友,他也被稱爲歷史上第一個互聯網總統。2011年,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強勢推出美國國家互聯網戰略,將鼓勵互聯網創新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但願藉此帶動美國走出金融危機。
而這個時代商業上最有影響的人一樣有着鮮明的極客氣質。2011年,蘋果成爲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而在這份全球最值錢的公司榜單中,谷歌、微軟、亞馬遜、Facebook這些科技創新公司隨處可見;這個時代的商業偶像從喬布斯到 佩奇,從 布林再到扎克伯格,他們和歷史上的商業巨人相比更加信仰科技的力量,而對於改變世界有一種捨我其誰的抱負。而商業的成功是其實現這個目標的必須路徑和某種程度上的副產品。
例如,早在Facebook創立初期,扎克伯格就和他的夥伴們大膽宣稱「讓咱們共同創建持久的文化價值,而且爲了從前人手中接管這個世界而盡心盡力」。在2007年的「Facebook社交廣告營銷大會」上,扎克伯格就開門見山地談道「每個百年,人類社會的媒體形態都會迎來巨大變化」,在他看來,在這個千載難逢的巨大變革面前,Facebook的使命當仁不讓。
這種改變世界的巨大抱負也潛移默化地影響着這一代極客們的生活方式。縱觀這羣科技極客們的興趣愛好,他們當中不多有人熱衷於享受豪華的私人飛機, 奢侈的遊艇和香菸美酒,他們大都是牛仔褲加運動鞋的簡單裝扮,儘管身家數億卻在生活中如清教徒般樸素,惟一讓他們沉迷的彷佛只有對世界的改變。
這羣人的終極目標和永恆動力再也不僅僅是實現財務增加,而是對世界的深入改變,商業的成功是實現其理想的必要手段而絕非所有。做爲開創性的一代,他們只是原有秩序的打破者,這種使命感帶來的創新的顛覆也正是極客們能在新世界中創造出奇蹟的核心。
這種極客氣質正在重塑着許多傳統行業,從零售到汽車再到房地產,愈來愈多的人開始積極的擁抱技術商業大潮,開始用自我顛覆的方式接受極客精神。對於許多人來講,他們也許並不懂得如何編程,可是當他們將把目光再也不侷限在財務報表中,在心裏深處信仰科技的力量,用不斷的創新去讓本身的生意和世界更好一點的時候,他們已經走在了通往極客的路上。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