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 瀏覽器告知服務器:只 獲取 頁面上的信息併發給我。這是最經常使用的方法。 POST: 瀏覽器告訴服務器:想在 URL 上 發佈 新信息。而且,服務器必須確保數 據已存儲且僅存儲一次。這是 HTML 表單一般發送數據到服務器的方法。
請求上下文:flask
from flask import request @app.route('/useragent/') def userAgent(): user_agent = request.headers.get('User-Agent') return '<p>Your browser is %s</p>' % user_agent
程序上下文:瀏覽器
from flask import current_app # print('current_app.name:',current_app.name) app_ctx = app.app_context() app_ctx.push() current_app.name app_ctx.pop()
沒激活程序上下文以前就調用 current_app.name 會致使錯誤,但推送完上下文 以後就能夠調用了。 注意,在程序實例上調用 app.app_context() 可得到一個程序上下文。也就是說, 有兩種方式來建立程序上下文: 1.第一種是隱式的:不管什麼時候當一個請求上下文被壓棧時, 若是有必要的話一個程 序上下文會被一塊兒建立。因爲這個緣由,你能夠忽略程序上下文的存在,除非你需 要它。
第二種是顯式地調用 app_context() 方法:服務器
from flask import Flask, current_app app = Flask(__name__) with app.app_context(): # within this block, current_app points to app. print current_app.name
Flask 調用視圖函數後,會將其返回值做爲響應的內容。cookie
@app.route('/') def index(): return '<h1>Bad Request</h1>', 400
視圖函數返回值即爲響應併發
若是不想返回一個元組,Flask視圖函數還能夠返回Response對象。make_response()
函數可接受一或多個參數(和視圖函數的返回值同樣),並返回一個 Response 對
象。有時咱們須要在視圖函數中進行這種轉換,而後在響應對象上調用各類方法,
進一步設置響應。下例建立了一個響應對象:app
from flask import make_response @app.route('/response/') def response(): resp = make_response('<h1>Bad Request</h1>',400) return resp
響應的兩種方法: 函數
視圖函數直接返回一個元組 (response, status, headers)this
視圖函數返回一個make_resonse()函數產生的響應對象code
cookies的操做:對象
經過請求對象的 cookies 屬性來訪問 Cookies。(請求對象的 cookies 屬性是一個
內容爲客戶端提交的全部 Cookies 的字典。)
經過響應對象的set_cookie方法來設置 Cookies。
@app.route('/cookie/') def cookie(): resp = make_response('set cookie') resp.set_cookie('name','myname') return resp
請求鉤子使用修飾器實現。 Flask 支持如下 4 種鉤子:
• before_first_request:註冊一個函數,在處理第一個請求以前運行。 • before_request:註冊一個函數,在每次請求以前運行。 • after_request:註冊一個函數,若是沒有未處理的異常拋出,在每次請求以後運行。 • teardown_request:註冊一個函數,即便有未處理的異常拋出,也在每次請求以後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