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ghtGBM算法(轉載)

原文:https://blog.csdn.net/niaolianjiulin/article/details/76584785 python

前者的含義是輕量級,GBM:梯度上升機。算法

相較於xgboost:數組

  • 更快的訓練效率多線程

  • 低內存使用學習

  • 更高的準確率優化

  • 支持並行化學習.net

  • 可處理大規模數據

xgboost的缺點:線程

每輪迭代時,都須要遍歷整個訓練數據屢次。若是把整個訓練數據裝進內存則會限制訓練數據的大小;若是不裝進內存,反覆地讀寫訓練數據又會消耗很是大的時間。blog

預排序方法(pre-sorted):首先,空間消耗大。這樣的算法須要保存數據的特徵值,還保存了特徵排序的結果(例如排序後的索引,爲了後續快速的計算分割點),這裏須要消耗訓練數據兩倍的內存。其次時間上也有較大的開銷,在遍歷每個分割點的時候,都須要進行分裂增益的計算,消耗的代價大。排序

對cache優化不友好。在預排序後,特徵對梯度的訪問是一種隨機訪問,而且不一樣的特徵訪問的順序不同,沒法對cache進行優化。同時,在每一層長樹的時候,須要隨機訪問一個行索引到葉子索引的數組,而且不一樣特徵訪問的順序也不同,也會形成較大的cache miss。

LightGBM特色:

  • 基於Histogram的決策樹算法

  • 帶深度限制的Leaf-wise的葉子生長策略

  • 直方圖作差加速

  • 直接支持類別特徵(Categorical Feature)

  • Cache命中率優化

  • 基於直方圖的稀疏特徵優化

  • 多線程優化

Histogram算法

直方圖算法的基本思想:先把連續的浮點特徵值離散化成k個整數,同時構造一個寬度爲k的直方圖。遍歷數據時,根據離散化後的值做爲索引在直方圖中累積統計量,當遍歷一次數據後,直方圖累積了須要的統計量,而後根據直方圖的離散值,遍歷尋找最優的分割點。

帶深度限制的Leaf-wise的葉子生長策略

Level-wise過一次數據能夠同時分裂同一層的葉子,容易進行多線程優化,也好控制模型複雜度,不容易過擬合。但實際上Level-wise是一種低效算法,由於它不加區分的對待同一層的葉子,帶來了不少不必的開銷,由於實際上不少葉子的分裂增益較低,不必進行搜索和分裂。

Leaf-wise則是一種更爲高效的策略:每次從當前全部葉子中,找到分裂增益最大的一個葉子,而後分裂,如此循環。所以同Level-wise相比,在分裂次數相同的狀況下,Leaf-wise能夠下降更多的偏差,獲得更好的精度。

Leaf-wise的缺點:可能會長出比較深的決策樹,產生過擬合。所以LightGBM在Leaf-wise之上增長了一個最大深度限制,在保證高效率的同時防止過擬合。

主要參數:

(1)num_leaves

LightGBM使用的是leaf-wise的算法,所以在調節樹的複雜程度時,使用的是num_leaves而不是max_depth。

大體換算關係:num_leaves = 2^(max_depth)

(2)樣本分佈非平衡數據集:能夠param[‘is_unbalance’]=’true’

(3)Bagging參數:bagging_fraction+bagging_freq(必須同時設置)、feature_fraction

(4)min_data_in_leaf、min_sum_hessian_in_leaf

model_lgb = lgb.LGBMRegressor(
        boosting_type='dart',n_estimators=15000,num_leaves=100,max_depth=12)
#                          n_estimators=39000,
#                          reg_lambda=0.01,
#                          max_depth=16,
#                          min_child_weight=0.001,
#                          reg_alpha=0.01,
#                          colsample_bytree=0.85,
#                          min_child_samples=24,
#                          max_bin = 500,
#                          num_leaves = 45)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