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ync簡介node
rsync,remote synchronize顧名思意就知道它是一款實現遠程同步功能的軟件,它在同步文件的同時,能夠保持原來文件的權限、時間、軟硬連接等附加信息。rsync是用 「rsync 算法」提供了一個客戶機和遠程文件服務器的文件同步的快速方法,並且能夠經過ssh方式來傳輸文件,這樣其保密性也很是好,另外它仍是免費的軟件。算法
地址:http://rsync.samba.org/ftp/rsync/src/shell
安裝
vim
CentOS系統默認已經安裝rsyncbash
[root@localhost ~]# rpm -qa|grep -i rsync rsync-3.0.6-12.el6.x86_64 [root@localhost ~]# rpm -e --nodeps $(rpm -qa|grep -i rsync) [root@localhost ~]# rpm -qa|grep -i rsync [root@localhost ~]# cd /usr/local/src/ [root@localhost src]# tar -zxvf rsync-3.1.2.tar.gz #yum install -y rsync [root@localhost src]# cd rsync-3.1.2 [root@localhost rsync-3.1.2]# ./configure --prefix=/app/rsync [root@localhost rsync-3.1.2]# make && make install
配置服務器
同步目的端須要配置,數據源端無需配置。app
[root@localhost rsync-3.1.2]# vim /etc/rsyncd.conf [global] #全局配置 uid = nobody gid = nobody use chroot = no timeout =300 port = 873 max connections = 30 pid file = /var/runn/rsyncd.pid lock file = /var/runn/rsync.lock log file = /var/log/rsyncd.log log format = %t %a %u %m %f %b #日誌的格式 %h 遠程主機名 %a 遠程IP地址 %l 文件長度字符數 %p 該次rsync會話的進程id %o 操做類型:"send"或"recv" %f 文件名 %P 模塊路徑 %m 模塊名 %t 當前時間 %u 認證的用戶名(匿名時是null) %b 實際傳輸的字節數 %c 當發送文件時,該字段記錄該文件的校驗碼 默認log格式爲:"%o %h [%a] %m (%u) %f %l",通常來講,在每行的頭上會添加"%t [%p] " [app_rsync_server] # 要同步的模塊名 path = /app/rsync_server comment = server #這個名名稱無所謂 read only = no # no客戶端可上傳文件,yes只讀 write only = no # no客戶端可下載文件,yes不能下載 list = no #是否提供資源列表 ignore errors #忽略一些無關的IO錯誤 hosts allowd = 10.15.43.0/24 #多個IP或網段須要用空格隔開,「*」則表示全部,默認是容許全部主機鏈接 hosts deny = * auth users = rsync #登錄系統使用的用戶名,沒有默認爲匿名 secrets file = /etc/rsyncd.secret #密碼文件存放的位置 [root@localhost rsync-3.1.2]# vim /etc/rsyncd.secret rsync:123456 [root@localhost rsync-3.1.2]# chmod 600 /etc/rsyncd.secret
ignore errorsssh
這個選項最好加上,不然再不少crontab的時候每每發生錯誤你也未可知,由於你不可能每天去看每時每刻去看log,不加上這個出現錯誤的概率相對會很高,由於任何大點的項目和系統,磁盤IO都是一個瓶頸。異步
啓動與關閉socket
daemon方式啓動
[root@localhost rsync-3.1.2]# /app/rsync/bin/rsync --daemon --config=/etc/rsyncd.conf [root@localhost rsync-3.1.2]# netstat -anotp|grep :873 tcp 0 0 0.0.0.0:873 0.0.0.0:* LISTEN 9622/rsync off (0.00/0/0) tcp 0 0 :::873 :::* LISTEN 9622/rsync off (0.00/0/0) [root@localhost rsync-3.1.2]# pkill rsync [root@localhost rsync-3.1.2]# netstat -anotp|grep :873 [root@localhost rsync-3.1.2]#
利用xinetd控制rsync啓動
[root@localhost rsync-3.1.2]# vim /etc/xinetd.d/rsync # default: off # description: The rsync server is a good addition to an ftp server, as it \ # allows crc checksumming etc. service rsync { disable = no #將yes改成no flags = IPv6 socket_type = stream wait = no user = root server = /app/rsync/bin/rsync #修改成rsync程序路徑 server_args = --daemon log_on_failure += USERID } [root@localhost rsync-3.1.2]# /etc/init.d/xinetd restart
客戶端配置和測試
客戶端(數據源端)無需配置rsync配置文件/etc/rsyncd.conf,只須要安裝並啓動rsync和建一個和服務端同樣的密碼的密碼文件
客戶端
[root@localhost ~]# yum -y install rsync xinetd [root@localhost ~]# vim /etc/xinetd.d/rsync service rsync { disable = no #修改成no flags = IPv6 socket_type = stream wait = no user = root server = /usr/bin/rsync server_args = --daemon log_on_failure += USERID } [root@localhost ~]# echo 123456 > /etc/rsyncd.secret [root@localhost ~]# chmod 600 /etc/rsyncd.secret [root@localhost rsync_client]# touch file{1..8} [root@localhost rsync_client]# rsync -avH --port=873 --progress --delete /app/rsync_client/ rsync@10.15.43.100::app_rsync_server --password-file=/etc/rsyncd.secret sending incremental file list ./ file1 0 100% 0.00kB/s 0:00:00 (xfer#1, to-check=7/9) file2 0 100% 0.00kB/s 0:00:00 (xfer#2, to-check=6/9) file3 0 100% 0.00kB/s 0:00:00 (xfer#3, to-check=5/9) file4 0 100% 0.00kB/s 0:00:00 (xfer#4, to-check=4/9) file5 0 100% 0.00kB/s 0:00:00 (xfer#5, to-check=3/9) file6 0 100% 0.00kB/s 0:00:00 (xfer#6, to-check=2/9) file7 0 100% 0.00kB/s 0:00:00 (xfer#7, to-check=1/9) file8 0 100% 0.00kB/s 0:00:00 (xfer#8, to-check=0/9) sent 404 bytes received 163 bytes 1134.00 bytes/sec total size is 0 speedup is 0.00 [root@localhost rsync_client]#
Rsync參數:
-v, --verbose 詳細模式輸出
-q, --quiet 精簡輸出模式
-c, --checksum 打開校驗開關,強制對文件傳輸進行校驗
-a, --archive 歸檔模式,表示以遞歸方式傳輸文件,並保持全部文件屬性,等於-rlptgoD
-r, --recursive 對子目錄以遞歸模式處理
-R, --relative 使用相對路徑信息
-b, --backup 建立備份,也就是對於目的已經存在有一樣的文件名時,將老的文件從新命名爲~filename。可使用--suffix選項來指定不一樣的備份文件前綴。
--backup-dir 將備份文件(如~filename)存放在在目錄下。
-suffix=SUFFIX 定義備份文件前綴
-u, --update 僅僅進行更新,也就是跳過全部已經存在於DST,而且文件時間晚於要備份的文件。(不覆蓋更新的文件)
-l, --links 保留軟鏈結
-L, --copy-links 想對待常規文件同樣處理軟鏈結
--copy-unsafe-links 僅僅拷貝指向SRC路徑目錄樹之外的鏈結
--safe-links 忽略指向SRC路徑目錄樹之外的鏈結
H, --hard-links 保留硬鏈結
-p, --perms 保持文件權限
-o, --owner 保持文件屬主信息
-g, --group 保持文件屬組信息
-D, --devices 保持設備文件信息
-t, --times 保持文件時間信息
-S, --sparse 對稀疏文件進行特殊處理以節省DST的空間
-n, --dry-run現實哪些文件將被傳輸
-W, --whole-file 拷貝文件,不進行增量檢測
-x, --one-file-system 不要跨越文件系統邊界
-B, --block-size=SIZE 檢驗算法使用的塊尺寸,默認是700字節
-e, --rsh=COMMAND 指定使用rsh、ssh方式進行數據同步
--rsync-path=PATH 指定遠程服務器上的rsync命令所在路徑信息
-C, --cvs-exclude 使用和CVS同樣的方法自動忽略文件,用來排除那些不但願傳輸的文件
--existing 僅僅更新那些已經存在於DST的文件,而不備份那些新建立的文件
--delete 刪除那些DST中SRC沒有的文件
--delete-excluded 一樣刪除接收端那些被該選項指定排除的文件
--exclude-from=文件名 排除文件中指定模式的文件,不傳送,一行一個目錄,使用相對路徑
--delete-after 傳輸結束之後再刪除
--ignore-errors 及時出現IO錯誤也進行刪除
--max-delete=NUM 最多刪除NUM個文件
--partial 保留那些因故沒有徹底傳輸的文件,以是加快隨後的再次傳輸
--force 強制刪除目錄,即便不爲空
--numeric-ids 不將數字的用戶和組ID匹配爲用戶名和組名
--timeout=TIME IP超時時間,單位爲秒
-I, --ignore-times 不跳過那些有一樣的時間和長度的文件
--size-only 當決定是否要備份文件時,僅僅察看文件大小而不考慮文件時間
--modify-window=NUM 決定文件是否時間相同時使用的時間戳窗口,默認爲0
-T --temp-dir=DIR 在DIR中建立臨時文件
--compare-dest=DIR 一樣比較DIR中的文件來決定是否須要備份
-P 等同於 --partial
--progress 顯示備份過程
-z, --compress 對備份的文件在傳輸時進行壓縮處理
--exclude=PATTERN 指定排除不須要傳輸的文件模式
--include=PATTERN 指定不排除而須要傳輸的文件模式
--exclude-from=FILE 排除FILE中指定模式的文件
--include-from=FILE 不排除FILE指定模式匹配的文件
--version 打印版本信息
--address 綁定到特定的地址
--config=FILE 指定其餘的配置文件,不使用默認的rsyncd.conf文件
--port=PORT 指定其餘的rsync服務端口
--blocking-io 對遠程shell使用阻塞IO
-stats 給出某些文件的傳輸狀態
--progress 在傳輸時現實傳輸過程
--log-format=formAT 指定日誌文件格式
--password-file=FILE 從FILE中獲得密碼
--bwlimit=KBPS 限制I/O帶寬,KBytes per second
-h, --help 顯示幫助信息
錯誤
@ERROR: Unknown module 'app_rsync_server'
rsync error: error starting client-server protocol (code 5) at main.c(1503) [sender=3.0.6]
檢查/etc/rsyncd.conf文件中hosts allowd項,刪除了hosts deny項重啓後恢復
inotify簡介
Inotify是一種強大的、細粒度的、異步的文件系統事件監控機制,Linux內核從2.6.13起,加入了對Inotify的支持,inotify-tools是用c編寫的,除了要求內核支持inotify外,不依賴於其餘。inotify-tools提供兩種工具,一是inotifywait,它是用來監控文件或目錄的變化,二是inotifywatch,它是用來統計文件系統訪問的次數。經過Inotify能夠監控文件系統中的添加、刪除、修改、移動等各類事件.
安裝
見CentOS6.8使用Rsync+Inotify-tools實現數據實時同步
配置
Rsync+Inotify-tools實現數據實時同步實現經過腳原本實現
[root@localhost inotify]# cat rsync.sh #!/bin/bash src_dir="/app/rsync_server/" dst_dir="app_rsync_client" exclude_dir="/app/inotify/exclude.list" rsync_user="rsync" rsync_passwd="/etc/passwd.txt" dst_ip="10.15.43.228 10.10.2.84" rsync_command(){ rsync -avH --port=873 --progress --delete --exclude-from=$exclude_dir $src_dir $rsync_user@$ip::$dst_dir --password-file=$rsync_passwd } for ip in $dst_ip;do rsync_command done /app/inotify/bin/inotifywait -mrq --timefmt '%d/%m/%y %H:%M' --format '%T %w%f%e' -e close_write,modify,delete,create,attrib,move $src_dir \ | while read file;do for ip in $dst_ip;do rsync_command echo "${file} was rsynced" >> /tmp/rsync.log 2>&1 done done [root@localhost inotify]# chmod +x rsync.sh [root@localhost inotify]# touch /app/inotify/exclude.list [root@localhost inotify]# vim /etc/rc.d/rc.local nohup /bin/sh /app/inotify/rsync.sh & [root@localhost inotify]# nohup /bin/sh /app/inotify/rsync.sh &
inotifywait
語法:
inotifywait [-hcmrq] [-e ] [-t ] [--format ] [--timefmt ] [ ... ]
參數:
-h,--help輸出幫助信息
@排除不須要監視的文件,能夠是相對路徑,也能夠是絕對路徑。
--fromfile 從文件讀取須要監視的文件或排除的文件,一個文件一行,排除的文件以@開頭。
-m, --monitor保持一直監聽,無限期地執行。默認的行爲是接收到一個事情後當即退出。
-d, --daemon跟--monitor同樣,除了是在後臺運行,須要指定--outfile把事情輸出到一個文件。也意味着使用了--syslog。
-o, --outfile 輸出事情到一個文件而不是標準輸出。
-s, --syslog輸出錯誤信息到系統日誌
-r, --recursive監視一個目錄下的全部子目錄。
-q, --quiet指定一次,不會輸出詳細信息,指定二次,除了致命錯誤,不會輸出任何信息。
--exclude 正則匹配須要排除的文件,大小寫敏感。
--excludei 正則匹配須要排除的文件,忽略大小寫。
-t , --timeout 設置超時時間,若是爲0,則無限期地執行下去。
-e , --event 指定監視的事件。
-c, --csv輸出csv格式。
--timefmt 指定時間格式,用於--format選項中的%T格式。
"%」後面的大小寫表明不一樣的格式,如%y表示2位的年,%Y表示4位的年
%y年 %m月 %d日 %H小時 %M分鐘 %S 秒
--format 指定輸出格式。
%w 表示發生事件的目錄
%f 表示發生事件的文件
%e 表示發生的事件
%Xe 事件以「X"分隔
%T 使用由--timefmt定義的時間格式
inotifywatch
語法:
inotifywatch [-hvzrqf] [-e ] [-t ] [-a ] [-d ] [ ... ]
參數:
-h, --help輸出幫助信息
-v, --verbose輸出詳細信息
@排除不須要監視的文件,能夠是相對路徑,也能夠是絕對路徑。
--fromfile 從文件讀取須要監視的文件或排除的文件,一個文件一行,排除的文件以@開頭。
-z, --zero輸出表格的行和列,即便元素爲空
--exclude 正則匹配須要排除的文件,大小寫敏感。
--excludei 正則匹配須要排除的文件,忽略大小寫。
-r, --recursive監視一個目錄下的全部子目錄。
-t , --timeout 設置超時時間
-e , --event 監聽指定的事件。
-a , --ascending 以指定事件升序排列。
-d , --descending 以指定事件降序排列。
可監聽事件
access文件讀取
modify文件更改。
attrib文件屬性更改,如權限,時間戳等。
close_write以可寫模式打開的文件被關閉,不表明此文件必定已經寫入數據。
close_nowrite以只讀模式打開的文件被關閉。
close文件被關閉,無論它是如何打開的。
open文件打開。
moved_to一個文件或目錄移動到監聽的目錄,即便是在同一目錄內移動,此事件也觸發。
moved_from一個文件或目錄移出監聽的目錄,即便是在同一目錄內移動,此事件也觸發。
move包括moved_to和 moved_from
move_self文件或目錄被移除,以後再也不監聽此文件或目錄。
create文件或目錄建立
delete文件或目錄刪除
delete_self文件或目錄移除,以後再也不監聽此文件或目錄
unmount文件系統取消掛載,以後再也不監聽此文件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