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以紙幣印刷爲核心業務的機構來講,惡性通貨膨脹無疑是生意最好的時候,而數字交易則是最大的敵人。程序員
最近哪類企業的日子最難過?紙幣印刷廠。雖然美國財政部下轄的雕刻與印刷局正一刻不停地發鈔,但在世界上的其餘大部分地區(從亞美尼亞到祕魯,再到泰國與斯威士蘭)的紙幣印刷實際上都是由少數幾家企業負責的。算法
截至 2018 年末,全球約 11% 的鈔票由私營印鈔公司印刷而成。而位於德國慕尼黑的 Giesecke & Devrient 公司是全球第二大印鈔企業,擁有 23% 的市場份額,僅次於佔比 27% 的英國 De La Rue 公司。De La Rue近期因委內瑞拉沒法償還欠款、未能拿下英國護照印刷合同以及管理層重組等緣由,目前已經陷入嚴重的經營危機。編程
2019 年,G&D 公司總營收 29 億美圓,其中 46% 來自貨幣技術部門。G&D 公司擁有 4800 名員工,並與全球 145 家央行(全球共存在 195 家央行)開展合做的鈔票設計與印刷服務業務。安全
現在,G&D 在全球五大洲擁有超過 80 家子公司,並在德國和馬來西亞部署有最早進的印刷設施。他們設計出安全、防僞的專用鈔票,甚至還考慮到了批量銷燬的需求。雖然貨幣印刷業務不夠穩定,但 G&D 公司依靠開發出的可供政府機構乃至賭場進行現鈔掃描的安全設備,仍保持着可靠的常常性收入。網絡
G&D 公司由兩位極富進取心的年輕工匠於 1852 年在德國萊比錫成立。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G&D 成爲魏瑪共和國官方指定的主要印刷商之一。1936 年,該公司爲希特勒時期的德國印製了柏林大會的門票,後來還爲西班牙佛朗哥政權印刷了鈔票。二戰結束以後,蘇聯沒收了 G&D 大部分業務。1948 年,公司遷往慕尼黑。十年以內,該公司拿下德國央行半數的鈔票印刷業務,並開始向海外擴張。G&D 還曾是津巴布韋穆加貝政府的指定印刷商。2008 年 7 月,德國政府明令禁止 G&D 繼續向津巴布韋央行提供印刷紙鈔,理由是該國的年均通貨膨脹率已經超過 1000000%。分佈式
從紙幣印刷到數字貨幣開發ide
在由內部程序員及經濟學家團隊共同開發 Filia 軟件的過程當中,G&D 公司結識了總部位於瑞士的 Metaco 公司,該公司提供的操做系統可以幫助金融機構託管加密貨幣、代幣與穩定幣。Metaco 的軟件名爲 Silo,屬於商業銀行當中人工操做員與區塊鏈或其餘分佈式分類帳系統間的用戶界面。截至目前,Metaco 公司 75% 的業務來自銀行機構,且大部分位於歐洲範圍內。工具
7 月份,這家擁有 168 年曆史的紙幣印刷企業完成了對區塊鏈的第一筆投資——將 1700 萬美圓的 A 輪融資交付至瑞士初創企業 Metaco 手中。更重要的是,隨着各國競相發展央行數字貨幣,G&D 公司的央行客戶中已經有 6 家考慮使用 Filia 軟件打造本身的央行數字貨幣(CBDC)。區塊鏈
G&D 公司 CEO Ralf Wintergerst 表示:「咱們能夠爲該公司提供接觸中央銀行的通道。畢竟在央行愈來愈多地採用數字貨幣這一全新形式時,託管環境將成爲新一代運營體系的基礎。」編碼
Wintergerst 認爲,貨幣發行業務正處於新一輪技術革命的邊緣,旨在將物質世界與虛擬世界的優點融爲一體。G&D 公司目前雖然以紙幣業務爲主,但他們也是最積極的數字支付倡導者之一。
疫情衝擊以及紙幣處理風險等多重因素正在推進着美國等多個發達國家向着無現金社會發展。Venmo、Zelle 以及 Square 的 Cash App 等支付應用迎來使用量激增。以 Zelle 爲例,其交易量在 2020 年上半年增加了 63%,總額已經超過 1330 億美圓。
57 歲的 Wintergerst 表示:「總體看,多種支付方式的並行發展很是重要。面對電子支付業務的興起,市場仍然須要結實耐用且防僞效果良好的紙幣。畢竟在電力供應中斷的時候,用戶仍然須要一些更可靠的支付方式,並且現金支付不會留下任何痕跡。」
事實上,目前全球正在流通的美圓現金總量仍然高達 8 萬億美圓,且每一年以 3% 到 5% 的速度增加。更重要的是,當前世界上超過半數支付交易還在使用紙幣進行。
目前,G&D 公司的計劃是幫助小型中央銀行以分佈式分類帳技術爲基礎,配合 Metaco 託管服務開發各種數字貨幣。隨着全球範圍內數字化轉型浪潮的普及,數字貨幣開發將成爲 G&D 公司新的常常性收入來源。
鼓勵電子貨幣取代紙幣
2017 年 7 月,隨着比特幣單枚價格逼近 20000 美圓,加密貨幣的首次代幣發行熱潮也達到歷史頂點。G&D 公司在發佈《數字金錢》白皮書時就表達了自身對於數字貨幣的興趣。
這份長達 35 頁的報告鼓勵各央行客戶使用電子貨幣取代擁有百年曆史的紙鈔業務,文中稱:「數字貨幣對於中央銀行具備強大的吸引力,可以更好地在數字化之旅中爲公民提供支持。」G&D 公司預計,至關一部分中央銀行對於另類數字貨幣的迅速崛起感到不知所措,特別是在 Facebook 大張旗鼓推進的 Libra 穩定幣以後。央行雖然但願繼續保持對貨幣供應體系的控制,但卻缺乏在這一領域參與競爭的技術知識或資源。
去年,G&D 公司推出了首款旨在將物理與虛擬貨幣世界相融合的產品:G&D Filia。Filia 源自拉丁文,Wintergerst 將其視爲「央行的延伸」。
G&D 全球貨幣技術負責人 Christian Jüttner 將 G&D Filia 定位爲「現金的補充性方案」:一個具備平臺中立性的數據文件,可供各中央銀行建立並經過商業銀行或其餘金融機構分發至智能手機、智能手錶乃至各種數字錢包當中。
儘管 G&D 公司沒有明確表示該軟件可否支持比特幣等主流數字貨幣,但指出該系統開發出的新「貨幣」可能使用算法進行建立,由各國中央銀行控制,並由央行自身進行數據文件維護。這種新型貨幣無需帳戶便可使用,且屬於開源項目,藉此幫助各支付服務供應商輕鬆將其歸入自家支付產品當中。
G&D 公司還提到,數字貨幣的直接發行優點可以幫助無銀行帳戶的羣體享受金融服務,只要擁有智能手機便可輕鬆使用。例如,在今年疫情期間,各國銀行能夠像發送電子郵件同樣將救市資金或者我的補貼發放到對應的羣體手中。
央行數字貨幣成本低於比特幣
自從公元前 350 年羅馬出現雅典娜女神假幣以來,貨幣僞造問題就一直困擾着貨幣發行機構。下面咱們將回顧貨幣發展中的里程碑,而區塊鏈技術支持下的新型數字貨幣可能完全改變整個行業的遊戲規則。
公元前七世紀: 出現經過反轉圖案模具製成的硬幣。 公元前二世紀末: 羅馬人在標準銀幣上使用鋸齒狀邊緣設計。 十五世紀: 約翰內斯·古騰堡發明了印刷機,並最終被用於紙幣印刷。 十五世紀末: 軋鋼廠開始製造出厚度均勻的金屬板。 十八世紀中葉: 本·富蘭克林運用天然圖案,將葉子上的紋理做爲鈔票的「指紋」。 1815 年: Jacob Perkins 推出可以雕刻複雜圖案的幾何車牀。 1988 年: 澳大利亞推出聚合材質鈔票。 2008 年: 中本聰發佈比特幣白皮書,提出一種無需第三方便可證實貨幣真實性的方法。 2019 年: G&D 公司發佈 Filia,成爲首家爲央行提供數字貨幣發行軟件的私營貨幣印刷機構。
Wintergerst 表示,「目前,咱們很難向沒有銀行帳戶、但擁有智能手機的羣體進行資金轉帳。中央銀行提供的產品不該僅僅只有實體現金,還應該包含數字現金。」
儘管 Amazon Pay、Google Pay、支付寶以及 Facebook 都已經意識到創建無邊界支付網絡的巨大市場空間,但其仍然須要帳戶才能訪問,並且各方營利性實體的商業模式可能與貨幣制造方所應保持的實際價值觀相違背。
G&D 公司貨幣技術主管 Wolfram Seidemann 在最近的一篇論文中表示,「央行數字貨幣是一種公共用品,其被普遍接受且不存在社會及經濟層面的障礙,能夠獨立於發行方使用。這些特性將使其成爲真正的大衆化免費工具。並且爲了維護使用者的權益,央行數字貨幣必須重視對用戶的匿名保護。」
Wintergerst 解釋稱,由中央銀行發行的可編程貨幣還能夠添加某些嵌入式功能,甚至實現 Zelle 支付都沒法實現的特定效果。「例如,若是轉帳在 1000 美圓之內,則交易沒法追溯,全程匿名。但一旦超過 1000 美圓,交易雙方就必須在其中籤名。你們能夠針對不一樣的數額與不一樣的用途建立觸發條件或者說閾值。」但這樣作的話,一旦央行數字貨幣通過編碼,便可實現對每一筆交易的跟蹤,實質上是在破壞用戶的我的隱私。
影響生產的另外一個因素天然是成本。根據最近估算,單從能源角度來看,比特幣的使用成本至關高昂,開採單枚比特幣的成本約在 5000 美圓到 8500 美圓之間。另外一方面,G&D 設計、生產並運輸 1000 張鈔票的成本則在 30 美圓到 250 美圓之間——具體取決於安全設計以及鈔票自身的價值。美聯儲方面自行印刷鈔票,宣稱其 100 美圓面值的鈔票在制形成本方面約在 7.7 美圓到 19.6 美圓之間。
創造中央銀行數字貨幣須要多高的成本?Wintrgerst 沒有明確的答案,但表示絕對要比比特幣便宜。他表示:「再有1、兩年時間,我才能給出負責任的結論。」
【編輯推薦】
【責任編輯:龐桂玉 TEL:(010)68476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