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者:Thomas看看世界
連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24654853
來源:知乎
著做權歸做者全部。商業轉載請聯繫做者得到受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算法
2016年,托馬斯精心原創和精選轉載了近50篇攝影教程。從拍攝思路到修圖技術,從前期濾鏡到後期工具,從風光人像到手機攝影。每篇教程,都是托馬斯利用週末時間,策劃、編寫和製做完成的。模塊化
托馬斯製做教程,並非爲了顯擺本身有多厲害。事實上我仍是個不斷學習中的菜鳥,不少文章都是個人學習筆記和思考總結。工具
既然決定以教程的形式分享出來,那麼能讓讀者有收穫就是最重要的。若是大家反饋讀不懂、以爲不實用,那就是個人失敗。學習
本文會大體總結每篇教程的中心思想和核心技術,感興趣的具體內容,你們能夠點擊連接進一步學習。優化
[1. 藝術通感與拍攝思路]spa
《這兒不只會有100篇攝影教程,更是一個攝影的知識體系》插件
我痛恨說明書同樣的攝影教程,托馬斯的教程會是一個深刻原理的知識體系。這個知識體系,就是要讓你再也不跌進我曾經跌進去的那些坑。本文闡述了我作教程的願景和目標。3d
大多數人構圖失敗的緣由,不是由於不懂三分法、對稱法,而是由於他們歷來沒有思考過照片的主體、表達的主題是什麼。攝影既是減法,又是加法。會干擾主體、不符合主題的元素,咱們要把他們從畫面中減掉。能陪襯主體、有利於主題表達的元素,咱們反而要把他們加到畫面之中。視頻
抓住照片的主體和主題,融會貫通,觸類旁通,你會發現攝影構圖真的很簡單!
一張大片的背後,可能有100張原片。一張大片的背後,可能有100處調整。你與大片的差距,可能不在器材,而是思路。
評片對每一個攝影者都很是重要,只有知道本身片子的優劣,才能不斷提升。大衆評片的標準只有一條, 那就是震撼力。 因此攝影和任何藝術創做同樣,不要別人拍什麼本身就跟着拍什麼,要有本身的想法拍本身的片子。 沒有技術的攝影是隨意的記錄,沒有構思的攝影是機械的記錄。一個偉大的攝影做品是對被攝之物最深入的情感表達,是做者對生命的所有感知。
要避免把風光攝影拍成糖水照片,重要的不是技術的提升,而是思路的改變。
風光攝影毫不是簡單的按快門記錄,而是一門觀察、發現、思考和表達的藝術。
Lightroom、Photoshop、Nik 、Topaz... 後期處理的工具千千萬萬,但攝影后期的核心思路只有一個,那就是局部處理。而局部處理的精髓,在於照片各元素有統一也有變化。
《不知如何拍起?照片裏遊客多?只有套機狗頭?- 通通沒問題!》
不知從何拍起時,如何取景拍攝?景點每每遊客較多,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拍出精彩照片?在不利的天然條件下(雨天等),如何進行拍攝?若是隻用套機狗頭,如何發揮它的最大做用?托馬斯一一回答這些讀者提問。
[2. 前期拍攝]
若是隻能買一塊濾鏡,那麼它必定是ND1000減光鏡。不是由於它能霧化水流,絲化雲朵。而是由於它用時間魔法過濾了瞬間的雜亂,留下了永恆的興趣中心點!
這篇文章Thomas將分享風光攝影中最經常使用也是最好用的一片濾鏡 - 偏振鏡的多年使用心得。在出去旅行時托馬斯經常會把它看成掛機鏡,由於它真的對晴天照片有不可取代的優化做用!
攝影構圖分爲兩個步驟,一是取捨元素,咱們要把哪些東西拍進照片中?二是擺放物體,咱們經常說的三分法、對稱法等等,其實主要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攝影構圖,之因此你們以爲難,是由於要解決「聚焦主體」和「提供環境」兩大沖突。
理解一張照片的構圖,咱們須要從兩個角度進行分析。第一個角度,是你們很熟悉「視覺效果」,好比一張照片的明暗、線條、色彩,照片中各個物體的紋理細節、幾何形態、空間擺放等等。第二個容易被你們忽視的角度,是「內容內涵」。咱們看一張照片,並不只僅是看到了照片中的各類黃金比例、正方體、黑白顏色,而是看到了一我的、一件事和一個氛圍。
直方圖在拍攝前期的三個做用:
(1) 發現照片中的過曝和欠曝區域
(2) 提示環境亮度反差是否超過了相機能記錄下來的寬容度
(3) 幫助咱們準確的向右曝光,得到質量更高的信息記錄。
數碼時代,咱們並不須要準確曝光,咱們只須要用單張或者多張照片,記錄下場景的所有亮度信息。直方圖能夠輔助咱們確認,是否完整記錄下了場景的亮度信息。正常光比環境,提倡「向右曝光」。大光比環境,記住「寧欠勿過」。人像前期補光,風光曝光合成,是解決大光比場景的最佳方案。
噪點新定義:你看獲得的,纔是噪點。前期比下降ISO,減小曝光時間更能降噪的,是補光、向右曝光、包圍曝光,提升照片暗部的「信噪比」。 後期降噪,除了Dfine等模糊降噪算法,還有一種簡單的方法,就是提供足夠的黑場,讓噪點看不見。
降噪算法,須要更多應用在噪點看起來多的地方,好比純淨的水面和天空。對細節多的地方,不須要降噪或者只需少許降噪。由於看不見的噪點,不是噪點。
[3. LR/ACR基礎處理]
《PS中的ACR到底是什麼?和Lightroom有什麼區別?》
ACR(Adobe Camera Raw)是Photoshop自帶的Raw文件處理器。Lightroom除了ACR的照片處理,還有圖像管理等額外功能,更增強大也更加複雜。
ACR和Lightroom的修改部分是基本同樣的,學會ACR也就學會了Lightroom修圖。
層級文件夾順序和規範的命名,是最容易有效的照片管理方法。分重要性,分文件夾,對照片進行不一樣程度的備份。Bridge的打分和標籤功能,能夠幫你進一步分類照片。關鍵字可讓你的照片變得更加容易搜索和管理。
《不要讓畸變毀了你的照片 - ACR/Lightroom基本校訂》
後期處理的第一步就是基本校訂,分爲鏡頭校訂,水平和透視校訂,以及污點去除三步。勾選鏡頭校訂-配置文件面板中的2個選項,就能夠輕鬆解決鏡頭帶來的桶形/枕形畸變、暈影和色差了。
在Transform變換工具中,能夠校訂照片的水平線和透視畸變問題。通常狀況應用第2-5個按鈕,就可讓軟件自動分析並修正問題。不然咱們能夠用第6個(指導線)按鈕,經過在圖像中畫出豎直和水平的指導線來幫助軟件進行校訂。用污點清除工具的畫筆,塗抹在照片污點處,就能夠除去照片的污點。
照片按總體亮度能夠分爲低調,中間調和高調。低調照片直方圖波峯在陰影黑色區域,低沉厚重。高調照片直方圖波峯在高光白色區域,明亮輕快。中間調照片比較中性天然,直方圖波峯在曝光度區域。
照片按亮度的分佈廣度能夠分爲長調,中調和短調。長調的直方圖從黑色一直延伸到白色,層次豐富。中調照片直方圖最左到最右只有總體的三分之二左右,更加的朦朧暗淡。低調照片直方圖左右側只有總長度的三分之一如下,給人壓抑、霧霾的感受。
照片按反差對比還能夠分爲軟調和硬調。軟調照片直方圖呈梯形,中間部分亮度分佈均勻,過渡細膩。硬調照片直方圖在陰影和高光部分各有一個較高的波峯,中間亮度像素反而很少,反差明顯,主體硬朗、突出。
《輕鬆美化照片 - 理解Lightroom基本面板的色調與影調控制》
咱們從照片的影調和色調的角度從新認識了Lightroom和ACR的基本面板。色溫和色調會影響照片的總體色偏,而飽和度和天然飽和度(鮮豔度)控制了色彩的濃度。這4個滑塊全局性的掌控了照片的色調。
白色,高光,曝光度,陰影,黑色對應着照片從最亮到最暗的五個區域,咱們所以能夠經過他們較精確的控制相應區域的明暗。對比度參數能夠方便的增強照片的明暗層次。清晰度參數能夠強化或者弱化物體的邊緣與紋理。
主要講了RGB曲線是什麼。經過提亮壓暗曲線,黑白場曲線,對比度曲線三種基本形態,以及對他們的局部應用,就能夠快速的調整一張照片的影調了。
《PS曲線(下) - 如何調出膠片、暗調、漂白等豐富多樣的效果》
無論是膠片曲線,暗調曲線,仍是壓黑漂白曲線,不管多麼複雜的效果。其本質任然是提亮壓暗,黑白場和對比度這3種基本曲線,在總體和各個局部組合而成的!
銳化的原理,一是讓邊緣反差更大,二是讓邊緣更加明顯(與物體內部分隔開來)。Lightroom/ACR中的細節面板-銳化工具一共有四個滑塊:控制銳化強度的「數量」,控制邊緣被銳化影響區域的「半徑」,控制多大的邊緣才被銳化的細節,以及消除銳化對純色區域做用的「蒙板」。
銳化沒有黃金參數,須要用眼睛觀察來確保3大問題不要發生:用「數量」滑塊確保銳化強度不過,用「半徑」滑塊保證物體邊緣沒有亮邊黑邊,用「細節」和「蒙板」讓照片須要的邊緣被銳化,不須要銳化的區域被保護。
攝影的核心就是光影。而在後期中,最簡單也是最好用的局部光影處理工具,就是Camera Raw中的漸變濾鏡和徑向濾鏡了。這是托馬斯的第一篇視頻教程,會跟你們詳細演示,如何經過2個局部濾鏡,輕鬆的強化乃至重塑一張照片的光影。
PS/Lightroom中的畫筆工具可讓照片的局部發生變化,從而使照片更加元素豐富有層次。托馬斯會談談照片平淡的緣由是什麼,以及如何使用畫筆工具讓照片再也不單調。
畫筆實戰視頻,分享一下我本身對一張倫敦夜景的後期處理。
《強大的Lightroom/ACR畫筆 - 看完這篇就學會啦》
在Adobe Camera Raw或者Lightroom中,咱們有徑向濾鏡、漸變濾鏡和調整畫筆3種工具來實現局部的處理,其中以畫筆工具最爲強大。畫筆面板的最上面有新建、添加、清除三種模式,最下方則是大小、羽化、流量和濃度的調整。畫筆面板的中間,是常見的色溫、曝光度、清晰度、銳化等調整效果選項。
讀完本文,但願你們能夠:
1)發現生活原來這麼美,一個普通的電腦桌也能夠拍的很別緻
2)學會電影色調的一種簡單調法
3)在實戰中溫習咱們學過的Lightroom和ACR知識
[4. Photoshop及濾鏡進階處理]
噪點分顏色噪點和明亮度噪點,降噪要在後期的一開始進行。三步降噪法的第一步,是在Camera Raw處理的最後,用細節面板進行初步降噪。通常只提升「明亮度」滑塊便可,其餘保持默認。這步的核心是要觀察照片中的微小細節,保證最小細節不被降噪抹去。
三步降噪法的第二步,是在Photoshop中,使用Nik Dfine2插件降噪,同時配合蒙版或者控制點,把降噪侷限在天空、水面、前景等噪點更明顯的區域。三步降噪法的第三步,是在後期銳化、細節提取、對比強化等過程當中,使用蒙版對純淨區域進行保護。或者在輸出前,再對噪點過多的地方局部降噪。
談到對比度調整,咱們經常想到的是S形曲線,或者PS中的對比度滑塊。其實在Nik Collection插件集中,有好幾款更增強大的對比度調整工具。托馬斯就跟你們介紹一款最受歡迎的Nik濾鏡 - 淡對比度 Pro Contrast。
《比PS還好用的局部調整神器 - Nik Viveza教程》
有一款局部調整工具,既和徑向濾鏡、漸變濾鏡同樣使用簡單,又有比肩複雜畫筆、選區蒙版的精確程度,那就是谷歌公司的Nik Viveza插件。這個視頻教程,托馬斯就會和你們介紹這款免費又好用的局部調整神器。
圖層和蒙板的核心意義,在於局部的模塊化的處理照片,以及所帶來的可撤銷和可編輯性。攝影后期中的圖層,托馬斯將它們分爲了元素圖層、效果圖層和調整圖層三類,分別對應了添加元素,添加特效和調整明度色彩。蒙板做用在圖層上,能夠改變圖層各個部分的不透明度。
[5. 專題系列]
銀河星空系列:
星空拍攝最重要的就是根據月相變化和光污染地圖來避開月光&光害。Planit和谷歌地球應用能夠幫助咱們有效的提早計劃星空拍攝。星空拍攝最基本的裝備,就是高感不錯的機身,較大光圈的廣角鏡頭,和穩固的腳架雲臺了。星空500法則,手動對焦還有前景拍攝的方法。
初級銀河星空後期處理技巧主要有如下5個:
1. 鏡頭校訂是星空處理的第一步。
2. 星空佔主體的照片,色溫控制以直方圖爲依據。有銀心的照片通常處理成中性色溫,普通的星空則能夠處理成冷色星空。
3. 單張星空的降噪能夠分爲兩步,ACR/Lightroom中的細節面板進行初步降噪,以及Nik Collection-Dfine2工具的最後降噪。
4. 銀河的強化能夠在ACR中用徑向濾鏡初步處理,而後使用Nik Collection-Color Efex Pro 4中的三板斧:詳細提取、色調對比、天光鏡進一步強化,最後使用曲線增長對比度。銀河的強化須要配合蒙板的使用。
5. 銀河的調色使用曲線和色彩平衡工具,結合蒙板對銀河和銀河各個部分進行調整。
無需赤道儀等專業裝備,普通單反也能夠拍出低噪點的銀河星空。只須要前期拍攝時多拍幾張,後期在Photoshop中進行中間值堆棧降噪。即使高ISO拍攝的星空照片,噪點也會大大下降。托馬斯就會用視頻的方式,演示這個技巧。
《創意夜景合成》 http://t.cn/RfetTW2
人像和手機推薦教程:
以大多數人拍攝之隨意,還輪不到拼器材。攝影師的拍攝時間地點,每每通過精挑細選,仔細考究。
這是個人攝影師朋友孫政的一篇文章。他在文中不只分享了本身接觸攝影以來的成長經歷,還毫無保留的給出了攝影的自學思路和學習建議,都是十足的乾貨。文中推薦的各類書籍和資料,對喜歡拍人像的朋友們更是大大的福利。
本文做者Terry F,是一名很是厲害的人像和觀念攝影師。他老是能巧妙的利用天然光線,給做品帶來強烈的風格和情緒。
文中的例子雖然都是人像攝影,可是教程裏的知識,好比:不一樣強度和方向光線的特色,光線與情緒、構圖的關係,如何巧妙的在先後期補光等等,也一樣是適合風光攝影、手機攝影等題材的。
有幸邀請到明星修圖師Tracy,給你們講解人物皮膚的瑕疵修補與明暗光影處理。知識點包括:修復畫筆、雙曲線、高低頻。
其餘:
不夠通透的照片,一是發灰,二是發悶。發灰指的是顏色,具體體如今白平衡不許、色彩不純、飽和度不足。發悶指的是影調,具體體如今主體不清晰、細節不豐富、對比度不足。
照片通透6要素及對應的調整工具:
1)細節豐富(ACR基本面板-高光、陰影)
2)對比度和黑白場足夠(ACR基本面板-對比度、黑色、白色)
3)主體清晰(ACR基本面板-清晰度,徑向濾鏡-清晰度)
4)白平衡準確(ACR基本面板-色溫)
5)色彩純淨沒有雜色(Photoshop-可選顏色結合蒙板)
6)飽和度合理(ACR/Photoshop-天然飽和度、飽和度)
《黃山照片的先後期流程》 http://t.cn/RfetHQz
[6. 鏡頭背後的故事與世界觀]
轉:https://zhuanlan.zhihu.com/p/24654853?utm_source=wechat_timeline&utm_medium=social&from=time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