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計算機系統的組成、體系結構分類及特性 ·CPU、存儲器的組成、性能和基本工做原理

版權聲明:本文爲博主原創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權協議,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接和本聲明。
本文連接:https://blog.csdn.net/Mr_zhangjx/article/details/88753424
中央處理器
運算器組成:編程

算術邏輯單元(ALU) 性能

通用寄存器組(R1 ~Rn)操作系統

多路選擇器(Mn).net

標誌寄存器(FR)blog

控制器組成:內存

時標發生器(TGU)基礎

主脈衝振盪器(MF)原理

地址造成器(AGU)軟件

程序計數器(PC)硬件

指令寄存器(IR)

指令譯碼器(ID)

總線:

數據總線(DBUS)

地址總線(ABUS)

控制總線(CBUS)

CPU運行原理圖:

CPU主要性能指標:

主頻:CPU內部工做的時鐘頻率,是CPU運算時工做頻率

外頻:主板上提供一個基準節拍供各部件使用,主板提供的節拍成爲外頻

信頻:CPU做頻率之外頻的若干倍工做,CPU主頻是外頻的倍數成爲CPU的信頻,這CPU工做頻率=信頻*外頻

基本字長:CPU一次處理的二進制數的位數

地址總線寬度:地址總線寬度(地址總線的位數)決定了CPU能夠訪問的存儲器的容量,不一樣型號的CPU總線寬度不一樣,於是使用的內存的最大容量也不同

數據總線寬度:數據總線寬度決定了CPU與內存輸入∕輸出設備之間一次數據傳輸的信息量

存儲器
定義:  計算機存儲是存放數據和程序的設備

分類:

主存儲器:  也稱內存,存儲直接與CPU交換信息,由半導體存儲器組成

輔助存儲器:  也稱外存,存放當前不當即使用的信息,它與主存儲器批量交換信息,由磁帶機,磁帶盤及光盤組成

存儲層次:

內存與外存的比較

  主存                輔存              

類型    ROM    RAM         軟盤      硬盤     光盤  

造價    高        高         低++    低     低+

速度    快      快         慢++    慢       慢+

容量     小+      小          —     —      —

斷電     有      無          有     有     有

主存:

功能:

主存儲器是能由CPU直接編寫程序訪問的存儲器,它存放須要執行的程序與須要處理的數據,只能臨時存放數據,不能長久保存數據

組成:

存儲體(MPS):  由存儲單元組成(每一個單元包含若干個儲存元件,每一個元件可存一位二進制數)且每一個單元有一個編號,稱爲存儲單元地址(地址),一般一個存儲單元由8個存儲元件組成

地址寄存器(MAR):  由若干個觸發器組成,用來存放訪問寄存器的地址,且地址寄存器長度與寄存器容量相匹配(即容量爲1K,長度無2^10=1K)

地址譯碼器和驅動器

數據寄存器(MDR):  數據寄存器由若干個觸發器組成,用來存放存儲單元中讀出的數據,或暫時存放從數據總線來的即將寫入存儲單元的數據【數據存儲器的寬度(w)應與存儲單元長度相匹配】

主要技術指標:

存儲容量:  通常指存儲體所包含的存儲單元數量(N)

存取時間(TA):  指存儲器從接受命令到讀出∕寫入數據並穩定在數據寄存器(MDP)輸出端

存儲週期(TMC):  兩次獨立的存取操做之間所需的最短期,一般TMC比TA長

存取速率:  單位時間內主存與外部(如CPU)之間交換信息的總位數

可靠性:  用平均故障間隔時間MTBF來描述,即兩次故障之間的平均時間間隔

高速緩衝存儲器:

定義:  高速緩衝存儲器是由存取速率較快的電路組成小容量存儲單元,即在內存的基礎上,再增長一層稱爲高速緩衝存儲器

特色:  比主存快5 ~10倍

虛擬存儲器:  它是創建在主存-輔存物理結構基礎之上,由附加硬件裝置及操做系統存儲管理軟件組成的一種存儲體系,它將主存與輔存的地址空間統一編址,造成一個龐大的存儲空間,由於實「際上CPU只能執行調入主存的程序,因此這樣的存儲體系成爲「虛擬存儲器」

ROM與RAM

RAM(隨機存儲器)

可讀出,也可寫入,隨機存取,意味着存取任一單元所需的時間相同,當斷電後,存儲內容當即消失,稱爲易失性

ROM(只讀存儲器)

定義:  ROM一旦有了信息,不易改變,結構簡單,因此密度比可讀寫存儲器高,具備易失性

分類:

固定掩模型ROM(不能再修改)

PROM可編程之讀存儲器(由用戶寫入,但只容許編程一次)

EPROM可擦除可編程只讀存儲器(可用紫外線照射擦除裏面內容)

E2PROM電擦除可編程只讀存儲器(由電即可擦除裏面內容) ———————————————— 版權聲明:本文爲CSDN博主「Mr_zhangjx」的原創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權協議,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接及本聲明。原文連接:https://blog.csdn.net/Mr_zhangjx/article/details/88753424

相關文章
相關標籤/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