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寫下這個至關抽象的題目,卻又面對如此社會化的現實,我猶豫過如何下筆來闡述這個話題。記得小時候,一生沒有讀書的農村奶奶告誡咱們孫兒孫女最多的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要咱們好好讀書,作到「鯉魚跳龍門」,離開那祖輩耕耘的農村,作個城裏人。在她的嚴格要求下,咱們六個作孫輩的有四個得到了在當時咱們家鄉比較高的學歷,離開了農村。回想起來,也是奶奶的話起到了很大的影響力--------知識改變了咱們的命運。
命運是什麼?咱們有不少人在不停的思考這個問題。命,也許是上天給咱們不能改變的,如咱們的家庭出身---來自城市仍是農村,我的的身材的高矮、長相的好壞等;運,就是咱們在人生中面臨的那一次次的機遇或者機會,不論是它本應該是屬於你的仍是明天的曙光也好。有時候,單純的把命運做爲一個單純詞來看,真的意義不大,若是從複合詞的角度來思考,命和運的關係不是那麼簡單。
四十年多年前,家境貧寒的奶奶實在沒法同時供養二個兒子和一個女兒的學習,只能讓天資聰慧的大伯輟學,習武行醫,儘管那個時候大伯一年的學費纔不到兩元錢,但對於靠從土坷垃中刨食以及爺爺農閒時作木匠活賺的辛苦錢,來供給一家六口人來講,真的是十分艱難。我父親,機遇好(也許娘痛滿崽),一直讀到初小,在十六歲那年,靠奶奶的公關,給招兵的幹部幾多土特產和招待了很多酒飯後,才比較順利地當上了鐵道兵。今後後,靠着好學和聰明,他在部隊學會了不少種樂器,進入了團隊的文工團,同時把文化成績也鞏固了很多。在部隊的三年,他得到了不少嘉獎,一本本獲獎證書上的相片,他笑得是那麼陽光和燦爛(可這些證書被小時候不懂事的我一本本搞丟了,也成爲父親一大遺憾)。惋惜的是,由於某個演出合做的事情,與一個戰友產生點摩擦,鬧到了連長那裏。父親仗着才氣好,沒有給連長面子,給領導的感受是這個兵太狂妄。而這些都是父親的天生就具備湖南邵陽人那種天不拍,地不怕,不畏權威的霸蠻血性。然後,父親爲這,在本身部隊的升遷路留下了惡果,三年部隊服役到期,父親只能揮淚告別生活幾年的營房,回到偏遠貧窮的邵陽山村。講到往事,父親老是唏噓不已,感慨萬千,不停地說,本身那個時候太年輕不懂事了,不然從早從班長升遷到排長,連長等。那個時候父親的文化成績也不賴,字也寫的比較好,是連隊中比較有名的小文人。
回到家鄉剛滿十九歲的父親,又經過奶奶的活動,找了很多關係,送了很多土特產,得到了兩個招工吃國家皇糧的機會---一個是去漣源鋼鐵廠當工人,一個是在家鄉作教師。熱戀中的父親(藉着舅舅是父親戰友的關係,認識了青春的母親),選擇了後者,這一干就是四十多個冬夏春秋到現在。而當年各類條件比他差的鄰村的一我的去了漣鋼,現在混處處級幹部。談起當年工做的選擇,父親老是沉默良久,眼神中更多的是對母親的愛,對曾經的選擇是無悔的神情。這,就是我深愛父親的緣由。
父親小時候對咱們這些兒女是至關溺愛的,也許是他工做不多回家關照咱們的緣由。咱們弟妹幾個都是在奶奶和母親的呵護下長大。母親是個至關勤勞,性格倔強的人,在她身上咱們不多得到溫情,更多的是呵斥和責罵咱們的懶惰。感謝母親的勤勞,給了咱們作子女的寬裕的學習時間。從上初中起,我和弟弟一直是班上成績名列前茅的好學生。在她不停忙碌的身後,咱們作子女的只有默默的努力學習,以優異的成績來報答她的操勞。
農村的學習條件是至關艱苦的,沒有豐富的課外書,也沒有什麼名師,一切靠本身從課本中領悟。隨着學習的年級愈來愈高,母親看出我對更多知識的渴求,老是在每個月我從學校回家時,塞給我三十元的課外資料費,而這一給就是整個初、高中六年。從那個時候起,我才知道有個雜誌叫《讀者文摘》(後來更名叫《讀者》)。更多的閱讀,讓我開闊了眼界,也深深體會到奶奶講的那些話的深意。當我以全縣第二名的成績考入縣重點一中(母校後在1999年晉級爲市重點)後,看着當時縣裏最好的高中那高大挺拔的教學樓和實驗樓,摸着那漂亮的課桌,從寬敞明亮的教室裏俯瞰校園美景的時候,心裏的震撼是至關的強烈的-------若是沒有好的優異的學習成績,沒有多少個日日夜夜的努力學習,我現在只能進入鄉下至關普通的高中了,不可能在全縣最好的實驗班讀書,接受這裏最好的高中教育。
天道酬勤,當我以比較好的成績被北京的一個一直津津樂道本身是所謂的「八大院校」之一的學校錄取後,社會在慢慢的發生着變革-----大學收費並軌,畢業找工做即將雙向選擇等。這些給進入大學學習的農家子弟和他的父輩們都帶來不少無形的壓力。當初,上了大學,在他們的眼裏,就至關買了一個更換身份的保險和一份待遇不錯,國家負責分配的工做,每個月上學,國家都全包全部的一切----住宿,吃飯,學費等。事實不是如此,一切都是靠家庭給養,不然沒有一個學生能獨自完成學業。說來慚愧,大學四年,儘管本身作過很多勤工儉學的工做,如在北影作過羣衆演員,推銷過福利×××等,但從母親給我記錄的帳本上,我花光了了家裏全部的積蓄,也直接致使了弟弟只能上中專,更早的進入社會工做。
繁華的京城,給我一切都是那麼新鮮。蜿蜒巍峨的八達嶺長城
,似錦的西單,寬廣的天安門廣場,古老的故宮,生機勃勃的動、植物園 等都留下我流連的足跡。。。。。。, 北影的劇場,北航的游泳池,花園式而寬大的清華,人文氣息中的北大未名湖等給我美好的記憶。。。。。。, 臨近畢業時,每當夜深人靜時,我仰望星空抑或俯瞰北四環川流不息的車流,感受本身一個農村娃曾經是何等的眇小------而今進入天子腳下的大學學習,這一切都是知識改變了本身-------可日益蕪雜的社會,咱們這些成天聲色犬馬,把大學生活當成養身體的場所,信息系統管理專業的天之驕子除了能安裝簡單的windows95系統,知道點數據庫理論和C語言編程的人,可否被社會接納?想起來不由心情落寞。現在回想本身在學院信息中心的電腦上笨手笨腳用word97編輯經過實習後那得到的丁點經驗來寫的論文,不只啞然失笑!
九十年代末,就業形勢雖不如現在緊張,但也是壓力重重。記得本身與幾個室友到求職者多如蝗、蟻的國際會展中心投簡歷,明顯的感受到受歧視------北大、清華、師大的是七個單位要一個,而咱們是七個搶一個單位。心裏深入感受母校這個嬤嬤年老色衰了,咱們這些青年才俊也掉價了。在距離校N天后投了N份簡歷的艱辛和痛苦後,幸運女神終於向我招手,在北郵我與遼寧通訊管理局簽定了工做合約,今後也算吃上了國家皇糧。
工做十年多年來,感受社會在不斷的發生深入的變革:醫改、教改、房改-----出來了新社會的「三座大山」,大學擴招,芙蓉姐姐,二月丫頭,一枝獨秀,超女,快男,賣豬肉的北大生,大學村官,暴力拆遷,電信拆分合並等等,充斥在電子和紙質媒體的都是那些我前所未聞的新聞和事件,心裏老是惶惶不安,這個社會怎麼了?道德和正義在「發展纔是硬道理」的面前一點點的淪喪!人之間的友善和真誠在金錢衡量實力的面前變得愈來愈冷漠和自私。上海海事大學的楊元元的自殺,就是人性冷漠到極點的例子。一個家庭極端貧寒的女子,盡着本身作女兒的孝道---攜着家鄉無寸土,無立足之地的老母在校讀研。爲了美好的明天,年近30,錯過了美好生育年齡,本應在相夫教子的年齡,兩條斑駁陳舊的毛巾自縊了-------知識改變命運?
慶幸本身早工做了十多年,沒有現在學子們求職的艱辛和苦難。若是把我放到當今的社會學習和求職,我坦言本身沒有這麼好的耐心和堅強。如此,我也不奇怪大學門口和校園內那些名車擠滿了,接送那些不諳世事的女學生了。這些曾經高尚聖潔的靈魂和心靈被肉慾和金錢吞噬了,留下了空虛和赤裸裸的交易。(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