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年過去了,如今跟別人提起,從畢業就一直在凹凸,挺多人都會很羨慕,「剛畢業起點就很高呀」。每一年的校招季,也都會收到來自師弟師妹的諮詢,請教凹凸實驗室的面經。前端
起點真的很高嗎?對於彼時的我,可以進入京東,確實是意外的收穫,這也致使我在初入職場的時候,表現得戰戰兢兢,沒有自信。而對於彼時的凹凸(那會兒其實還不叫「凹凸」),尚未真正在行業內嶄露頭角。算法
2015 年初,初入凹凸實習,做爲職場萌新,我甚至第一次提交代碼都沒有勇氣,以爲本身代碼寫得不夠好,擔憂給導師和同事留下很差的印象,儘管我已經來來回回優化了數十遍。小程序
入職不久後,當時的實習導師就找我面談。咱們聊了不少,關於入職的感覺、職業選擇的初衷、職業規劃,甚至聊到了星座、感情生活等等,固然也聊到了個人顧慮。「咱們對畢業生零期待」,這句話卸下了我當時的心理負擔,既然如此,那就肆意生長吧!後端
安心下來以後,就開始像海綿同樣地吸取知識。當時團隊的主要工做職責仍是頁面重構,因而我又從新系統地學習了 HTML5 和 CSS3,認真研究了團隊的代碼規範,學習同事寫的代碼,常常向大佬請教,保持交流,慢慢地本身也能夠輸出符合團隊規範的代碼了。微信
做爲「老」電商人,大促通宵什麼的都是習覺得常了(其實也並無通宵過幾回)。但本身工做以來的第一次通宵,是準備第一次晉升的 PPT。markdown
當時還不懂什麼「STAR」、「5W1H」,把本身所作的事情、業務的數據都往上寫,不懂得區分輕重、提煉要點。但當時給本身定的標準就是工做全面覆蓋、數據不能出錯。因而花了不少的時間去整理工做、收集數據、檢查內容、美化排版。定稿的時候,也見證了深圳的天亮。工具
但沒有什麼是一路順風的,第一次的晉升仍是失敗了。還記得通知結果的那一天下午,都無法好好投入工做,同期入職的好幾位小夥伴都晉升了,失落挫敗是不免的,而且很長時間內,這個事情都成了內心的一道坎兒。oop
後來慢慢地在職場上成熟了,後續的晉升也一路綠燈,回過頭再來總結,PPT 確實寫得不夠好,但晉升仍是會綜合總體的能力及工做上的輸出。第一年的本身,技術上確實還有不少不足,也不善於表現本身,是個職場「小透明」。但在準備晉升材料這件事情上的用心,仍是很是值得確定的。學習
2015 到 2016 年,是 H5 爆發的一年,各種炫酷的 H5 效果經常刷爆朋友圈。H5 也是當時咱們團隊,乃至咱們所在的用戶體驗設計部一個核心的工做方向。測試
2016 年時,動效開發仍是刀耕火種的時代,不少時候須要對着設計師輸出的動效 DEMO 進行模仿,甚至是由研發自行進行動效創意。當時我接到了「京東 2017 海外招聘」的需求,設計師對動效表現有許多本身的想法,而且花了不少精力反覆調整,給每一個頁面都作了豐富的動效,而我也但願儘量去還原動效裏的每個細節。
其中有部分效果難以實現,設計師配合輸出了不少的 AE 物料進行調試;有些效果還原得不理想,設計師就搬着凳子坐在我旁邊,跟我一點點兒的調試。爲了讓每個細節到位,我也跟這個需求也「死磕」上了,最終頁面裏用到了包括 CSS3 Animation、GSAP、序列幀等多種方案來實現不一樣的動效。頁面上線後,實現的效果也獲得了一致的承認。
這是當時的做品(如今手機屏幕變高,適配有點兒問題了 ORZ),也是經過對這個 H5 效果的極致打磨,我在凹凸被貼上了「動畫能力者」的標籤,後來承接了不少有動效表現需求的頁面,也輸出了不少動效開發的經驗文章,進一步加強了本身的能力辨識度。
16 年到 17 年,團隊承接的業務愈來愈多,凹凸也慢慢在業界打響了名聲。從一開始的大促活動,到後來的 TOPLIFE 整站,日後就是京東商城首頁。工做的分工也是以小組合做爲主,會有一名主要負責的同事來進行技術上的主導。在通過了移動端到 PC 端、zepto 到 Nerv 的各類項目歷練,我慢慢地學習了項目規範、開發規範,代碼能力也逐漸加強;與此同時,也掌握了一些軟技能,如何進行正確的工時預估?如何與上下游順暢對接?如何思考項目的價值?如何從技術角度出發爲項目增值?
簡而言之,當時感受本身沒有什麼作不了的需求,徹底能夠「獨當一面」了。然後,在 2017 年末,團隊承接了京東商城首頁的需求,我也有幸進入項目團隊,核心負責數據大屏的子項目。
數據大屏包括「業務數據」和「前端數據」兩大模板,這是一個由研發發起的項目,但也意味着,除了研發工做外,項目的總體規劃、統籌等工做,都須要我來承擔。整個項目分爲三個階段:
項目後期還去北京出差了半個月,期間也經歷了第一次和 VP 彙報,雖然項目節奏很緊張,但最終都如期上線。項目上線後的第一個雙 11,和小夥伴們一塊兒守在大屏前看數據變化,都是很是寶貴的回憶。
18 年中,微信全面開放小遊戲,微信是社交龍頭,小遊戲與小程序又有相近的生態,做爲前端開發團隊,過去咱們一直在重點關注小程序,關於小遊戲,也是須要跟進的。但當時的團隊,並無不少遊戲相關的業務;而我對於遊戲開發的經驗,也僅停留在參閱了幾回簡單的互動玩法開發。
由於自身對強效果和強交互表現的開發都比較感興趣,因此和 Leader 作了溝通,但願承接小遊戲相關業務。「想要作什麼事情,不是說說而已,等機會上門。本身先花時間去研究,用成果來講話。」因而,我花了 2 個星期的下班時間,實現了一款 3D 的闖關遊戲。之因此選擇 3D,是由於當時團隊裏尚未過 3D 開發的真正落地,因此但願除了積累小遊戲的經驗外,還能夠爲團隊帶來 3D 開發的實戰經驗。
小遊戲是基於 Laya 開發的,總體落地效果還不錯,因此當時 Leader 也幫忙協調到了設計資源,很快,凹凸的第一個 3D 微信小遊戲「填坑大做戰」就上線了。
不久,當時合做的設計團隊有一個長線遊戲的需求,天然而然地找到了咱們,而研發負責人的機會,也天然而然地給到了我。因而,咱們 3 名前端、1 名後端組成的小團隊,就開始了「創業」團隊般地爆肝工做。
後來,憑着在遊戲開發的沉澱,我也有機會在業界發聲,參與撰寫了掘金小冊《微信小遊戲開發入門》,並進行了行業內的技術分享。
這個事跟開發、技術徹底無關,但倒是一個很是特殊的經歷。自從進入團隊後,前後參與了不少次的團隊建設工做,如:團建策劃、活動主持、生日會、聖誕活動等,一直在感覺團隊的有愛氛圍,也但願本身的參與能讓凹凸曼感覺到溫暖。
印象最深入的,是 2019 年末此次神祕的行動。時值跨年之際,但願爲在職和離職的同事準備一份新年禮物。從「設計-方案-打樣-定稿-拍攝-包裝」的製做全流程,每一個環節對於我來講都很是新鮮,背後還有無數次的「成本控制」,與商家「在線溝(si)通(bi)」。
歷時整整 3 個月,一度在工位堆積了 20+ 個快遞包裹。但最終發放到了每一個人手上,看到你們驚喜的表情,感受全部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5 年來,凹凸從一個純前端的團隊,慢慢成長爲一個全能型的研發團隊。與此同時,咱們也推出了包括 Nerv、Taro、Atom 等諸多優秀的技術產品。
隨着技術產品的發展壯大,產品運營也愈加重要;但技術產品運營面臨一個尷尬的問題,須要一名既懂「技術」,又懂「運營」的人來支持,「技術」的理解成本相對較高,要求運營的同窗有必定的技術背景,短期內很難找到匹配的人才。因而在 2019 年中,我就開始參與了 Taro 的運營工做,完成了 Taro 品牌升級、官網落地、月報輸出等。與此同時,我也承擔了 2020 年凹凸品牌的運營工做,探索運營新渠道,提高品牌影響力。
雖然總體的運營成果不是很突出,過程當中也經常產生失望和懷疑,但這些是除了寫代碼以外的全新領域,須要有較強的學習能力,敢於自我挑戰的精神。這些經驗,不只點亮了個人技能樹,也讓我從另外的角度,對技術產品和技術品牌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新一年的工做立刻到來,我也即將從「開發工程師」轉變爲「技術產品經理」,這對於我來講又是一個全新的挑戰。
因此咱們在招人,請把你的「技術產品經理」簡歷發到 aotu@jd.com。
關於技術成長,已經有太多優秀的經驗文章,我這裏不展開講,只講幾點職場心得。
尤爲在一個技術團隊裏,你們的相處仍是相對單純的,沒有複雜的勾心鬥角,因此待人保持真誠便可,所謂的「套路」都是一些無謂的內耗;面對本身不懂的地方,向他人請教歷來都不是一件值得羞愧的事情,再小的技術點,均可以有許多值得深挖的內容。
一個 70+ 人的團隊裏,如何快速讓別人記住,核心就是:找到本身的閃光點並放大。對於技術團隊來講,能夠找到本身感興趣或擅長的技術點,並不斷深耕,逐漸成爲某一領域甚至多個領域的技術專家,如「動畫一姐」、「自動化測試之母」;也能夠經過優質的交付來體現本身的能力,如「凹凸快男」;若是在技術發展上比較均勻,能夠嘗試經過承擔一些團隊建設的工做來強化本身的標籤,如「凹凸 CFO」。
作事靠譜,要求能作到「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迴應」;事事可依,要求能作到不挑活,不以業務價值和技術難度來衡量工做價值。再小的工做,只要用心挖掘,都能創造發光點。讓你們都感受到靠譜,慢慢地也會將一些更重要的工做交付給你。
在你們能力至關的狀況下,將工做作到 60 分並不難。但若是僅僅知足於 60 分,是難以獲得好的成長的。追求極致體如今工做裏的方方面面,如:任何羣發都作到 double check,對於 UI 的 100% 還原,對於本身代碼輸出的統一性要求,對於一個細節點的反覆斟酌。在本身能力範圍內,儘量把事情作到極致,纔會使本身不斷突破上限,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越大的團隊,每一個人的價值越難被發現。所以須要善於把握自我展現的機會,在技術團隊裏,能夠定時地進行技術分享、產出技術文章、開發一些實用的工具。慢慢地可讓別人看到本身的技術價值和突出能力。同時,在完成業務工做的同時,也須要多思考業務的產出是否有值得沉澱的內容,是否有對團隊、對他人有用的內容,這就是在業務工做中創造的非業務性的價值。
回顧了本身在凹凸的這 5 年以後,再縱觀團隊這 5 年的飛速發展,我挖掘了凹凸的幾個特質,我想這也是做爲一個優秀的技術團隊所須要具有的特質。
「務實」應該是凹凸團隊最大的魅力所在。做爲一個技術部門,一直保持着對技術追求的純粹;在業務支持上,不管大小,都堅持精品交付。在這樣的工做環境下,凹凸曼們也很是的純粹、簡單,團隊氛圍一直十分融洽。
凹凸早期的大佬都是男性,彪形大漢的外表,讓人很難想象他們的心裏是多麼地細膩。當面對工做上的問題時,會及時進行點對點溝通,正向引導。聖誕節、生日會等活動,一辦就是 5 年從未間斷,尤爲是婦女節,做爲「程序媛」更是能夠到組織的關懷:節日禮物、自助大餐、半天假期、外出活動,每年都在用心準備。
這是第一年的三八節,收到了大佬們親自試用採購的面膜和護手霜。
在《凹凸實驗室的過去與將來》一文中,也詳細展現了凹凸這 5 年的風雨歷程。「從曾經專一前端的團隊成長爲現在涵蓋先後端、全棧、算法、測試各種方向的全能型研發團隊,工做模式也從傳統的人力密集型研發轉向創新型平臺體系化研發,現在,凹凸的各種技術輸出與沉澱在業界影響深遠。」憑藉着敏銳的行業嗅覺,凹凸一直在進行自我革命,作變化的朋友。
凹凸有許多優秀的人,他們或是「技術大佬」,或是「社區達人」,或是「精英骨幹」,但團隊的氛圍歷來不會讓人感受到有級別的隔閡。每一個凹凸曼都有自我展現的渠道和機會,Leader 也會鼓勵一些不善於表現的同事積極展示本身;與此同時,也會有按期的匿名反饋渠道,收集你們的建議和遇到的問題,對集中性發生的問題進行探討和解決。
做爲一名陪着凹凸一塊兒成長的凹凸曼,一直備受凹凸精神的感召,也在必定程度上影響了凹凸的文化。傳承,不只是技術的傳承,更是團隊文化的傳承、團隊精神的傳承。過去一直跟着大佬們奔跑,也但願慢慢地,有更多的凹凸曼能夠成爲先鋒隊,帶領整個團隊一塊兒奔跑。
那麼呆了這麼長時間,有沒有想過出去看看?答案是確定的。在跟友商的朋友交流時,免不了羨慕別人家的好福利;在工做疲倦沒有方向時,免不了想換個新的環境試試。但很快的,這些念頭都會被消滅,由於凹凸是一個有生命力的團隊,而我也能獲得很好的自我成長。但願能與凹凸約定下一個五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