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一朋友的介紹下看了一部紀錄片–《互聯網時代》。一共10集,看完後最大的感觸就是:很是幸運生活在21世紀。(部分來自網絡整理)html
1969:阿帕網(Arpanet)網絡
阿帕網是第一個使用包交換技術(當時來講,這是一項新技術)的真實網絡。app
1969年10月29日,斯坦福大學和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計算機首次鏈接了起來。實際上。他們是將來互聯網的第一臺主機。post
在網絡上發送的第一條消息應該是「Login」,但據報道,在發送字母「g」的時候。鏈接斷了。spa
1969:Unix操作系統
60年代的還有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是開始使用Unix:一個在設計上對Linux和FreeBSD(當今。在網絡server和網絡主機提供商中最有名的操做系統)產生重大影響的操做系統。設計
1970:阿帕網絡(Arpanet network)server
1970年,在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和BBN(該公司發明了可用於鏈接上網絡的「接口信息處理器」)公司之間創建的網絡。htm
1972:CYCLADES(法國的網絡)接口
法國於1972年開始創建本身的相似於阿帕網的項目,叫作CYCLADES。
儘管CYCLADES終於關閉了,但是它的一個想法很是關鍵:主機僅僅負責數據的傳輸而不是網絡自己。
1973:第一個跨大西洋的鏈接和電子郵件的普及
1973年,阿帕網第一次跨過了大西洋,和英國倫敦的一所大學連了起來。同一年。電子郵件佔所有網絡活動的75%。
1974:TCP/IP協議的誕生
1974年是有突破性的一年。
經過了一項將類阿帕網鏈接到一個所謂的「網際網路」的提議,這將沒有中央控制。並會在傳輸控制協議(終於變成了TCP / IP協議)的規定下工做。
1982:第一個表情
儘管很是多人以爲表情是Kevin MacKenzie於1979年發明的。但是它是在1982年Scott Fahlman在一個笑話以後用了一個:-)。而不是MacKenzie用的-)。現代的表情今後誕生了。
1983:阿帕網上的計算機經過TCP/IP交換數據
1983年1月1日阿帕網開始經過Vinton Cerf開發的TCP/IP協議交換數據。數以百計的電腦都連到了交換機上,server這一名字也是83年開始叫的。
1984:域名系統(DNS)
域名系統於1984和第一個域名server(DNS)一塊兒建立。域名系統是很是重要的,因爲與曾經的數字相比,它使得互聯網上的地址更加人性化。DNSserver使互聯網用戶可以輸入一個easy記住的域名。而後它會本身主動將它轉換成IP地址。
1988:IRC——互聯網中繼聊天
在1988年,互聯網中繼聊天(IRC)首次被部署。從而爲今天使用的實時聊天和即時消息程序開了先河。
1988:第一次重大的、惡意的基於互聯網的攻擊
第一個基本的互聯網蠕蟲是1988年發行的。它被稱爲「莫里斯蠕蟲」,做者是Robert Tappan Morris,致使了大部分地區的互聯網的中斷。
1989:美國在線(AOL)誕生了
當蘋果在1989年推出AppleLink程序後,該項目被又一次命名,美國在線(AOL)就誕生了。美國在線,今天仍然存在。後來使得互聯網在普通用戶之間受到了歡迎。
1989:萬維網(WWW)的推出
1989 年。Tim Berners-Lee寫的萬維網協議也誕生了。它最初發表在MacWorld的3月刊上。並在1990年5月又一次發表。它是爲了告訴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CERN),一個全球性的超文本系統是CERN的最佳選擇。它最初被稱爲「Mesh」,當Berners-Lee在1990年編寫代碼的時候,「萬維網」這個詞誕生了。
1990:第一個商業性的撥號上網ISP
第一個商業性質的互聯網撥號服務供應商也於1990年誕生——The World。
同年。阿帕網中止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