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做業屬於哪一個課程 | 軟件工程(福州大學至誠學院-計算機工程系) |
---|---|
張體傑 | 211706216 |
陶佳傑 | 211706196 |
這個做業要求在哪裏 | 第二次結對做業 |
這個做業的目標 | 對共享的數據進行整理;規範圖表;合理利用爬蟲擴大數據;設計移動端原型;增長對「線上教學」數據分析基礎上,如何提升線上教學效果的基於數據分析基礎上的意見或建議。 |
做業正文 | 第二次結對做業——大數據可視化 |
其餘參考文獻 | 暫無 |
#原型設計 很少廢話直接上做品(開門見山):一鄉二里共三夫子,不識四書五經六藝,竟敢教七八九子,十分大膽。html
<iframe src="https://modao.cc/app/2afab94af18a4c78742184a4f5dcb0d3b5a30fdb/embed" width="482" height="878" allowTransparency="true" frameborder="0"></iframe> **掃碼也可** ![](https://img2018.cnblogs.com/blog/1929791/202003/1929791-20200302014054106-1898424000.png)app
#描述結對的過程 描述結對的過程,提供非擺拍的兩人在討論、細化和使用專用原型模型工具時的結對照片。工具
#做業流程 ##移動端原型製做 今天是三月的第一天,我花了一個白天的時間,用墨刀製做了移動端的一個大體的原型: ####這是該APP主頁,可以正常的實現包括查看課程表,選擇上課方式等簡單的功能。 Demo(很粗糙)(好像被更新了) 具體最後實現後的原型會公開在原型設計板塊。(數據還沒整理,更別提啥分析了)。學習
##可視化 結合我第一次結對的做業,我想了想我得突出咱們的特點而且貫徹到底;正巧發現共享問卷調查表裏,林濤同窗也進行過對老師的問卷訪問。因而我結合我本身的那份問卷,進行了更深一步的研究。 ###數據清洗 ####將收集到的數據進行處理: 學生的數據: 老師的數據: 大數據
###數據對比(如下圖標數據不分前後) ####課堂「載具」: 學生喜歡的平臺: 老師用的教學平臺: spa
####學習效率: 學生學習吸取率: 老師們對線上學習的態度: 設計
###詞雲 下面我將用詞雲將學生的問題已經老師對學生的問題進行總結,展示出每一個問題的核心關鍵詞。(這裏使用的是新榜有數導入文本生成詞雲) ####老師認爲線上學習對學生學習效率的影響 ####以爲線下教學方式不適用於線上的老師們對線上學習的見解 一共7位老師填寫了此問題,其中核心詞**「考覈」**出現了六次。 ####老師對於線上上課目前所感到的困擾 ####老師對將來線上線下教學的計劃(此問題結合兩份教師問卷表) ####學生想說的 #總結 ####待疫情結束,老師可結合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左右開弓,使教學水平再度提升。 ####此次疫情期間的線上教學也算是一次教學試驗,老師們和同窗們都會有所收穫,也但願你們可以從中分清利弊,提升學習效率。 ####最後但願在此次「停課不停教/學」中都有所收穫,但願疫情早日結束。武漢加油!中國加油!世界加油!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