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地址:How I landed a job in UX Design at Google
- 原文做者:Lola Jiang
- 譯文出自:掘金翻譯計劃
- 本文永久連接:github.com/xitu/gold-m…
- 譯者:Ryden Sun
- 校對者:atuooo lihanxiang
如今,在剛開始入門 UX 設計和找實習工做時,不少人都會對其面臨的困難大驚小怪。前端
坦白說,如今你們能夠輕易地經過網課學習 UX 的技能,同時也能夠在設計類院校或者培訓班學習。最終,每個初級設計師的簡歷都會提到幾乎同樣的技能,所以,會愈來愈難在簡歷上有所出彩。android
當我研究生入學,學習 HCI(人機交互)時仍是很樂觀地看待問題的,我清楚地知道現實生活的真正含義 —— 即便有 UX 技能,並且你也對你所作的事情抱有激情,但這並不意味着你能夠輕易地找到工做。ios
事實上,我喜歡作不少事情 —— 我很愛和他人分享個人想法,讓我迸發靈感,記錄你們的見解而後考慮其內在的想法,向客戶提出想法而且自豪地展現它們。我想到,這些技能可能會幫助我找到實習工做。可是我錯了。我投遞的全部簡歷和我的簡介檔案都沒有成功。我不信邪,接着投,但結果是我仍然被拒。git
在這裏,我將分享個人故事,講述個人毅力如何引導我學習對個人領域很是重要和有益的技能,可是沒有人在學校教這些課程。github
在 2017 年夏天,我開始在本地一家創業企業作實習。由於我認爲我第一份工做讓我缺乏足夠的行業經驗,我開始在秋天尋找第二份實習。面試
我很自信,我認爲個人設計技能很「足夠」。兄弟,我真錯了。後端
我去過知乎面試,中國的 Quora,面試官是設計部門的老大。我被一個問題難住了:「唉,你一直都只用 Android?」我說是,坦白說,沒多加思考。他微笑。我被拒絕了,後來我意識到他是蘋果的真愛粉,他更指望我回答像「蘋果 iOS 11 中,哪一個設計細節最令你印象深入?」這樣的問題。設計模式
經歷那次面試後,我意識到隨着時代不斷的創新,設計師不該該只關注於一個品牌的交互設計(好比安卓和蘋果),相反,設計師的技能和知識應該足夠廣闊,以知足不一樣的設計模式。api
所以爲了拓展個人技能,我開始用 iPhone 而且加入一個學習小組,同時閱讀 iOS 人機交互指南 和 谷歌 Material Design 這些設計指導規範。而且學習 Julie Zhuo’s 的 怎樣作產品評測 的文章,開始作 app 評測。網絡
你知道你的技巧在一點一點提高的感受嗎?我堅持了兩個月以後有了這種感受。我歷來沒想過會感到如此強烈和有成就感!我開始變得對設計模式更敏感,也知曉了設計師是如何有能力提升與開發者之間的溝通效率,以及如何下降用戶的學習難度。
最近,我常常會問本身這些問題:
我瀏覽了我偶像的 Twitter 帳戶後發現一些能夠影響產品的因素。
有一個觀點讓我印象深入,叫作網絡效應,是 Uber, Airbnb, Facebook, Amazon 傾力打造的護城河。著名的 谷歌設計之寵物領養項目就是一種網絡效應,同時有供應方(庇護所)和需求方(想養寵物的人)。有 不少特殊的策略 來啓動不一樣的功能,以此來解決「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而且實現網絡效應。
增加框架是我設計中使用的另外一個策略框架。有一次我在提高註冊流程中有困難,由於僅僅提高交互細節是不夠的。若是設計師可以考慮到註冊流程背後東西不是更好?經過考慮商業上的目標能夠解決這些問題;咱們如何獲取用戶?咱們如何讓用戶參與進來?咱們如何才能傳遞咱們的產品價值?(看一下 Chamath Palihapitiya 的視頻,會學到更多。)
一開始,我並不認爲這些框架會在我面試中有所幫助;畢竟我當時只是一個初級設計師。可是幸運的是,效果很棒。這些框架讓我對整個產品開發過程有了一個全面的瞭解,而且讓我和產品經理有了相同的想法。(參考 Julie Zhuo 的咱們指望從產品經理那裏得到什麼。)
老實說,我當時很嫉妒我那些憑藉好簡歷進去谷歌 UX 設計實習的朋友們。
後來我認識到我錯了。當我有兩份實習時,我切實的接觸到了實際的工做環境。我開始學到了這些東西:
設計: 我學習了如何分解一個龐大的任務來「創建一個設計系統」,不到一個月時間,學會了如何用 Html 來改進視覺設計,以及如何使用增加框架來將商業目標 —— 「提升留存」轉化成實際的設計目標,由此能夠迅速開展工做。
說服力: 我學會了如何引領工程師們參與到頭腦風暴中,以此來培養他們的主人公意識,而且學會了如何讓 CEO 接受他關心的交付結果。
促進: 我學會了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收集觀點,經過接觸客戶成功經理(Saas 行業新型的一種概念)和數據分析工程師,學會了如何獲取建設性的反饋意見,也學會了開動腦筋想一個更有意思的項目。
我很感激我遇到的全部挑戰,最重要的是,我所獲得的幫助和支持。個人 CEO 甚至對個人設計方案在 2017 年騰訊企業合做者大會上進行了介紹。可以執行個人設計方案而且完成任務的感受讓我心花盛開。
一開始,我但願憑藉我自身的設計技能進入我夢想的公司工做。但一路走來,我認識到這三節 UX 課程是多麼重要:
我很感激本身掌握了主動權而且進入了夢想的公司。
我十分期待開展我新的學習旅程而且不斷迭代成長。你好,谷歌!
若是你喜歡這篇文章,請給我點贊,這樣更多的人就能夠看見這篇文章了。謝謝! 👏
若是發現譯文存在錯誤或其餘須要改進的地方,歡迎到 掘金翻譯計劃 對譯文進行修改並 PR,也可得到相應獎勵積分。文章開頭的 本文永久連接 即爲本文在 GitHub 上的 MarkDown 連接。
掘金翻譯計劃 是一個翻譯優質互聯網技術文章的社區,文章來源爲 掘金 上的英文分享文章。內容覆蓋 Android、iOS、前端、後端、區塊鏈、產品、設計、人工智能等領域,想要查看更多優質譯文請持續關注 掘金翻譯計劃、官方微博、知乎專欄。